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外國遊客八十年代地攤收集,上海1921年


上海老城廂地區薈萃了眾多名勝古蹟。豫園、露香園、也是園、日涉園等私家園林不僅有樓臺亭閣之勝,而且有山水自然之美;城隍廟、白雲觀、沉香閣等寺廟的殿宇建築和佛像造型均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巧和雕塑藝術;書隱樓、九間樓是今上海留存不多的明清宅第建築。

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 ,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併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蘇州河以北老閘和新閘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著“上海之根” 的稱呼。位於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奉賢區為鄰,南、西南與金山區交界,西、北與青浦區接壤;區境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5千米。總面積605.64平方千米。松江區主要河流有流貫南境的黃浦江,以及澱浦河、泗涇塘等。

松江府地區最早出現的城池大概是南武城。據《漢書·地理志》和《越絕書》記載,相傳春秋末吳王闔閭始築南武城,也稱“鄔城”、“鴻城”,其位置大約在今閔行區紀王鎮西南。 松江府地區曾先後隸屬吳郡、秀州、南直隸、江蘇省、上海市。


松江府的地域在今上海蘇州河以南地區。松江府的府治在今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中華民國成立後,廢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轄各縣改由江蘇省管轄。民國3年(1914年),設滬海道,民國16年(1927年),撤銷滬海道,設立上海特別市。

方塔園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觀賞歷史文物為主體的園林。全園佔地面積182畝,園址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東有愛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會聚地,又是松江遺址的縮影,1978年以園內主景方塔為中心建起這座園林。走進方塔園這一神奇的古建築、古文物雲集之地,會使您自然地產生一種懷古思賢的情感。

1974年,松江縣對方塔進行了大修。修復後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層。方塔每層四面闢有壺門,門上有目梁,門內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室用券門,設有木梯,可層層登高。塔上屋面,各層腰簷、乎座和塔內樓板,均靠斗拱承託支撐。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上海記憶,1921年。資料:motoha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