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在3月8日的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

卫计委主任王培安表示,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核心表现为供需矛盾。

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全国人均住院总费用下降1.4%,虽然还不多,但是趋势是好的,平均住院日9.6天继续缩短,相对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央视评论曾经指出当前我国医疗的总体情况而言,“看病难看病贵”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全方位的:从医到药、从城市到农村、从“小病难瞧”到“大病致贫”、从“医德缺失”到“医患矛盾”。

公众、政府和媒体异口同声地批评一个行业,这在中国并不常见。那么既然老百姓天天抱怨、媒体时时关注、相关部门年年重视,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呢?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看病难和看病贵难以同时解决

医疗本身是贵的,但这不意味着个人应该看不起病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立一个观点:看病本身是贵的,而且会越来越贵。这里的贵,不单单针对个人,对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医疗行业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行业不同,科技发展的水平越高,医疗的价格越高(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这样的)。

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同时,人类在医疗中所花费的资源、成本也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人为了给自己和亲友治病,愿意不计成本的投入。

人类通过不断问世的新医疗手段延续寿命,而人的寿命越长,所需要用到的医疗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使得需要看病吃药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所以社会所需要承担的医疗成本也越来越高。美国全社会在60年代医疗支出

只占GDP的个位数比重,到90年代这个比重已经超过10%,而现在美国社会一年要花接近20%的GDP投入到医疗中。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看病很贵,而且越来越贵,人又不得不看病,怎么办呢?这里医疗制度就出现了,对于个人来说,医疗制度可以让自己在生病时只用出一部分的钱,剩下一部分要么由国家出(财政拨款),要么由社会出(公司报销),要么大家一起出(大家一起出一笔钱,谁生病了谁就用这笔钱)。这也正对应了当下的中国医疗制度:

公务员公费医疗,国家财政买单;企业职工参加劳保医疗,公司负担部分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大家一起出资成立一个基金来看病。

中国的医疗制度并非几句话可以说清楚,不过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源于中国现有的医疗制度。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如果实现全民免费医疗,那么看病贵的问题不就不存在了吗?事实上除了美国以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英国所建立的国民医疗服务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看病不难和看病不贵难以共存

那么这些国家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底,知名艺人李冰冰在国外看病难的经历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李冰冰在澳大利亚发烧,先是打针被护士扎的一手针眼,然后连烧十余天没治愈,“九死一生强撑着连夜飞回北京,落地就快速上车直奔协和”。李冰冰还在个人微博上表示“超级思念祖国的医护人员”。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李冰冰在澳洲遭遇“看病难”

李冰冰这样的大明星看病想必不会太在乎成本,居然还遇到了如此这般看病难,乃至于要坐飞机回国治发烧,澳大利亚的医疗水平难道就那么低吗?澳大利亚和英国一样是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医疗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看病难,非常难。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医疗制度可谓是绝对公平的全民免费医疗,所有医疗行业的开销都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但是绝对的公平也带来了绝对的低效。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原因:其一是国家财政无法承担巨额的全民医疗费用,财政拨款不足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匮乏,所以看病需要排队。其二是为了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门诊、检查、开药、住院基本被拆分成了不同的体系。这从制度上杜绝了医生乱开药、乱检查(比如医生和药房分开,医生不能通过开药赚钱,而药房没有开药的权利),但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的效率。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英国政府难以承担全民免费医疗所带来的承重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预约医生、预约检查、预约手术都需要排队。不论是癌症还是心脏病,除非会立即威胁到生命,否则统统排队。做一个核磁共振检查排半年队是常有的事。英国曾经规定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在13周内获得专科医生的诊治,而手术排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8个月。在最极端的时候,英格兰有60余万人在排队等待手术。

当然英国政府全买单的例子比较极端,多数西方国家公民需要交纳一定额度的医疗保险金,或者是医保只覆盖部分公民。

以美国为例,美国为军人、老年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优惠的医疗服务,大多数美国人由雇主(公司)为自己购买医疗保险,小部分美国人自费购买医疗保险,还有上千万的美国人缺乏医疗保险。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医生按程序收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乱开药、乱检查

同时,美国的医疗制度和中国一样,医生按程序收费,这就鼓励医生给病人多检查、多化验、多手术。这无形中提高了治病的成本,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医生“多赚”的钱大多由保险公司和政府买单,而中国的病人大多自己买了单。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29.9%、36.9%和33.2%。

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在OECD(经合组织)国家中,卫生总费用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承担的,其中政府承担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卢森堡,占93%,大部分国家政府承担比例都在70%以上,少于70%的只有6个国家。其中

政府承担比例最少的为美国,政府承担比例为45%,即便如此也远高于中国。

当然,多花钱的美国医疗制度效率就相对较高,花的钱越多,治病越快越好。

中国特色的看病难、看病贵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国家看病贵,有的国家看病难,为什么中国又贵又难呢?一切中国的问题,都具有“中国特色”,医疗行业也一样。

在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医疗制度强调公平,由国家主导,但是效率低下;美国的医疗制度注重效率,由市场主导,但是缺乏公平。而中国的医疗制度正好介于其中,政府主导一部分,市场主导一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医疗制度上的最大区别是,政府投入比例的不同。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国家财政支出17.5万亿元,其中医疗卫生与

计划生育支出1.2万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约6.8%。同年,美国医疗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约17%。在更宏观的层面,2012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8%,低于高收入国家的13.3%,中高收入国家的11.5%,中低收入国家(9.8%)和低收入国家(10%)。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1.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9%)的一半。

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在巨大的人口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医疗上的投入比例低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的高开销最终都会转移给个人、社会和医疗机构。这也注定了中国看病不会便宜。

政府为了规范医疗行业、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严格控制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这种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调控的方法也导致了中国所独有的几种医疗行业怪相的出现:

1、医患关系紧张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看病难看病贵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压在身上的大山

在中国,骂医生、打医生、砍医生早就不是新闻,医生“乱开药拿回扣”、“态度恶劣”似乎成了社会共识。难道就是因为中国的医生都心黑吗?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生都属于社会上层,无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很高。

上文提到,由于医疗本身是昂贵的,而政府的总体投入不高,所以医疗的成本会转移给社会、医疗机构和个人,最终都由个人买单。而医生,就是转移这个成本给病人的最后一环,简言之,在病人看来,是医生收了我那么多钱,所以看病贵怪医生。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国家正在逐步推进医药分离

2、便宜的药买不到买得到的不便宜

国家严控医疗价格,初衷在于打击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医疗成本,同时倒逼医生提高劳动效率。但由于制度还不够成熟,医生提高劳动效率的理由不充分(其一,医疗资源匮乏,医生总体供不应求;其二,提高劳动效率并没有伴随相匹配的劳动收入的提高),所以存在医疗价格难以控制,某些时候甚至增加医疗成本的情况。

以药品为例,在2015年6月以前,中国的大多数药价由政府统一制定。政府统一定价确实降低了大部分药品的出厂价,不过也造成了两个不良的后果:部分便宜的药没人生产,部分药品的流通成本变高。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药品降价导致部分廉价药“失踪”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患者最终承担了层层加码的药价

医疗项目政府定价使得中国医疗行业呈现了一个世界罕有的状态:人人都找专家看病,人人都“看得起”专家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医疗制度可能是世界上鲜有的兼具了公平与高效的医疗制度。

在一个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市场,一个人想要看到专家需要各级医生层层向上推介,绝大多数的人永远也看不到最好的专家。在一个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医疗市场,只有最富有的人能看到最好的专家,同样绝大多数的人永远也看不到最好的专家。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资源供不应求使得票贩子有机可乘

前段时间女孩痛斥票贩子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共鸣,一般的老百姓,没有遇过票贩子总遇到过看病大排队、排队不多的总遇过医生态度差。票贩子、排队、医生态度差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医疗资源不足。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资源的价格就会上升,在国家锁定价格之后,价格就会以别的方式来上升。比如时间成本:您排队吧!比如额外的金钱成本:您不想排队?那么您找黄牛买票吧。同时也会造成资源质量下降:医生每天只能看10个人,要一天看20个人也可以,当然看得马虎,而且态度还差。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所以经常有医生这样诉苦:

一个外国医生每天喝着咖啡看10个病人,每个人付1000块钱,医生和病人谈笑风生,看病看得仔细又和谐,最后医生高兴,病人高兴;一个中国医生每天起早贪黑看100个病人,每个病人付10块钱,医生忙得要死,而病人觉得我排了3个小时队你就这态度、就看这时间,医生不高兴,病人也不高兴。于是最终外国医生活干的少,名利双收;中国医生活干得多,还人财两空。这找谁讲理去呢?

综上所述,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没有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医疗行业本身成本颇高,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在看病难和看病贵中间做一个相对的平衡。

就中国而言,即便在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国情的情况下,中国对医疗行业的政府投入相对不高。其直接结果就是普通民众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开销。而政府推行了一些列针对医疗行业的政策,确实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价格的过快增长。但由于部分政策有待优化,部分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某些环节的医疗成本不降反升。

在中国,看病为什么那么贵、那么难?

大病医保防止因病返贫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2016年政府将会重点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针对上文分析的

政府投入不高、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