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学生城虽然是三线,高教资源却优于很多省会城市

这座学生城虽然是三线,高教资源却优于很多省会城市

坊间俗语云:“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因为旧时京城王公贵族府中家丁、打手,大多是保定人,故有此说法。俗语又云:“十个京油子斗不过一个卫嘴子,十个卫嘴子斗不过一个狗腿子。”因为动嘴的始终不如动武的,保定民风、民俗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上的保定,曾经比现在牛叉。主流的说法是,保定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尧帝的故乡。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

这座学生城虽然是三线,高教资源却优于很多省会城市

今天的保定经济、教育、城市建设都还可以,尤其是其区位优势优于众多中国城市:保定市中心南距省会石家庄1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北京护城河”之誉。但腹背不得不面临北京、天津这两大资源吸铁石,在一切资源无序向大城市流动的当下,这是保定的幸运,也是保定的不幸。

这个小城的名胜古迹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可小觑: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太后的“连夜脱逃”;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再走远一点,就到了让历代文人骚客咏叹不止的白洋淀。

这座学生城虽然是三线,高教资源却优于很多省会城市

保定人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极大的认同感,因而保定自信得勇于和石家庄争省会。保定城在变,也在坚持,驴肉火烧永远香喷喷,酱菜疙瘩始终脆生生。保定人合作意识很强,他们身上不变的是慷慨悲歌之雄风。

这座学生城虽然是三线,高教资源却优于很多省会城市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有可歌可泣的人文风物。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薮,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名人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培养出17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现在,华东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均驻保定,高等院校的数量、质量不仅优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也强于中西部许多高教不发达的省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