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近日,第37届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落幕,

最佳男女主角奖项分别由古天乐和毛舜筠两位影星拔得头筹,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而在颁奖典礼上,与往届相比最与众不同的是,

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的“专业精神奖”由巨星成龙颁发给几十年如一日辛苦工作的茶水阿姨杨蓉莲,

这也是成为了整个典礼上最温馨的一个环节了。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典礼上并没有以前繁盛时期的惊险刺激、惊喜连连,现在整个过程平淡如水,毫无悬念。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金像奖的老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显现,而回顾其发展史,造成颓势的原因有很多。

金像奖原有的影视老人们北上发展,空留下年轻影人的支撑和奋斗,

并且奖项提名限制项目繁杂,入围困难,还要受到资历辈分的限制。

存在这么多障碍和瓶颈,不禁怀疑金像奖究竟还能坚持多久?它还能重现以前的辉煌吗?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金像奖于1982年成立,虽只是仅限于香港范围内电影作品的行业奖,

但在其辉煌时期,曾与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被共同赞誉为“华语三大电影奖”。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颇为繁荣,

不仅作品质量过硬、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产量和存活率也十分可观,甚至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当时“正值壮年”的成龙靠着《醉拳》等众多作品,强势攻占了香港甚至是全国的喜剧动作片市场,

为自己赢得了“功夫小子”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并一举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亚洲男明星。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李连杰凭借其“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等系列动作电影开辟了自己在影坛的一方新天地。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喜剧影人周星驰更是依赖其经典作品《赌圣》创造了票房神话和奇迹,

迄今为止周星驰在喜剧电影方面的影响力和地位都很少有人能够望其项背。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在那样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周润发、吴宇森、徐克等一个个创造了奇迹的名字活跃在香港影坛,

成为当时乃至以后几年内年香港影坛巅峰之作的代表。

然而盛极必衰,到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呈现出衰败之势,

差不多经历了港影自诞生以来重要而不可逆的转折期。

不断有大量优秀影人脱离香港,或北上内地,或进入好莱坞,曾经辉煌的香港影坛一时间仿佛被掏空。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新世纪不仅是时间的分水岭,更成为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市场发展的分界线。

在这段时期内,港片与内地电影经历了明显的此消彼长式发展。

资本的逐渐流失、诸多优秀人才的出走,导致港片的产量、风评都直线下滑。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而随后张国荣、梅艳芳、林青霞成龙、徐克等港片老人们,或去世、或归隐,或转战内地,

港片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而离开港片支撑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早已不复当初的绚烂夺目,少了很多耀人光彩。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近两年《西游降魔篇》、《澳门风云》、《美人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香港电影的票房奇迹告诉我们,人才流失可能并不是香港电影和金像奖萎靡的主要原因,

或许更多的与香港电影市场本身的发展有关,市场颓势显现,所以影人们逐渐丧失信心选择离开。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关于金像奖将来的发展问题,不少金像奖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金像奖不会扩大成华语片奖,它只属于香港电影人。”

但残酷的现实表明,“继续固步自封的后果就是获奖名单反反复复只是那些熟悉的脸孔”,香港电影只能逐渐凋零。

金像奖在争议中落幕,香港电影却再也回不去了

或许金像奖应当学习绝境转型的金马奖一样,敞开怀抱海纳百川,才能扭转当下的颓败局势。

又或许金像奖只是想要未来的市场为其走向作一个未知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