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圈子”,正在殺死你的努力!

你所謂的“圈子”,正在殺死你的努力!

01.

剛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立馬就陷入了左右為難。因為我所在的公司有n個小圈子,我實在不知道應該加入哪一個。

當時公司有幾個陣營,珍妮姐領頭的小圈子人丁旺盛,資金充裕。她還斥巨資100塊請我吃了一頓肯德基。你要知道肯德基100塊的話至少要吃兩個全家桶了!實不相瞞,作為吃貨我也是吃得下的。只是感到珍妮姐對我能吃的本領有點驚訝。

老虎哥領頭的小圈子立志高遠,誓要把珍妮姐的客戶都拿下來。他還送了我一個筆記本小風扇,說只要桌面擺這個小風扇的都是自家兄弟。我怎麼聽著覺得那像是黑社會接頭的小把戲。

最淡定的要數雲妮。她自成一派,誰也不跟,平時獨來獨往,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吃飯時,我問雲妮我到底應該怎麼在公司的小圈子相處,她語出驚人啊,到今天我還用小本本記著呢:

混錯的圈子,不如不混。

說不定,會活生生把自己的努力殺死。

我當時懵懂地看著她,她笑著說,以後你就明白了。

“混圈子”這個事情很早就有一句俗語一言以蔽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沒明白,而且越看越不明白。

因為,我看到那些經常揹著項目經理在私下拉群聊八卦的同事,基本上都沒有丟工作,還活得相當輕鬆。

是的,他們都好好地活著,只是一直混在中低層。

三年後,雲妮跳槽了。從普通的項目經理跳到新公司做業務總監,年薪100萬,遠遠超過了當時比她還要早入行的珍妮姐和老虎哥。

我也似乎明白了,三年前雲妮的意思其實是:並不是不應該搞好人際關係,而是不該混在和公司利益對立的圈子裡。

你所謂的“圈子”,正在殺死你的努力!

02.

也許你覺得自己混不進高級的圈子,你的身邊厲害的人物無非都是灌籃高手、裝B神童和撩妹達人。實質上,只要掌握方法,靠近優質的人脈圈子並不是不可能。

第一,你要主動挖掘自己的特殊能力。

比如我發現,保姆這個人群,是最容易跟保姆混在一起的。

我們樓下的小區裡面,總有三三兩兩的保姆圍在一起討論各僱主的性格、家事以及各人的工資。這些只會聚在家長裡短圈子裡的保姆,註定了一輩子都是保姆。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範雨素,她也是一個保姆。同時也是一個寫作愛好者。不做保姆的時間她就去混寫作圈子,在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文學小組,她度過了很多業餘時間。

她本身的階層的確比較難和自媒體產生鏈接,但是由於她把自己特別牛的寫作能力發揮出來,最終形成爆文,甚至可以和出版圈子產生鏈接。這都是她自己主動挖掘自我才能的結果。

第二,你要主動尋找願意領你進優質圈子的貴人。

之前聽一個挺有名的自媒體運營老師講課,他說想在自媒體界接近大神,一般只有三個辦法:花錢,刷臉,死磕。悲慘的是,如果你沒錢、沒資源、臉皮還薄,那怎樣找到領你進門的人呢?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一個小眾的領域,找到意見領袖多和他聊天。

你所謂的“圈子”,正在殺死你的努力!

第三,你要善意助人,隨時準備著一切跨界資源。

老頭兒竟然是一個香港歸來的技術碩士,在研發一款新產品,正好在找投資。就這樣,我這位朋友就以一個不可置信的天使輪低價,入股了這個技術公司。現在應該賺了至少1000萬。

你以為這就是天上掉餡餅的故事?這還遠遠不是故事的全部。

他的朋友有技術疑難的時候,他就把老頭兒介紹給他們,幫他們解決技術性困難;老頭兒有營銷盲點的時候,他就把營銷高手介紹給他,幫他的公司不斷擴大銷售。

雖然每一個圈子他都不太懂,但是他隨時可以把人脈聚攏起來,把自己經營的投資做得風生水起。

這,也許就是雷鋒沒想到的“做好事”的另外一個意義。

你所謂的“圈子”,正在殺死你的努力!

03.

直到今天我做了管理層才明白,很多人在剛出來工作的時候真的是不懂。

大部分人都喜歡舒適地私拉各種和工作無關的,讓自己好像很快樂的小圈子。自由自在討論吃喝玩樂,抱怨老闆,發洩不良情緒,顯得很不孤單。甚至,連上廁所都要竊竊私語和同事牽手一起去。

那樣的行為,在一個崇尚邊界感的職業世界裡,只有一種低廉的幼稚感。在這樣的圈子裡久了,只會毀了一個本來挺有潛力的人。

壞的圈子就好像煮青蛙的溫水。剛開始它讓你又暖又舒服;到未來,它卻能抹殺掉你的努力。甚至它能讓你失去了許多機會,還不知道原委。

王小波說得好:假如你什麼都不學習,就只能活在現時現世的一個小圈子裡,狹窄得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