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王菊是谁

最初想写王菊的时候,身边的人几乎不清楚王菊是谁,觉得这个人没有什么热度可言,结果仅仅隔了一天,王菊的信息就如井喷一样,很多人像疯了一样的刷屏。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总结下来,大致可分为三类刷屏,投票类,王菊及其粉丝分析类、以及投票文案欣赏类。

大部分自媒体,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文章,看多了只让人觉得疲劳,毫无生趣。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王菊是如何翻盘的?

王菊是《创造101》的一位选手,踢馆失败的旁听生,皮肤略黑,身材微微胖,和节目里白花花的小姐姐们完全不一样,她本身自身条件并没有非常优秀,只能说还好,甚至有人说与主流审美相差甚远,在前五期,她几乎都是垫底。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真正让王菊开始翻盘的,是第六期关于她的一段“演讲”:

有人说我这样子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而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此外,赞助商包地铁、牙膏代言、小红书投票、微视封面女神等一系列活动,也都成为了刷屏焦点。不得不说,王菊成功逆风翻盘,向菊而生。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为什么可以翻盘?

在我的小范围抽调中,我发现大部分直男的审美都不在王菊身上,而是在小姐姐吴宣仪身上,所以当王菊进入大众视野,很多人觉得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次审丑,从凤姐到英皇姐再到sunshine girl,这些人之所以能红的原因——够土。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能让王菊成功翻盘,原因还是在于她的那句话:“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在我看来,很多人Pick她,

第一,是觉得发投票可以让她从60名以后,前进到36名,这种参与感让人有一种满足感,而不是所谓的虚假宣传。

第二,从王菊的粉丝来看,参与投票的基本上都是LGBT群体,而王菊的发言,恰恰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当出现一位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感到兴奋,他们把自己想要挑战传统的希望寄托在王菊身上,这个世界终于因为我们的投票,而有同样不存在的人出现了。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关于后续

随着王菊这个词的搜索量不断狂飙,对王菊这个词产生反感词“菊外人”,也应运而生。

随着这个词的产生,大量的表情包,文案,疯狂涌出,挤走本身投票本身这件事,成为热点,一时间陶渊明、存菊堂、沈眉庄,一个个应援词语迎面扑来。

在峰值时,随便一条带上#王菊#话题的一条微博,都能轻松过万。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王菊的粉丝到现在只有26万,与疯狂流量形成疯狂的反比关系,这次的爆炸并没有给王菊本人带来实际意义上的粉丝增长,相反,她还没有101其他较火成员的粉丝多。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本来是因为挑战大众审美的事,最后变成了一场闹剧。大部分人只是觉得表情包好玩以及投票带来的快感,这场本来因为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到底变成了一场消费,全民娱乐。

当然,我也不是在反对娱乐,只是惊讶,这场本身因为多元而美好的事,变得越来越戏剧化跟形式化,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大家觉得,参与并且支持王菊投票,群发金句,狂发表情包就能让菊姐冲冲冲,现实真的因为这些就能改变吗?当大家急于让多元得到支持,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我不禁产生以下疑问:

未来的网红会为了做自己,而出现五花八门的人吗?

广告代言人真的会出现与主流审美不一样的人吗?

以后的节目里,出现同样多元的女孩也可以有她这么幸运吗?

她能成为新一代的gay icon吗?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并不是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我想,大部分女生会依然希望自己是白皮肤、尖下巴、双眼皮、大长腿,大部分女孩并不会成为A妹、麻辣鸡这样的人,人们依旧只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赞同与夸赞。

说到底,王菊只是在当代人们极度审美疲劳下,出现的一次闹剧。想要挑战主流,网上喊的越大声,现实中越不敢发声,他们只是把网络当做自己的避风港,用来暂时逃避现实的残酷。

与其大喊口号:“pick她,就是pick你自己”,倒不如直接pick自己来的更直接。

最后,我想说,指望别人做自己,干脆直接做自己。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文丨李喵娘 图丨来源网络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喵娘说

消费她,不如成为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