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盧光盛談“瀾湄機制”走向成長期 如何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專訪|盧光盛談“瀾湄機制”走向成長期 如何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學者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周邊外交、東南亞國際關係、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研究、國際關係研究,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研究課題。主要著作有《緬甸政治經濟轉型對中國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中國與大陸東南亞國家經濟關係研究》、《地緣政治視野下的西南周邊安全與區域合作》、《地區主義與東盟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與發展報告》(副主編,2011年至今)等。

  • 記者:請您談談瀾湄合作機制與湄公河次區域已有機制相比有什麼特點與不同?

盧光盛:瀾湄合作機制是由中國倡導成立的首個新型周邊次區域合作機制,以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為願景目標,內容涵蓋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文化等領域,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機制和合作框架。瀾湄一江連六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湄機制”是首個由6國共同主導的次區域合作機制,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為基礎提出的,但與GMS機制以經濟合作為主不同的是,瀾湄合作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合作領域。瀾湄合作的最大特徵是更接地氣,更加註重效率,注重給沿岸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已有78個早期收穫項目,在首次領導人會議確定的45個“早期收穫”項目和第二次外長會中方提出的13個倡議中,大多已完成實質性進展。

同時,“瀾湄機制”重點關注的領域相比原有諸多邊機制更廣泛和全面,是提高次區域現有合作層次和合作水平的新動力。到目前為止,“瀾湄機制”已經從最初的“培育期”進入了“成長期”,形成了“3+5+X”合作框架。擴展的“X”領域不僅包括已有的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增進政治互信、減少區域內發展差異、促進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等傳統領域的合作,還將區域互聯互通從基礎設施、機構及人員方面,拓展至水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將傳統與非傳統安全二者結合,涵蓋的領域更加全方位立體化。

  • 記者:如何深入推進瀾湄合作機制?

盧光盛:自成立以來,瀾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早期成果,體現了實實在在的“瀾湄速度”和“瀾湄效率”,成為發展中國家新型次區域合作的典範。然而,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的瀾湄合作,在新的階段面臨著各種新老難題,如何推進瀾湄合作進一步深入發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穩步落實。

一是繼續做大瀾湄合作成果蛋糕,擴大各參與方的收益。瀾湄各國之間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只有繼續做大蛋糕,各國的收益才能擴大。中國作為瀾湄合作的積極推動者與參與方,已經設立了瀾湄合作專項基金,並相繼與柬埔寨、老撾、緬甸簽署瀾湄專項基金項目合作協議,為各國合作項目的落地實施注入了新的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瀾湄合作機制下,中國積極發揮本國優勢,主動給予瀾湄合作更多的傾斜與投入,幫助湄公河國家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二是推動構建瀾湄次區域共同市場,進一步推動各國的相互開放。各國可依託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地緣聯繫,探索構建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拓展新的合作增長點。在已有經濟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各國間的跨境經濟合作,進一步開放各國市場,構建次區域經濟共同市場,深化經貿、金融領域的合作,提高經濟一體化水平。

三是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機制化體制化水平。從長遠來看,瀾湄合作機制建設仍處於初期階段,機制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瀾湄各國應將兩年一次的領導人會議和每年一次的外長會議機制化,對新產出的合作成果進行評估,對新出現的狀況與新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保持經常性接觸。

  • 記者:您覺得,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有怎樣的意義,應如何推進?

盧光盛:第一,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首要支撐。瀾湄區域連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緣戰略優勢突出,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是實施“一帶一路”銜接的重要門戶和首要區域。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有利於充分發揮區域各國在地緣上相鄰相近、在歷史上友好往來、當前相互依存程度高、系統性重大風險低的相對優勢,為“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取得突破提供關鍵支撐。

第二,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是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的重要舉措。瀾湄區域總體上不存在重大的政治風險和安全動盪,擁有比較完善的次區域合作機制,是當前周邊外交中政治互信基礎最好、綜合風險最低的周邊地帶。通過瀾湄合作機制,推動建設瀾湄國際命運共同體,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維度提升合作的整體性,能有效對沖域外介入,化解外部圍堵,增強域內協同,夯實安全基石,推動實現共同發展和穩定,塑造良好的周邊環境。

第三,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方案”的終極目標,在於構建全球各國和全人類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是一個系統且長遠的工程,也是一個宏大的、有歷史意義的方案。以瀾湄區域為起點與試點,積累具體路徑和有效措施等方面的經驗,提供示範帶動,並積累合作成果,擴大影響面和認知面,提升參與度和認可度,增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信心,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參考和經驗借鑑。

第五,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已經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瀾湄合作機制根據現實發展的需要,升級為新的合作架構。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形成了“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多層次機制框架,以及政府引導、多方參與、項目為本的運作模式,“3+5+X”合作框架趨於完善。覆蓋領域更加全面,一些項目已取得實質進展,相關配套機構穩步運轉,全方位瀾湄合作格局形成,合作綱領指引發展道路。

推進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要秉承相互平等、互利共贏,共商共建、務實創新,先行先試、重點突破,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基本原則,同時保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推進方式。按照“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必須摒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推動瀾湄國家間的跨境安全治理合作,加強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合作。以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為原則,加強互聯互通,進一步開放市場,探索瀾湄合作走廊、瀾湄次區域共同市場。促進相互理解與包容,互學互鑑,兼收幷蓄,培育瀾湄文化,提升瀾湄意識,構築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民心基礎。在低敏感度的環境保護領域開展合作,提升各國人民在瀾湄合作中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發揮中國的建設性作用。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