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1994年房改以来,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了20几年了,全国建成了上亿套商品房。现在还在高速增长,还能发展多久呢,这是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2017全国土地财政收入达4万多亿,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近36%左右。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17.2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这样的数据说明一个就是土地出让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过大,另一方面国家公共预算增长已经突破20万亿,也就是说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开支太多,土地财政还得继续。

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700万人的工资和福利是一项不小的支出。中国2017年军费预算10443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还有市政工程,国企经营补贴,国家产业战略调整投入等。一项项都是庞大的开销。既然有这些国计民生的支出,就必须要有重点产业的收入来支撑才行。多年来房地产业实际上就扮演了一个这样的角色。集万千荣辱于一身。

房地产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玻璃、木材、电器、装饰等行业。

其实中国也不想把房地产做为支柱产业,国家一直在倡导调整结构,改变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发展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产业。但是由于西方的阻扰。使我们的发展步伐屡屡受阻,这里提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两个制度框架。都是为了封锁社会主义国家而设立的。

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一、在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这是机构设立的目的是禁止向苏联等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售高科技技术。当然还特别关照了中国,因为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1952年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禁止向中国出售军事武器、尖端技术和战略物资。对中国限制的数量项目达到920多个,远远超过其他的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于冷战和意识形态的组织直到1994年才宣布解散。

二、瓦森纳协定。冷战结束后, 包括“巴统” 17国在内的28个国家于1995年9月在荷兰瓦森纳召开高官会议,决定加快建立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资及技术出口控制机制,弥补现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作控制机制的不足。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目的是继续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品军用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管制,使得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2-3代的差距,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年左右。而这也极大妨碍了中国在半导体价值链生产中的水平升级。半导体产业的问题,只是中国参与全球生产体系时,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管制而出现困境的一个缩影。在计算机、航天等诸多产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军事上中国向捷克购买的反隐形飞机的米波雷达“维拉”因美国阻扰而失败,中国向以色列购买的费尔康预警飞机也因美国阻扰而失败。

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在民用公司层面,国内一些优秀的公司发起的国际并购案均多因美国基于瓦森纳协定阻扰而失败。马云耗时一年,前后三次提交申请,斥资83亿收购美国大型汇款公司MoneyGram的计划,宣告破产!因为美国政府担心,这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华为计划收购的几个科技类公司,却因为政治阻力而失败的,比如:收购3COM,3leaf,马可尼等。

中国海洋石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本想通过收购取得过硬的管理团队和世界一流的技术力量,目的是吸收优尼科的深水钻井和生产技术。但最后还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自己取消收购。

中国凭着多年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发展来料加工出口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当然房地产业也给中国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如果发展高新技术可以用联想口号“科技无国界”这样美好的理想化状态来实现,那中国现在的资本就可以马上通过收购就世界无敌了。我们可以轻易收购得起德国西门子(解决尖端工业装备问题)、收购洛克西德马丁公司(解决尖端战机制造问题)、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解决发动机制造问题)、收购荷兰阿斯麦ASML(解决芯片设备问题)。。。。。。这根本就行不通,西方国家也不会买给你。实际上我们常常有钱也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得靠自己一步步发展基础学科,扎扎实实的自主研发。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中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高新科技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中国产业政策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实现本国经济结构升级,尽快建立国家自主产业创新能力。争取使高新技术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尽快摆脱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

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