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但斌:2020年很可能是底部開始區域

如果近期登陸A股市場的獨角獸公司太貴,但斌明確表示,他們不會考慮投資


對話但斌:2020年很可能是底部開始區域

《投資時報》:您怎麼看A股市場十年來不漲反跌?為什麼這十年A股會缺席全球牛市的盛宴?

但斌:這主要是上市制度導致的。我們現在實施的是審批制,新股一上市就高高在上,一打開漲停板,震盪一下就往下走。如果新股發行方式和計入指數的方式不變的話,可能很長時間還會是這樣一個情況。這是上市結構、審批結構導致的,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技術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中國資本市場畢竟發展時間較短,早期美國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比方說巴菲特投資的那個年代,1955年越戰開始,到1975年被打敗,這中間還穿插著古巴導彈危機、肯尼迪遇刺、尼克松水門事件、兩次石油危機,17年股市不漲。所以說當初巴菲特開始投資時,他們的指數也是不動的,也經歷了類似階段。中國畢竟是一個只有28年曆史的資本市場,包括新股發行體制、指數計算方法等,我覺得稍加改變,A股市場就會有很大變化。

《投資時報》:十年以後,您覺得中國市場表現會如何?為什麼有人認為告別鋸齒型波動、走出慢牛的可能性大?

但斌:目前整個A股市場GTM的估值大概是25倍,TTM大概在17、18倍,屬於歷史底部。從歷史上來看,一到此位置,基本上盤跌的可能性很大。最遲到2020年,如果到了17、18倍,那已是一個相對來說低估的情況了。

如果中國的經濟不失速,還保持一個穩健增長的話,2020年很可能就是一個底部開始的區域。

《投資時報》:根據您在海外的投資經驗,以及與國際投資者的交流看,他們對A股入摩有何看法?您會考慮佈局MSCI主題嗎?更看好哪些行業?對於生物醫藥行業怎麼看?

但斌:海外市場都是以藍籌股投資為主,都投資核心資產。一般機構、專業機構都圍繞著大市值股票去構建組合,中國我想也不會有特例。從行業來說,最看好大消費,中國有14億人口,這種消費升級,最為確定。所以說以此構建組合,勝出的概率比較大。

至於生物醫藥行業,屬於非常需要專業技術的,很難判斷。除非這家企業擁有專利技術,或獨家的研究能力,否則這類企業風險非常非常大。相比而言,不如去買生物醫藥指數基金,可以通過買對應的指數基金去獲益。

《投資時報》:美國多隻科技股的股價紛紛創下新高。對於這類美股公司,看好的理由在哪裡?您認為美國科技股現在的泡沫大嗎?

但斌:我看好這些世界級公司。如果人類未來是由VR、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駕駛決定的話,那麼這些公司,都代表了人類的未來,所以長期看好這些公司。

《投資時報》:食品飲料、互聯網、人工智能,它們的投資亮點在哪裡?

但斌:從70年代到現在,美國消費類行業牛股倍出,因為它穩。一旦它能獲得大眾認同,持續性就非常強,而且能夠讓公司有迭代升級、產品升級的機會。所以它的影響力、持久性比較強。且一旦建立品牌,通常可以影響很多年。所以消費類企業,在海外,包括在中國,都是屬於長期應該關注的。

互聯網行業,因為現在的商業模式競爭,是一股獨大的商業模式。一旦建立平臺,它就是個平臺的商業模式,想擊垮它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它是輕資產高盈利的商業模式。這種行業非常有吸引力,中國也好,美國也好,全世界都是如此。現在表現最好的,基本都是平臺類商業模式。

《投資時報》:隨著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等獨角獸集中登陸A股市場,他們會給A股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你會考慮投資這些獨角獸公司嗎?

但斌:如果太貴,我們不會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