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

自古文人写作,避不开两座高峰。

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

《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

《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

《诗经》是根植于乡土的情蕴,是庙堂的,民俗的;

《楚辞》是让灵魂放飞的激越,是自我的,艺术的。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诗经》的时候,让人觉得真实而感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读《楚辞》的时候,整颗心则是飞扬起来的。

“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说的是诗经。

不可思议,不可摹捉”,讲的则是楚辞。

于是,《诗经》中最美的《国风》,

与《楚辞》里最美的《离骚》,

成了文人士子的创作准则。

居于领先地位,叫独领风骚。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因为与《诗经》相比,

《楚辞》面对的是自我,

体现的是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境界,

标志着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的时代。

《楚辞》或是《离骚》也被认为是

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郭沫若)

汉朝时,主流文体的汉赋直接由楚辞演化。

魏晋时,“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

唐时,“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明·胡应麟)

宋时,“千古离骚文物,芳至今,犹未歇。”(宋·辛弃疾)

……

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曹雪芹、鲁迅、沈从文……无一不受着《楚辞》里屈原“士”之精神的影响。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在《汉文学史纲要》中,

鲁迅先生更是给了它连《诗经》都不能比的赞誉。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可惜的是,这样一本声名远扬、影响深远

又极为浪漫绮丽、风骨傲然的书,

来到现代,竟因太多香草美人的隐喻,

太多“兮”字的回环往复,

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楚辞》真的很难读?

被称作美的化身的《楚辞》又美在何处?

端午节到来之际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延续“诗画系列”的好口碑

前四辑: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

《诗经选:张大千插图珍藏版》

《山水田园诗选:齐白石插图珍藏版》

精心编选楚辞中十个篇目

配合八十八幅艺术巨匠黄永玉画作

(TVB版《天龙八部》段誉配音,《花样年化》梁朝伟配音)

辑录成中国国家地理“诗画系列”之五

《楚辞选:黄永玉插图珍藏版》

由古典书城新媒体首发

全新再现“天人合一、神秘华丽”的楚地文化

传递古今千年的浪漫情怀

读懂屈原的高洁优雅和绝代风华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读《楚辞》,读的是人生

《楚辞》,起于屈原。

屈原遭遇不幸,被诬告,

写出《离骚》,写出《九歌》,写出《九章》,

给人看看他的身份、态度。

实际政治,他也都懂,

却依然选择九死不悔、不流于俗。

不能实现的,在想象中描画它;

破灭的,在心灵中复原它;

逝去的,在记忆中追逐它;

宇宙永远没有回答,

那就化作风,化作云,化作晨曦,化作晚霞...

香草美人,气度雍雍。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身处困局之中会觉得彷徨失落么,给自己一个信仰,何惧一路慌张。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后悔。】

面对内心所爱的时候还在词穷么,深情款款的念出来吧,气氛和心意都有了。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练实不食,不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它的与众不同,只是因为它始终记得自己是只凤凰。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讲。】

想起金庸《书剑恩仇录》里的李沅芷,放着千金小姐小做,一路风刀霜剑苦恋余鱼同。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才会充满期待。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就算身死,精神永不磨灭,只剩魂魄也依然是鬼中英雄。】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出处,也说明了士之精神的代代传承。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屈原的诗像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

在无人与你谈论心事的时候,这些诗句就是心事的出口,等待着破土而出。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读《楚辞》,收获的还有“美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就有

“女《诗经》、男《楚辞》”之说。

《诗经》纯美淡雅,《楚辞》瑰丽飘逸,

其中有诸多美词,不仅可以用来赏读,

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诗意。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伯庸。《楚辞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望舒。《楚辞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怀瑾。《楚辞 ·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嘉树。《楚辞 ·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美好的树木。如宋氏三姊妹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

高翔。《楚辞 ·九辩》:“将去君而高翔”。扬州八怪之一高翔。

自清。

《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著名作家朱自清。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木心说:“《离骚》、《九歌》为最好,读这两篇,《楚辞》的精华就取到了。”

中国国家地理“诗画系列”之五:《楚辞诗选:黄永玉珍藏插图版》精选10首最经典的楚辞篇目,集成一册。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每一篇原文的旁边,都配有解读和字词的注释。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用抽象的泪滴代替了注释的编号,寓意屈原洁与悲怀,使得整个页面显得灵动而有韵律。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在无障碍阅读中,近距离感受《楚辞》之美,处处遇到诗意。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黄永玉,中国绘画“一代鬼才”

年逾九十有三的黄永玉,当为今人之中楚人的翘楚。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

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海内外享誉甚高。

作画、出书、玩跑车,抽烟斗,养猫,样样不落。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黄永玉

作为一代鬼才,更颇具传奇色彩。

12岁就外出谋生流浪,

14岁开始发表作品,

32岁轰动中国画坛,

50岁专门去考了驾照,

60岁画一张猴票暴涨30万倍,

成了当之无愧的“猴票之父”,

88岁上时尚杂志封面,

93岁还能开着法拉利狂飙……

真正的“酷炫狂霸拽”。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黄永玉版猴票

看黄永玉的画,不同于看一般的画。

率性、自在、洒脱,看似玩笑却有深意,

时时渗透着个人生命的历史感。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不可不醉 不可太醉

出生于“楚地”,身为“楚人”的黄永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其画作和文字对这片土地也有着更为深刻和独特的理解。

《楚辞选:黄永玉插图珍藏版》,共收录了八十八幅黄永玉老先生的画作,且每幅都是真迹的复刻版。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黄永玉认为,真挚比技巧重要,这辈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喜欢的,便有最大的热情和力气去创造。

“一代鬼才”的绘画,配上浪漫主义文学之源的《楚辞》,更容易理解楚人骨子里桀骜不羁、有着强大精神信念的一面。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内文采用120g特种纸,细腻优雅。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纸张泛着淡淡的黄色,视觉柔和,吸墨均匀,完美再现了黄永玉先生画作的精髓。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除此之外,素雅精致的布面精装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书脊锁钱,可180度平摊阅读。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朗读来自著名配音导演叶清,香港唯奥亚洲配音机构创始人之一、专业配音导演、配音演员。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梁朝伟和叶清,叶清曾为梁朝伟配音《花样年华》国语版

随书配套独家音频,扫描二维码,即可听配乐朗读。

总之,这么美的《楚辞》读物,真是忍不住安利给各位镇民。

屈原对理想的追求和心灵的自我净化,

独立不迁上下求索的精神和人格;

黄永玉亦庄亦谐、桀骜不羁的风格与气韵,

你若读懂,就是一种灵魂的拥抱。

本文由品牌合作方美物计提供。

| 爱上小镇 |

Ai shang xiao zhen

◼︎◼︎◼

立即购买

《诗经》《楚辞》的韵律之美,这么一看、一听,终于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