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何沒有殺了自己的父親李淵?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何沒有殺了自己的父親李淵?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之所以沒有殺掉自己的父親李淵,一是因為事發後李淵見風使舵馬上偏向李世民。二是自古子弒父乃是大不逆的行為,在這種道德約束下李世民也不能說殺自己的父親就殺的。

當然李世民不是不敢弒父而是沒有必要弒父。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精彩刺激,最後秦王李世民弒兄殺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成為失敗者,就此落幕,而秦王李世民成為唐太宗一手開創了大唐盛世,哪怕有著些許汙名,但也流芳百世,在歷史上留下很高的評價。

而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的態度也是耐人尋味,在事發前,功高震主的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雙方已是矛盾重重,而李淵在其中搖擺不定,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最後更是明顯偏向嫡長子李建成,而事發後,面對尉遲恭所謂的一面之詞說太子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殺,派他前來護駕。

李淵並沒有發怒而是問其左右竟然發生了這種事情該怎麼辦呢,大臣進言太子與齊王本就無功還如此,應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馬上依言封李世民為太子,並說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認定李建成李元吉就是犯上作亂。

以李淵平日的偏袒風格,竟然沒有怪罪於李世民,而是馬上安撫,說明什麼,說明李淵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見大局已定,自己也很危險,就見風使舵順水推舟的將李世民立為太子。李淵如此做,李世民又何苦殺他呢。

為什麼說李世民並非不敢殺李淵,而是沒必要殺呢,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是個關鍵人物,他殺了齊王李元吉,並且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級示眾,在封建社會中可謂是膽大包天,李世民手下人才濟濟,誰都沒有派而是派尉遲恭進宮,用意很明顯,要是李淵暴跳如雷非要懲罰李世民,尉遲恭就會殺了李淵的,畢竟其他人面對皇帝之威,可能不敢做大不逆之事,而殺紅眼的尉遲恭毫無疑問是不在其中的。

漫長的歷史中,子弒父雖為大逆不道,但也有子弒父的例子,並且成功洗白的。

如東周第一位君主周平王姬宜臼,因其父周幽王要廢姬宜臼太子之位,他便逃往母族申國,最後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國都城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姬宜臼被擁立為王,當時還有人擁立周幽王次子姬伯服為周攜王,出現二王並立局面,當然最後周平王成為贏家,周平王弒父了嗎,其實仔細品味那段歷史,周平王算是間接弒父了,即使如此,最後還不是成為正統所在了,並且負面影響被降低最低。

春秋戰國時期,實行了著名的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英雄一世,晚年因為兩個兒子的權力之爭爆發了沙丘宮變,被斷水斷糧困於內宮三個月之久,趙惠文王對此一直不聞不問,最後趙武靈王活活被餓死,如果沒有趙惠文王的授意趙武靈王豈會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弒父了嗎,毫無疑問弒父了只不過採取了間接方式。

以上這兩位都是採取了間接方式弒父,後世也沒有留下罵名。李世民又豈不會讓尉遲恭殺李淵,最後丟卒保車以尉遲恭謀反弒君弒太子齊王而處死罪,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力挽狂瀾的正面形象呢。

以史為鏡,可看興衰,李世民並非不敢弒父,只是沒有必要,以道德問題來說李世民不敢弒父簡直搞笑,只能說他沒有必要弒父而不是不敢。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