「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說起綠盲蝽,許多農戶是一陣頭疼,早些年還只是次要害蟲,但隨著化學農藥使用大幅度減少,加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綠盲蝽種群數量劇增,危害逐年加重。許多葡萄種植戶更是深受其害,損失嚴重。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1 綠盲蝽的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5 mm,黃綠至綠色,較扁平。頭部三角形,黃綠色,複眼紅褐色突出,無單眼,觸角絲狀,較短。前胸背板深綠色,有許多小黑點,前翅革質部分為綠色,膜質部分為半透明。

成蟲↓↓↓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卵香蕉形,黃綠色,長約1 mm,卵蓋奶黃色。

卵↓↓↓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若蟲5齡,與成蟲相似。初孵時綠色,複眼桃紅色。2齡黃褐色,3齡出現翅芽,4齡翅芽超過第l腹節,2、3、4齡觸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齡後全體鮮綠色,密被黑細毛;觸角淡黃色,端部色漸深。眼灰色。

若蟲↓↓↓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2 綠盲蝽在葡萄上的發生規律

綠盲蝽在煙臺葡萄上1年發生5代,以卵在葡萄芽鱗內越冬,第1代若蟲於4月中下旬孵化,開始取食為害葡萄新芽,5月上旬1代成蟲開始羽化繼續為害葡萄嫩葉;第2代若蟲5月中旬開始孵化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2代成蟲羽化,部分遷出葡萄園,只有一小部分繼續留在葡萄上取食為害;第3、4代綠盲蝽為害很輕,一般不需要防治,9月下旬第5代成蟲陸續回遷,在葡萄上產卵越冬。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3 綠盲蝽在葡萄上的危害症狀

綠盲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葡萄新稍、嫩芽、嫩葉、花、幼果等幼嫩組織。葡萄新梢嫩芽被刺吸後,形成紅褐色針頭大小的壞死點,不能正常發芽展葉;嫩片被害後,最初出現細小黑褐色壞死斑點,隨著葉片的生長,形成無數孔洞,葉緣開裂,嚴重時葉片殘缺破碎、畸形皺縮,俗稱“破葉瘋”。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花穗被害後,花蕾即停止發育並萎縮脫落;幼果受害後,果面初期呈現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隨著果實的膨大,黑色斑點變為褐色和黑褐色,形成不規則的瘡痂,抑制果實膨大。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農科院實用技術」葡萄綠盲蝽綜合防治措施

4 防治措施

4.1 農業防治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防止植株徒長,減少綠盲蝽危害;園內不間作寄主作物,經常清除園內、外雜草,及時進行夏剪,減少綠盲蝽蟲源。

4.2 物理防治

於綠盲蝽成蟲發生盛期在園內懸掛綠色、青色色板或釋放性激素,誘殺綠盲蝽成蟲,也可安裝殺蟲燈誘殺綠盲蝽;在園外種植葎草、綠豆等誘集作物誘集綠盲蝽,集中殺滅。

4.3 生物防治

注意保護利用自然天敵,選用天然植物源農藥1%苦參鹼1200~2000倍、0.5%黎蘆鹼1000倍、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3000倍、22%噻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3000倍防治綠盲蝽。

4.4 化學防治

於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第1代若蟲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若蟲孵化期對綠盲蝽進行藥劑防治,防治藥劑有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倍、3%啶蟲脒水乳劑1500倍、20% 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等,每代間隔7~10天1次,連續噴施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