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種粽子,哪款最適合你?來對照一下

那么多种粽子,哪款最适合你?来对照一下

端午到,粽子香。各式各樣的粽子早已佔據了各大超市賣場,除了傳統的清水白粽、小棗粽、肉粽等經典口味,商家還推出了雜糧粽、水果粽、巧克力粽等各種新品種。

那么多种粽子,哪款最适合你?来对照一下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和普通精白米相比,B 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較高。

用來包裹的竹葉或葦葉中富含多酚類物質和鉀,經過蒸煮之後,其中一部分轉移到糯米中,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增加健康價值。

市面上的各種粽子,因為餡料不同,營養價值也各有特點。下面,就和大家聊聊不同粽子的營養和選擇。

那么多种粽子,哪款最适合你?来对照一下那么多种粽子,哪款最适合你?来对照一下

粽子的大致分類

1. 白粽子

白粽子也叫「光粽子」,就是隻加糯米不加其他配料,也不加油、鹽和糖的粽子。

糯米容易消化,比較適合消化能力弱的人。但在鬆散柔軟狀態下,白粽子的餐後血糖反應很高,血糖指數超過 90,不利於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2. 棗粽子

棗粽子是北方的經典吃法,就是在包粽子時加入小棗,水果粽、果乾粽與此類似。

研究證明,沒有烹調過的幹棗血糖反應低於大米飯,更低於糯米。但棗在蒸煮到質地軟爛之後,消化速度加快,血糖反應也大大升高,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

3. 豆沙粽子

豆沙粽子就是用豆沙來替代小棗或蜜棗。 紅小豆本身是一種高纖維低脂低血糖反應食材,即便煮軟之後,血糖指數也僅有 24 。

但目前所用的豆沙餡中都加入了大量糖和脂肪,不適合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巧克力粽與之類似,也含有相當高的精製糖和飽和脂肪。

4. 肉粽子

肉粽,無論加入的配料是燉肉、鹹肉還是叉燒肉等,都會有肥肉,脂肪含量比較高。在蒸煮之後,肥肉呈現透明熔融狀態,油脂滲入到糯米當中,產生香濃的風味和油潤彈性的口感。

如果再加入鹹蛋黃,會提升多種 B 族維生素的含量,但脂肪含量也會增加,膽囊疾病和高血脂患者不宜多吃。

而大量飽和脂肪包裹在糯米周圍,消化液很難與糯米接觸,使得粽子的整體消化速度變慢,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

加入豬油之後,糯米食物餐後血糖上升到峰值的時間被推遲,但血糖峰值仍然大而持久。較高的脂肪還會降低後面一餐的血糖控制能力,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5. 雜糧粽子

目前市場上有添加紫米、糯玉米、蓮子、芸豆等雜糧製成的粽子。 它們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更高一些,血糖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對糖尿病、高血脂和膽囊疾病患者更為合適。

雜糧粽子在冷後會變硬,對消化能力較差的人來說,需要重新蒸熱變軟後再食用。

健康吃粽子小貼士

那么多种粽子,哪款最适合你?来对照一下

1. 替換部分主

粽子富含碳水化合物,屬於糧食類主食。假如吃了粽子,一定要減少主食的攝入,以免能量過剩,造成肥胖。

特別要提醒的是,在包粽子時會把糯米進行擠壓,所以粽子的密度較大。一箇中等大小的粽子,就相當於 1 碗米飯的分量,所以很多人覺得粽子吃了容易撐。

2. 儘量趁熱

對消化不良者來說,最好吃新鮮製作的熱粽子。優先選擇棗粽子,避免吃冷涼的粽子和油膩的肉粽子。

3. 高血脂、膽囊疾病人群的選擇

高血脂、膽囊疾病人群應儘量避免脂肪含量較高的肉粽、蛋黃粽,宜選擇原味或棗粽子,最好是添加雜糧的粽子。

4. 糖尿病人淺嘗輒止就好

絕大多數粽子的血糖生成指數都超過白糖,糖尿病人吃粽子應淺嘗輒止,一個迷你小粽子,或一個較大粽子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如果實在想多吃點兒,應選擇添加了較多全谷雜豆的粽子,也不要用白糖、果醬、糖桂花等配料來蘸食。

5. 搭配新鮮的綠葉蔬菜

吃粽子時,宜先吃一些新鮮的綠葉蔬菜。研究發現,在吃主食前先吃大量蔬菜,能顯著降低餐後的血糖反應。

無論如何,過節都應該有祥和美滿的氣氛,不能因為貪吃造成胃腸不適和指標上升,但也沒必要把粽子當成禁物影響心情。

理智選擇,合理飲食,在端午節享受粽子帶來的美味和幸福感吧!

商業及廣告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