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在3月8日的衛計委新聞發佈會上,

衛計委主任王培安表示,中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合理、優質資源匱乏。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的核心表現為供需矛盾。

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全國人均住院總費用下降1.4%,雖然還不多,但是趨勢是好的,平均住院日9.6天繼續縮短,相對減輕了群眾的負擔。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央視評論曾經指出當前我國醫療的總體情況而言,“看病難看病貴”所反映出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從醫到藥、從城市到農村、從“小病難瞧”到“大病致貧”、從“醫德缺失”到“醫患矛盾”。

公眾、政府和媒體異口同聲地批評一個行業,這在中國並不常見。那麼既然老百姓天天抱怨、媒體時時關注、相關部門年年重視,為什麼這個問題還是難以解決呢?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看病難和看病貴難以同時解決

醫療本身是貴的,但這不意味著個人應該看不起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立一個觀點:看病本身是貴的,而且會越來越貴。這裡的貴,不單單針對個人,對整個社會都是這樣。醫療行業與世界上的絕大多數行業不同,科技發展的水平越高,醫療的價格越高(至少在當前階段是這樣的)。

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得益於醫療技術的發展,同時,人類在醫療中所花費的資源、成本也越來越大。這其中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人為了給自己和親友治病,願意不計成本的投入。

人類通過不斷問世的新醫療手段延續壽命,而人的壽命越長,所需要用到的醫療產品也越來越多。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使得需要看病吃藥的人在整個社會中所佔的比例大幅提高,所以社會所需要承擔的醫療成本也越來越高。美國全社會在60年代醫療支出

只佔GDP的個位數比重,到90年代這個比重已經超過10%,而現在美國社會一年要花接近20%的GDP投入到醫療中。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看病很貴,而且越來越貴,人又不得不看病,怎麼辦呢?這裡醫療制度就出現了,對於個人來說,醫療制度可以讓自己在生病時只用出一部分的錢,剩下一部分要麼由國家出(財政撥款),要麼由社會出(公司報銷),要麼大家一起出(大家一起出一筆錢,誰生病了誰就用這筆錢)。這也正對應了當下的中國醫療制度:

公務員公費醫療,國家財政買單;企業職工參加勞保醫療,公司負擔部分醫療費用;農村合作醫療,大家一起出資成立一個基金來看病。

中國的醫療制度並非幾句話可以說清楚,不過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看病難看病貴源於中國現有的醫療制度。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如果實現全民免費醫療,那麼看病貴的問題不就不存在了嗎?事實上除了美國以外的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建立了全民醫保制度,英國所建立的國民醫療服務向全體公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看病不難和看病不貴難以共存

那麼這些國家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底,知名藝人李冰冰在國外看病難的經歷引起了普遍的關注。李冰冰在澳大利亞發燒,先是打針被護士扎的一手針眼,然後連燒十餘天沒治癒,“九死一生強撐著連夜飛回北京,落地就快速上車直奔協和”。李冰冰還在個人微博上表示“超級思念祖國的醫護人員”。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李冰冰在澳洲遭遇“看病難”

李冰冰這樣的大明星看病想必不會太在乎成本,居然還遇到了如此這般看病難,乃至於要坐飛機回國治發燒,澳大利亞的醫療水平難道就那麼低嗎?澳大利亞和英國一樣是實現全民醫保的國家,而這些國家醫療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看病難,非常難。

以英國為例,英國的醫療制度可謂是絕對公平的全民免費醫療,所有醫療行業的開銷都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但是絕對的公平也帶來了絕對的低效。這其中有兩個關鍵的原因:其一是國家財政無法承擔鉅額的全民醫療費用,財政撥款不足導致了醫療資源的匱乏,所以看病需要排隊。其二是為了保證資源的公平分配,門診、檢查、開藥、住院基本被拆分成了不同的體系。這從制度上杜絕了醫生亂開藥、亂檢查(比如醫生和藥房分開,醫生不能通過開藥賺錢,而藥房沒有開藥的權利),但同時大大降低了醫療的效率。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英國政府難以承擔全民免費醫療所帶來的承重負擔

在這個過程中,預約醫生、預約檢查、預約手術都需要排隊。不論是癌症還是心臟病,除非會立即威脅到生命,否則統統排隊。做一個核磁共振檢查排半年隊是常有的事。英國曾經規定絕大多數的患者需要在13周內獲得專科醫生的診治,而手術排隊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8個月。在最極端的時候,英格蘭有60餘萬人在排隊等待手術。

當然英國政府全買單的例子比較極端,多數西方國家公民需要交納一定額度的醫療保險金,或者是醫保只覆蓋部分公民。

以美國為例,美國為軍人、老年人、貧困人口提供免費/優惠的醫療服務,大多數美國人由僱主(公司)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小部分美國人自費購買醫療保險,還有上千萬的美國人缺乏醫療保險。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醫生按程序收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亂開藥、亂檢查

同時,美國的醫療制度和中國一樣,醫生按程序收費,這就鼓勵醫生給病人多檢查、多化驗、多手術。這無形中提高了治病的成本,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醫生“多賺”的錢大多由保險公司和政府買單,而中國的病人大多自己買了單。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衛生總費用中,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分別佔29.9%、36.9%和33.2%。

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在OECD(經合組織)國家中,衛生總費用的絕大部分是由政府承擔的,其中政府承擔比例最高的國家為盧森堡,佔93%,大部分國家政府承擔比例都在70%以上,少於70%的只有6個國家。其中

政府承擔比例最少的為美國,政府承擔比例為45%,即便如此也遠高於中國。

當然,多花錢的美國醫療制度效率就相對較高,花的錢越多,治病越快越好。

中國特色的看病難、看病貴

那麼問題來了,有的國家看病貴,有的國家看病難,為什麼中國又貴又難呢?一切中國的問題,都具有“中國特色”,醫療行業也一樣。

在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英國的醫療制度強調公平,由國家主導,但是效率低下;美國的醫療制度注重效率,由市場主導,但是缺乏公平。而中國的醫療制度正好介於其中,政府主導一部分,市場主導一部分。

與此同時,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醫療制度上的最大區別是,政府投入比例的不同。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15年國家財政支出17.5萬億元,其中醫療衛生與

計劃生育支出1.2萬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約6.8%。同年,美國醫療投入佔財政總支出的約17%。在更宏觀的層面,2012年,中國政府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5.8%,低於高收入國家的13.3%,中高收入國家的11.5%,中低收入國家(9.8%)和低收入國家(10%)。政府衛生支出佔GDP的比例為1.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9%)的一半。

鑑於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在巨大的人口背景下,中國政府在醫療上的投入比例低於世界上的多數國家。由於政府投入不足,醫療的高開銷最終都會轉移給個人、社會和醫療機構。這也註定了中國看病不會便宜。

政府為了規範醫療行業、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嚴格控制醫療服務和藥品的價格。這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調控的方法也導致了中國所獨有的幾種醫療行業怪相的出現:

1、醫患關係緊張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看病難看病貴對於患者和醫生來說都是壓在身上的大山

在中國,罵醫生、打醫生、砍醫生早就不是新聞,醫生“亂開藥拿回扣”、“態度惡劣”似乎成了社會共識。難道就是因為中國的醫生都心黑嗎?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醫生都屬於社會上層,無論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很高。

上文提到,由於醫療本身是昂貴的,而政府的總體投入不高,所以醫療的成本會轉移給社會、醫療機構和個人,最終都由個人買單。而醫生,就是轉移這個成本給病人的最後一環,簡言之,在病人看來,是醫生收了我那麼多錢,所以看病貴怪醫生。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國家正在逐步推進醫藥分離

2、便宜的藥買不到買得到的不便宜

國家嚴控醫療價格,初衷在於打擊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醫療成本,同時倒逼醫生提高勞動效率。但由於制度還不夠成熟,醫生提高勞動效率的理由不充分(其一,醫療資源匱乏,醫生總體供不應求;其二,提高勞動效率並沒有伴隨相匹配的勞動收入的提高),所以存在醫療價格難以控制,某些時候甚至增加醫療成本的情況。

以藥品為例,在2015年6月以前,中國的大多數藥價由政府統一制定。政府統一定價確實降低了大部分藥品的出廠價,不過也造成了兩個不良的後果:部分便宜的藥沒人生產,部分藥品的流通成本變高。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藥品降價導致部分廉價藥“失蹤”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患者最終承擔了層層加碼的藥價

醫療項目政府定價使得中國醫療行業呈現了一個世界罕有的狀態:人人都找專家看病,人人都“看得起”專家號。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醫療制度可能是世界上鮮有的兼具了公平與高效的醫療制度。

在一個完全由政府主導的醫療市場,一個人想要看到專家需要各級醫生層層向上推介,絕大多數的人永遠也看不到最好的專家。在一個完全由市場主導的醫療市場,只有最富有的人能看到最好的專家,同樣絕大多數的人永遠也看不到最好的專家。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資源供不應求使得票販子有機可乘

前段時間女孩痛斥票販子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共鳴,一般的老百姓,沒有遇過票販子總遇到過看病大排隊、排隊不多的總遇過醫生態度差。票販子、排隊、醫生態度差的根本原因都在於醫療資源不足。

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資源的價格就會上升,在國家鎖定價格之後,價格就會以別的方式來上升。比如時間成本:您排隊吧!比如額外的金錢成本:您不想排隊?那麼您找黃牛買票吧。同時也會造成資源質量下降:醫生每天只能看10個人,要一天看20個人也可以,當然看得馬虎,而且態度還差。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所以經常有醫生這樣訴苦:

一個外國醫生每天喝著咖啡看10個病人,每個人付1000塊錢,醫生和病人談笑風生,看病看得仔細又和諧,最後醫生高興,病人高興;一箇中國醫生每天起早貪黑看100個病人,每個病人付10塊錢,醫生忙得要死,而病人覺得我排了3個小時隊你就這態度、就看這時間,醫生不高興,病人也不高興。於是最終外國醫生活幹的少,名利雙收;中國醫生活幹得多,還人財兩空。這找誰講理去呢?

綜上所述,看病難看病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發達的西方國家也沒有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其根本原因是醫療行業本身成本頗高,在國家財政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在看病難和看病貴中間做一個相對的平衡。

就中國而言,即便在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國情的情況下,中國對醫療行業的政府投入相對不高。其直接結果就是普通民眾難以承擔高額的醫療開銷。而政府推行了一些列針對醫療行業的政策,確實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醫療價格的過快增長。但由於部分政策有待優化,部分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某些環節的醫療成本不降反升。

在中國,看病為什麼那麼貴、那麼難?

大病醫保防止因病返貧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2016年政府將會重點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針對上文分析的

政府投入不高、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政府工作報告都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增長9.6%。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

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

鼓勵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