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發條的那些事


發條是手錶的動力源泉,指的是盤繞在發條盒內的“片裝彈簧”。材質方面,早先為碳素鋼,如今常見的Nivaflex合金。

但無論何種,在手錶中的工作原理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上鍊時發條軸順時針轉動並利用發條軸上的鉤子卷緊發條,以此“存儲能量”。

隨後,彈性力促使發條放鬆,這一步可以理解為之前儲存的能量的釋放過程。但因為發條軸已經止逆,所以發條只能通過外鉤帶動發條盒旋轉來釋放能量,而發條盒的旋轉子讓也會帶動後續齧合齒輪的運轉,直至發條粘於發條盒盒壁上的。

由上可知,動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條的幹工作圈數,但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發條的工作圈數與發條的長度並不一直是正比關係,其有一個上限的存在。

這是很好理解的一點,過長的發條雖然乍看之下能使得盤繞的總圈數增加,但同時也會減少長髮條以增加手錶動儲時間的方式,是一個閾值的。畢竟對於機芯來說,發條盒不可能無限大。

經常手動上發條,是否會損傷機芯? 這確實是很多人都存在一個疑問。現代生產的質量合格的機械錶,不管是手動上弦還是自動上弦,上弦系統在結構和材質上都進行了很大的改良,經常手動上發條,不會給機芯帶來傷害,僅可能會造成表把表頭的磨損,但也屬於外觀的自然損耗,不會影響腕錶的走時。當然,這裡講的“經常上弦不會有傷害”是有條件的。 因為,不正確的上弦方式,確實能給機芯帶來傷害。

避免過度上弦:完全空弦的腕錶,手動上弦20-30下即可上滿;對於每天佩戴的機械錶,兩天左右上一次,一次補充上弦10-15下就已足夠。一天幾次的過於頻繁,或者每次上弦過多過久,會增加上弦系統出故障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