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無人駕駛創業潮,深度解析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8年是人工智能技術大爆發的元年,在無數的技術創新中,無人駕駛吸引了最多的眼球。無論是美國的炫酷炸裂的特斯拉、德國製造嚴謹樸實的奧迪、中國製造造型科幻無比的蔚來,都積極的投身無人駕駛的技術研發和整車製造。給吃瓜群眾的感覺是無人駕駛的硬件、軟件、算法等已經足夠成熟,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但現實中的情況是令人沮喪的。

火爆的無人駕駛創業潮,深度解析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今年上半年,美國一名女性被某企業的無人駕駛測試汽車撞死,據稱這是與無人駕駛汽車有關的第一個行人致死事件。行車記錄儀顯示,當時車輛在黑暗的道路以自動駕駛的模式下行駛,一名女子手推一輛自行車過馬路突然出現在車燈前面。然而坐在駕駛座上的司機並未注視前方。安全專家評估:這樣的視頻強烈暗示了該企業自動駕駛系統的失敗。

回顧人類社會的技術發展歷史,可以看到任何劃時代的發明一定會經歷無數的困難與波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前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主要困難。

  • 巨大的存儲要求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通過各類視頻、音頻、雷達、紅外、雨水等傳感器來感知駕駛環境,傳感器產生的數據非常驚人,據不完全估算,每天會產生數十TB的存儲。部分數據還需要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到雲端進行運算。現有存儲技術很難在汽車上低成本的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硬盤技術的革新。

火爆的無人駕駛創業潮,深度解析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 不完善的感知手段

有過駕駛經驗的觀眾大大們都知道,開車的時候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算老司機。而無人駕駛汽車全靠一身傳感器了,目前傳感的技術手段主要靠雷達、攝像頭、GPS等方式來感知周邊的情況。這一身“裝備”中能做到快速響應、遠距離感知的就只有激光雷達了,但激光雷達的價格高的嚇人,還需要更經濟使用的技術來監測和防備路邊突然鑽出來的阿貓阿狗和老頭老太。

火爆的無人駕駛創業潮,深度解析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除此之外, 還有諸如地圖、數據等諸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希望科學家們和企業家們一起努力,早日將人類從枯燥的駕駛中解放出來,開車的時候可以刷刷抖音、發發朋友圈,那才是我們想要的美好生活!

最後提醒大家又要普降暴雨了,一熱一冷,體內的溼氣又要出來搗亂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試一試中醫AI刷臉養生,通過識別人臉中蘊藏的各種體質特徵,讓一日三餐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幫助中國億萬老百姓實現健康中國夢想!

火爆的無人駕駛創業潮,深度解析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