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經典著作,《論語》在儒學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千古經典著作,《論語》在儒學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成書於戰國初期,由孔子門生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

焚書坑儒後,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故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傳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傳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故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千古經典著作,《論語》在儒學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據統計,在《論語》中,孔子講“仁”的地方共109,講“禮”的地方共75次。在春秋時期的戰爭不斷的環境中,孔子致力於恢復“禮樂制度”,以便使社會平穩地過渡到一個新的“天下有道”的社會。而他認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途徑,就是推行“仁政”,恢復禮樂。

千古經典著作,《論語》在儒學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其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文字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