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地怀念母亲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我的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辛苦一生,92岁驾鹤西去。值此母亲节之际,回忆母亲点滴往事,也向全天下所有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致意!

深深地怀念母亲

 一、沙果熟了

那一年我还没上学,大概六、七岁。母亲在菜地干活,我跟在后面添乱。邻居家地和我家地隔着一排杖子。他家载的沙果树,部分树枝自行越过杖子到我家这边,上面结了不少果,红里透黄,格外馋人。

我实在忍不住了,正要伸手去摘,母亲以少有的严励态度制止了我,告诉我:“你要永远记住!未经允许,决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任何东西。”

沙果越来越红,我每天都眼巴巴地望着,但是再也没动过采摘的念头。直到有一天发现树上的沙果一个也没剩,人家秋收啦,我怅然若失。沒想到第二天晚上邻居大娘送来了满满一瓢红红的沙果让我吃,还夸我是个好孩子,从不随便采摘他家的沙果。

我终于吃到觊觎已久的甜甜的沙果,边吃边笑,心想:不是不想摘,只是牢记了妈妈的教诲,不能摘。

 

深深地怀念母亲

 二、“保送”风波

小学快毕业了。当时有个规定,一个小学可推荐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不经考试直接保送上县城的初中。我们学校师生们普遍认为这个保送生非我莫属。后来提前泄密,上报的保送生是成绩不如我的另一位学生,全校炸开锅了,议论纷纷,认为有失公允。

校领导迫于压力,专程到我家做了奇葩解释:他们承认论品学兼优,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没有选送我是因为我父亲病重,家境困难,今后很可能不得不辍学,浪费宝贵的保送名额。

校领导走后父母找我谈话,气氛空前严肃。母亲的话掷地有声,至今记忆犹新:“不保送无所谓,咱凭实力迎考。只要你想念书,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到底!”我也真争气,不仅考上了,而且成绩突出,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宣布,我是本校从八个县区招考的全体新生中总分第一名。

 

深深地怀念母亲

 三、褥子来历

1964年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五常一中(省重点高中),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是,开学那天就乐不起来了。

我是唯一的从朝鲜族初中考入的新生,汉语只会一点点,勾通困难。又是唯一没有褥子的新生,校长、舍监老师、班主任纷纷询问我为何没带褥子。宿舍里两条长长的板铺上只有我的铺位裸露着木板,特别碍眼。

多亏一个叫李国才的同学把自己多余的褥子借给我应急。他的外号叫“小伙”,为人真诚善良,这份温情,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看看周边同学普遍都有草垫子、狍子皮外加两个褥子,我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当晚就给家里写了封信,讲了自己的难堪遭遇。

两个多月后,母亲背着大包坐火车赶来了,带来了新做的又软又厚的褥子,到校时已是浑身是汗,格外疲惫,看着让我心疼。当时我还纳闷,家境窘迫,如何迅速置办的呢?

后来父亲告诉我,母亲白天上工干生产队的活,晚上收工到家后熬夜织草袋子,一点一滴筹的钱,再买来棉布和棉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那个年代一个草袋子才卖4角钱,凑够做一个褥子的钱,得熬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为的就是不让儿子挨冻受委屈。

深深地怀念母亲

  四、情系国防

1968年征兵开始,我立即报名,政审、体检全部合格。过了几天,不知为何被拿下来了,一打听原来是因为当时我哥哥正在部队服役,我再当兵,怕影响家庭经济收入。

我母亲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坐火车赶到县城,叫我带路并翻译,前后找了学校、县武装部和接兵部队的领导,旗帜鲜明地表态,大意是:

保卫国家是大事,四十年代我曾送丈夫当了兵,六十年代初又送二儿子参了军。现在只要是国家需要,条件合格,乐送小儿子入伍,家庭有点困难不碍事,我们完全能够克服得了。

各级领导受感动了,被说服了,我终于当上兵了。来到了黄海前哨的外长山列岛,结识了众多的优秀战友,度过了二十年宝贵的军旅生涯,给自己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深地怀念母亲

 五、后事自主

母亲从未上过学,认识一些字还是刚解放不久参加扫盲班时学的。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酷爱学习,一生深明大义。她老人家笑对死亡,提前半年就把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四项安排:

2、后事从筒,身后从头到脚的穿戴用品自己已备齐装箱.,到时开箱拿出来用就行;

3、因子女都已长大成人,遗产不给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共八人,一律平等,遗产平均分配,孙子辈的人手一份;

4、不要土葬,不买墓地,不留骨灰,向周总理学习,骨灰全部酒到故乡的松花江上。 母亲去世后,在哈尔滨战友们的帮助下,我驾快艇把母亲的骨灰全部洒在滔滔松花江上。

这就是我那可敬可亲的老母亲,在自已深爱着的东北黑土地上度过平凡一生的农家妇女。我深深地怀念她老人家,永远……

深深地怀念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