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柳传志很羡慕那些有关系能倒彩电的公司。

这时候他的联想才刚刚创立,公司那十来个人现在还只能在中关村卖卖旱冰鞋、电子表,甚至还摆地摊卖过裤衩,样样赔钱,前景迷茫。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由于缩减财政拨款,让很多国有单位忧心忡忡,开始谋划着办公司筹资金。因为物资双轨制,有关系有条子的,拿到紧俏商品,靠着价格差就能轻松赚上一笔。

所以在听说江西省妇联的一位女同志手上有一批彩电的时候,柳传志动心了。

那个年代,卖出去一台彩电,利润能有1000多块,但是钱好挣,骗子也不少,有句话说的是“骗子比彩电还多”。柳传志对业务员千叮万嘱要小心,业务员跑了趟江西,亲眼看到了彩电,这才放心把14万汇出去,结果钱给了,彩电没拿到,还是上了当。

中科院计算所给联想的20万启动资金,不到一个月,只剩下6万。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的所长曾茂朝已经知道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并即将颁布,其中计算机被列为应用科学,财政拨款在五年中会逐步减少20%,这意味着5年之后就不会再有财政拨款。为了所里今后的资金,曾茂朝找到了柳传志,让他下海给计算所办公司。

柳氏是江苏镇江的名门望族,多“以儒为业,以商兴家”。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1921年出生时,家里算得上是镇江的资本家。

抗战爆发后家乡沦陷,柳谷书到了苏北,再辗转来到上海,在法租界继续着高中学业。1940年考进了上海大夏大学(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主修经济专 业,后来在中国银行任职。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在上海的十里洋场,柳谷书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跟随了地下党。1949年柳谷书随军到北京,参加人民银行的接管工作, 后来担任过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的副部长,取得了中国第002号律师证。001号律师证是他的上司,后来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建新。

柳传志出生在1944年的上海,那时候父亲柳谷书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南京西路办事处的办事员,五岁时随父亲入京,高中毕业后,1961年保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雷达专业。毕业几年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当研究员,进行磁记录电路研究。

曾茂朝只能给柳传志20万的贷款,但答应科学院计算所的招牌可以用,计算所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可以“转化”,创办的公司有自己的人事权、财务权、经营权,他们在计算所的职务和编制还能保留,工资照领。曾茂朝当时想的是,当计算所没有了财政拨款,兴许这个公司能解决资金问题。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就这样,1984年10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了。总共11个人,所里的业务处长王树和被任命为总经理,柳传志和张祖祥被任命为副总经理,此外还有贾婉珍,王世英,李天福,谢松林,马文豹,庞大伟,周晓兰,贾绪福这8个所里的同事。

办公地点是计算所给的一间传达室,“房子是石头砌起来的,外面是深灰色,里面被隔成两间,水泥地面,石灰墙壁,朝南有个门,北墙有个窗。没有沙发,没有老板椅,没有写字台,当然也没有电脑。”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公司开了几个月,除了倒彩电被骗了14万,卖电子表、滑冰鞋、裤衩也都没挣到钱,最后大家还是利用起了专业技能:电脑组装、培训、维护。

1985年,中科院购买了500台IBM电脑,等着开箱验收的消息传到了公司里,柳传志为之一振。

那时候的电脑属于高精尖产品,普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验收、安装、培训和维护都需要专业团队。在以计算所名义提出申请和公司各种争取下,终于拿到了这项业务。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那年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场景:烈日下,柳传志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计算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联想元老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

这是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70万元。

1984年末,倪光南成了联想的第12位员工。当年45岁的倪光南,是国内顶尖级的计算机专家。柳传志他们看中的,是他研发的LX-80汉字图形微型机。

这种微型机是计算机早期在中国的衍生种类,已不复存在。那时候的电脑,由于硬件性能的限制,还难以很好的处理汉字,因此诞生了LX-80这种专门处理汉字需求的微型机。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倪光南1961年从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外围设备的第六研究室输入组工作。他参加过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的工作,担任外围设备的值班长,负责调机,后来担任插件(线路)组长,负责设计和改进线路。此后一直从事输入研究。

1981年,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担任年薪43000加元的访问研究员,他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掌握了C语言和微处理器技术,并在1983年回国。

1974年倪光南就提出,在汉字输入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辅助汉字输入,比如输入一个“中”字,计算机就应该提示“国”或者“国人民”,以此提高效率,他将这种方法称之为“联想式汉字输入方法”。当然,这个如今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长期的技术积累、在国外的深造研究、以及回国时自费买回来的一批Z80微处理器等,倪光南很快就将联想式汉字输入等汉字处理技术整合在一个微机系统上,这就是LX-80。

在1984年4月23日深圳市的“电脑产品及应用成果展览会”上,倪光南的LX-80和IBM的PC进行了一番汉字处理的比试。IBM的PC用软件CCDOS来处理汉字,每秒只能显示几十个汉字。而LX-80用硬件处理汉字,每秒可以显示1000个左右的汉字,LX-80在处理速度上完胜。

不过倪光南是清醒的,他知道这种微机终将被PC所淘汰。

汉卡如今同样已经销声匿迹。这是一种扩展卡,在前面提到那种PC机无法很好处理汉字操作时,作为一种辅助硬件,等同于把LX-80作为辅助设备添加到了IBM上。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小米的老板雷军90年代初大学还没毕业时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业务就是做山寨的汉卡,而那时候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汉卡已经日薄西山,剩不了几年光景。

1985年6月,第一块“联想式汉卡” (LX-PC)上市,倪光南到公司的3年中,率领技术人员连续研制出8种型号的“联想汉卡”, 更新了3个版本,开发出一套功能齐全的“联想式汉字系统”。

那时候,电脑还是高科技,用电脑的多是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电脑价格不菲,汉卡也利润颇高。最早的联想汉卡,成本不到2000元,每块售价是4000多元,销量最大的七型汉卡,成本是1260元,售价则是每块2500元。1986年,联想汉卡卖出1300张,1987年已经卖出了6500张,到1996年联想汉卡停止生产,在这十来年的生命期中,联想汉卡总共卖出16万张。

1988年,联想汉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本来联想汉卡只被评为二等奖,出于荣誉和营销的需要,联想公司骨干、现在的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受命改变局面。

因为汉卡往往搭配电脑销售,联想汉卡的成功,又反哺了联想的电脑业务。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1990年,联想开始向国内市场推出联想牌电脑,当年销售2000台,到1995年时,销售已经超过10万台,当之无愧成为了国产电脑第一品牌。

1989年的11月19日,科学院计算所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集团。

虽然汉卡成就了联想,倪光南却黯然退场。

1995年6月30日上午,联想集团董事会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的职务。1999年9月10日,时任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的曾茂朝在中科院7楼会议室宣布,解聘倪光南,他的股份被联想收回。

“柳倪之争”,以倪光南被完全踢出局画下句号。

现在回过头看,柳传志和倪光南之争,说到底是对联想战略和发展的控制权之争。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在联想以“一卡得天下”时,倪光南在公司的话语权可想而知,但在汉卡逐步被技术淘汰后,倪光南在联想的话语权也就无足轻重,他的“汉字系统事业部”也被改名为“软件事业部”。各种冲突下,两个人的关系剑拔弩张,柳传志表示再无法与倪光南共事,倪光南则四处告状,大有把柳传志送进监狱之心。

这一场工程师和企业家之争,最终柳传志完胜。在联想的正史《联想风云》里面,倪光南被描写成一个“谦虚、内敛、执着和多疑”的人,“当然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些东西让人恐惧,那就是自负、偏执、凶狠和不顾一切。”

这倒很像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乔布斯去世后依然是苹果公司的代名词,但设计、打造出苹果第一台电脑的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却少有人知,他后来同样被乔布斯踢出了苹果公司,不过他依然是硅谷富翁。

联想往事:没有他,柳传志还在卖旱冰鞋

1996年,已经被联想解除了职务的倪光南和柳传志还同住在中关村东小区,柳传志住4楼,倪光南住5楼,两人相见时,已经无言。

“有时我正好碰见他从楼里面走出来,他没有和我打招呼,就一头钻进自己的奔驰里。我无所谓,推着单车慢慢地走过去,但透过小车的反光玻璃,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后来他就搬往别墅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