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集体奔三是大势所趋,而立之年,你们的房子准备好了吗

中国正在急速步入“老年人社会”。70后也被人戏称老年人了。说到70后,年纪最大的今年47岁,最小的也有38岁了,理论上来说还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可怎么就被冠上“老年”了呢?

但想想也不奇怪,如果说人生分为青年,中年,老年的话,上有老下有小的90后,已经沦为为生计奔波的中年,70后的“老年人”虽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

90后集体奔三是大势所趋,而立之年,你们的房子准备好了吗

想想身边同事里头,70后多数过的还是比较殷实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手里有一套房,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的70后来说,参加工作时正值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运气好的可以赶上某些单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车,运气再不好的,当年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两平米房子。

2000年时北京通州的房价是1800元/平方米,北京朝阳的房价是3800元/平方米,北京丰台的房价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海淀的房价是4000元/平方米,北京内城四区的房价是4300元/平方米。并且连续3年保持稳定。而那时候,北京市的平均月工资多少呢?平均工资是1300元/每月。

在如今的北上广深,你也不难发现有多套房子的房东,很多都是70后,在有稳定的工作之余,还可以收一些房租贴补生活。退一步来说,哪怕手里只有一套房,现在都有除自住房外的价值数百万的可支配资产,最起码没有房贷压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90后集体奔三是大势所趋,而立之年,你们的房子准备好了吗

说完70后,我们再来看看90后。虽然中间只相差了一代人,但是境遇却有很大的不同。很多70后进城的时候,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还不过百分之三十几。十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到了百分之五十七。

这其中,大量的人口流动和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猛增长,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城市的楼价被挨个点燃,从北上广深,到杭州、苏州、郑州、武汉等城市,年轻人流向哪里,哪里的房价就涨。

90后被贴了很多标签,比如生活在蜜罐里、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在很多人眼里90一代经不起挫折,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一代正在承载着这个时代巨大的压力。

压力来自哪里,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负债”。90后是典型的月光族,并不存钱,也不会为了买房而省吃俭用,所以90后买房的常规套路就是掏空6个钱包交上首付,再向银行借款。

即使这种做法被很多人所诟病,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途径,毕竟如今的房价这么高,况且负债的本质是把未来的收入在现在变现,尽管它将会产生利息成本,但是如果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话,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90后集体奔三是大势所趋,而立之年,你们的房子准备好了吗

而对于即将毕业的90后同学来说,买房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可以先选择租房站稳脚跟,在熟悉城市、适应城市之后,再考虑要不要买房,在哪里买房,用什么方式买房。如今找房子也越来越方便了,在58同城上,各种价格、各种款式的房源应有尽有,总可以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

退一步而言,曾经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那是因为它虽然昂贵,并不奢侈,可如今的房子摇身一变,高不可攀,是否还值得每个人都去追逐和向往?要么选择继续追逐,要么试着选择其他的生存方式,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