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徐利明,1954年2月生於南京,漢族,祖籍江蘇江都,筆名徐午,號存我閣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南京印社社長,江蘇致公書畫院院長,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第五屆全國展“全國獎”,篆刻作品獲全國篆刻評比一等獎。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江蘇徐利明主攻行草,而且出道很早,良好的院校氛圍也為他的藝術發展提供了滋養的土地。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看過他的創作視頻和大量作品圖片,我覺得他的草書線質不過關,用筆為了追求暢達總喜歡甩,“灑落”過甚,線條虛飄而沒有力度;在結字上左低右高的慣常化運用也使草書的筆勢、結字之“變”受到了損害。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草書貴在整體感的把握,一筆、一字、一行都要有全局觀念,如果有全局觀念,那麼他的結字不可能總是那麼雷同化,用筆也不可能總是那麼虛飄。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很多人寫草書,尤其是大橫幅,全局觀念不夠,筆線是在文字簡單排列下的流走,在書寫中他們會牢記保持激情、保持筆勢不斷線,以為這就足夠了,其實是錯誤的,起碼是不完善的。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我們可以看看歷代草書家的傑作,那些精彩之作從整體來看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矛盾對立又統一。所謂矛盾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橫畫,泛常的草書家寫的橫畫總是左低右高朝一個方向使勁,很少有其他對立方向橫畫的運用;而高手則在大量運用一種常規斜度的情況下適時融進左高右低對立角度橫畫以調和、以豐富、以完善。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王羲之行草書有很多橫畫是左高右底而打破常規,一般的臨摹者把它臨成左低右高人為統一起來以滿足已有的庸俗審美觀,大錯。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限於篇幅我不可能一一說明,但僅就這一個橫畫的變化去觀徐利明的草書,就可看出其對於草書形式的理解尚需深入。

徐利明,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還很片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