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忠”、“孝”、“悌”、“信”是什麼?這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古言“忠”、“孝”、“悌”、“信”是什麼?這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什麼是“忠”?

“忠”是中國古代道德規範之一,原指為人誠懇厚道、盡心盡力,後來成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有忠於他人、忠於君主及國家等多種含義,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隨著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形成和加強,“忠”成為臣民絕對服從於君主的一種片面的道德義務。宋代以後,“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成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古言“忠”、“孝”、“悌”、“信”是什麼?這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什麼是“孝”?

“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孝”是儒學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孔孟時於期,出現了闡發儒家孝道觀的經典著作《孝經》。歷代儒學之士都大力宣揚“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來為自己的統治服務。這二者的合力在民間的影響就是《二十四孝》的產生和流傳。

這樣,“孝”就由道德範疇擴展到了政治範疇。統治者利用孝道來教化百姓,就是修其身的過程。向廣大民眾宣揚孝

行,就是希望以此影響人們,以齊其家。這兩項措施最終都是為了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古言“忠”、“孝”、“悌”、“信”是什麼?這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什麼是“悌”?

“悌”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是儒家的倫理範疇,目的在於維護封建的宗法關係。“悌”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儒家是十分重視“孝悌”的,將它看做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論語·學而》中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滕文公下》中說“於此有焉,入則孝,出則悌。”

古言“忠”、“孝”、“悌”、“信”是什麼?這解釋已經很清楚了

什麼是“信”?

“信”,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互守信用,藉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信”作為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漢儒將“信”列入“五常”之中。《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近於義,言可也。”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 END ——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