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今年2月28日一件真事兒。

湖南耒陽的張女士,跟丈夫廖先生因夫妻矛盾協議離婚。

五天前,他們已經辦妥了離婚手續。兩人育有兩子,大兒子被判給張女士,小兒子將跟廖先生共同生活。

離完婚,張女士一直對兩個兒子戀戀不捨,廖先生答應讓小兒子陪前妻再過個夜。

張女士帶著兩個兒子在武岡某賓館開房住下。第二天中午,廖先生打電話跟張女士索要小兒子,兩夫妻在電話中爭吵。

隨後,廖先生在電話那頭聽到,大兒子一直喊“媽媽不要!媽媽不要!”廖先生還來不及衝上旅館,就聽到“啪”的一聲。

後來,廖先生才知道,4歲的小兒子已經被張女士從窗戶丟了下去。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所幸,孩子命大,從六樓掉到二樓水泥陽臺,又落到一樓用來種菜的泡沫箱上,最後落到水泥地上,有驚無險,經過搶過小命保住。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但實在可怕,一個母親,不管對丈夫恨得多咬牙切齒,對婚姻有多少怨恨,再怎麼情緒失控,也不該把孩子置於死地。

一個4歲的孩子,往後回想起來,有這麼一位情緒失控的母親,心裡陰影該有多大!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例子極端,張女士是父母裡的敗類,但跟她一樣情緒失控、傷孩子於無形的父母,卻有不少。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物質上砸鍋賣鐵也情願給孩子最好的。但在情緒上,卻不那麼注意:

上班被領導罵,回來看到孩子“不聽話”,就拿孩子當出氣筒。

兩夫妻一言不合就吵架,當著孩子的面就互相揭老底。

生了二胎,大寶撒嬌要媽媽陪著玩,媽媽一把推開,把一天照顧二寶的怨氣全撒在大寶身上。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老說愛孩子,卻做到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顯示,87%的家長情緒焦慮。

情緒焦慮的家長習慣對孩子施加壓力,給孩子傳遞負面情緒,沒有耐心,一點小摩擦就可以破口大罵,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

很多父母事後還不以為然:孩子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即使真傷害到他們了,至於記這麼久嗎?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6歲以後就有明確的記憶,一些身體發育比較好的孩子,6歲以前發生的事情也能記得清清楚楚。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更重點的,人類對傷痛的記憶,本身就比對快樂的記憶要敏感幾十倍。

對於交際圈狹隘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情緒傷害,就是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

俗話說,富養孩子,不如愛養孩子。愛養孩子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剋制住自己的情緒。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壞情緒裡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絕大部分,安全感不足,性格缺陷,生活不幸。

這些孩子性格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極度壓抑、討好、自卑、悲觀;

要麼極度膨脹,跟父母一樣情緒失控,只能靠本能活著不知道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也永遠無法獲得幸福。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我以前有個女同學,大家都叫她曉茜。曉茜是那種長得特別漂亮,學習成績又特別好的女生,而且唱歌跳舞彈琴樣樣精通,所以很招男生喜歡。

但她卻妄自菲薄,覺得自己配不上那麼好的,就喜歡那些性格憂鬱又孤僻的男生。

“我就特享受看他變陽光的過程。”曉茜跟我說。

每一次,都是曉茜拼命對孤僻男好,孤僻男愛答不理,她還是執迷不悟。

我以前不理解曉茜為什麼會這樣,直到後來見到曉茜的媽媽,所有的謎團都解開。

曉茜媽媽的情緒特別不穩地,不穩定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邊吃飯邊聊天,她還特別熱情地讓我多吃點,沒過一會兒,我一抬頭,阿姨就開始抹眼淚,中間我們沒說任何敏感話題。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曉茜非常老道地拿了紙巾給阿姨,拉拉我的衣角示意我一起走。

我說:“我剛剛說錯什麼話惹阿姨不高興了嗎?”

曉茜說:“沒有。我媽就那樣。打我記事起,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媽媽的表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才能決定自己是笑著還是沒表情。

看著我一臉驚慌的樣子,曉茜繼續說:

“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回,我們去戶外採蒲公英,我特別高興地拿著蒲公英回來,想送給媽媽,結果她一見我就說:‘你心情很好嗎?你爸媽都要離婚了你還那麼高興?

事實根本沒那麼嚴重,她就是跟我爸吵了一下。我媽特別誇張,一點小事就說得特別嚴重。她不高興,我也不敢高興。

所以,從小到大做什麼都想討她高興。但凡能讓她高興的,唱歌跳舞彈琴,我每一樣都努力做了。但,還是沒辦法一直讓她開心。”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我忽然明白,曉茜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為了討好他人,不惜壓抑自己的慾望和情緒。

是媽媽的情緒失控,活生生地培養出曉茜的討好型人格。曉茜拼命壓抑自己,以媽媽的標準努力,還是討好不了她,所以本能地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習慣性地討好跟她一樣性格古怪的孤僻男。

武志紅曾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很多父母以為,發洩完情緒,孩子沒哭也沒鬧,而且還越發懂事,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其實,孩子懂事的背後,是成年以後要向幸福交納的成倍的傷痛。

孩子從小就學會討好有情緒病的父母,長大後也習慣自卑成性、討好別人,情路尤其坎坷。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造成的第二種後果,就是孩子討厭父母,但長大後卻變成跟父母一樣的人。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講他自己的故事,以前最痛恨的就是他爸媽。他媽媽,非常彪悍,而且遇事不會思考,只會發洩情緒。他爸爸,特別暴躁,而且仗著力氣大,總是動手打媽媽。

朋友印象最深的一次,爸媽因為家裡少了150塊吵了起來,爸爸開始摔盤子,媽媽就哇哇哇哭了起來。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朋友爸爸一聽到媽媽哭,就更加暴躁,一不爽把媽媽掄起來摔到地上。

因為地上都是剛剛摔碎的盤子碎末,朋友媽媽後背被扎得全是血。朋友抱著血肉模糊的媽媽,母子倆鼻涕眼淚全糊在一起。

很多年以後,朋友有了女朋友,遇到矛盾時,竟不自覺地承襲了他父親的方式。

平時特別紳士一個人,跟女朋友一吵架,就炸毛,像是爸爸附身似的對女朋友破口大罵,甚至不止一次把女朋友打得鼻青眼腫。

這讓朋友覺得很痛苦,他一方面知道這樣不對,但一方面卻又控制不住,就像命運的魔咒一樣,不知道怎麼擺脫。

父母在孩子身上亂髮洩的情緒,孩子要用盡一生才能洗盡。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奶茶劉若英的童年,是不幸的,有一個不太美滿的原生家庭。但她又是幸運的,因為有一對恩愛有加、又擅長在孩子面前保持好情緒的祖父母。

跟父母生活的那幾年,劉若英或多或少見過父母吵架,即使年紀小,也能感受到他們的不愉快。小劉若英在他們面前,總是小心翼翼。

好在,祖父母很快就把劉若英接過來撫養。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劉若英說,“唯一有可能聽到祖父母互相提對方的不是的,是在夜間十一點半左右,我起來上一趟廁所時,會聽到客廳裡有兩個很小的聲音。祖父說,‘你白天有一點,我覺得很不妥’。祖母說,‘那我下次注意,你下午那樣說也有點不太好……’”

他們從來不吵架,連提對方做得不對的地方,也特別溫和友好。

祖父母情緒穩定,讓劉若英在他們面前活出了小孩的樣子,敢撒野也敢撒嬌。

魯豫有次採訪劉若英,問她:“小時候的偶像是什麼?”

劉若英想都沒想就說:“劉太太。我祖母。我小時候最想當太太,我祖母一樣的太太。”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小孩想活成大人的模樣,是對大人最大的讚美。

做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願意效仿的偶像。做情緒穩定的父母,給孩子人生上最美好的底色。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楊瀾有一次跟先生吵架,實在忍不住脾氣,當著孩子的面大吵特吵。

等到兩夫妻情緒平復下來,才發現孩子嚇得躲到房間裡,愁眉苦臉、一言不發。

楊瀾敏感地察覺到這些,她來到孩子的房間,單腿跪在地方,跟孩子保持平視的角度,對孩子說:“大人有時候會做一些很愚蠢的事情,爸爸媽媽剛剛在你面前那樣爭吵,還用很粗魯的語言,就挺愚蠢的。爸爸媽媽跟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們倆。”

4歲男孩被親媽扔下6樓:父母最大的修為,是控制住情緒

孩子戰戰兢兢地問:“那你和爸爸還在一起嗎?”

楊瀾肯定地說:“當然。爸爸媽媽只是在交流,我們很相愛。”

孩子臉上的神色立刻舒展起來。

楊瀾說,很慶幸自己立馬跟孩子道歉,因為她不希望孩子以為爸媽不相愛,也不希望孩子記住一個情緒失控、不好好說話、低情商的媽媽,更不希望孩子成一個這樣的人。

情緒管理,說到底就是情商。

都說要富養孩子,但為人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是給孩子最美好的人生底色。

相關閱讀

【陪伴】你說可以為孩子去死,可為什麼就不能好好陪陪孩子

【情商】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他的情商!

【物權意識】媽,咱倆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你居然這麼對待我……

【溝通】你就是這樣一步步毀掉孩子的!90%的父母都在做!

【貼標籤】亂貼標籤的危害居然這麼大,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明白

【情緒管理】你從來不是被娃氣死的,你是被自己氣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