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必讀書單裡有哪些書?

大姐頭-嗨娘

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怡情養性舒緩身心,第二個目的就是學習有用的知識。對實用類的書籍來說進行功利性的閱讀不就是為了學到書上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使用麼!所以要想提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力,對實用類書籍進行功利性閱讀是很必要呀!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所具備的物質實力,都還沒有到達到用書籍來怡情養性的地步。先向大家推薦幾本提高閱讀類的書籍: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這本書裡的80/20讀書法則告訴我們:閱讀黑體字,一本書最重要的部分只佔全書的五分之一,如何抓住這本書的重點是高效閱讀的關鍵。即節省了時間有節省了精力,為繼續高效閱讀學習做好了準備。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也是我必讀書單上的書,書籍閱讀要想達到高效率,做筆記是必不可少的。筆記是一本書的精華,摘抄重點有用的金句的同時,寫下當時一系列的感想和評論之後。作為今後寫作素材的資料庫,在以後翻看的過程中,會激發不同的靈感。


高橋美莎

說不上推薦,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我讀過的好書。

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書可以說是萬書之書,幾乎我們所有關心的主題,書裡面都有討論,而且是從頭開始,一點一點地掰開了,仔細說,但這本書不適合年輕人讀,得稍微成熟一點讀才好。

現在有好多人講版本,其實商務的這個版本就可以讀。

書裡面討論的主題都有點沉重,比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知識?如何追求知識等等。這本書是為數不多的文理背景的人都需要讀的書,柏拉圖在方法上最推崇數學-幾何方法,可以說是後來科學方法的鼻祖,他用這種方法在書中又討論了正義,藝術,心理學,藝術的模仿論等等,這些也是西方人文和政治傳統的開端。

讀這本書之前,最好讀一下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瞭解一下蘇格拉底(書中的主角)和柏拉圖所生活的時代,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那個年代和我們的年代很像,雅典的崛起使斯巴達人感到恐懼,就像德國的崛起使英國人感到恐懼一樣,……書中大段大段的政客的演說詞比之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人的對話更具有當代氣息,畢竟是公開的演講而不是對主公的獻計獻策。

在精讀《理想國》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平推幾乎所有柏拉圖的對話錄,以及稍顯枯燥但更“學術”的亞里士多德的代表著,我讀過的有《尼各馬可倫理學》,《物理學》,《詩學》,《範疇篇》,《政治學》,當然還有最著名也是最難的《形而上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我推薦《倫理學》,其他書可用作睡前催眠讀物使用。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讀霍布斯的《利維坦》,我們發現從柏拉圖到霍布斯,時間超過千年,但兩個人討論的核心東西竟然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霍布斯似乎在和柏拉圖對話,霍布斯也試圖在知識論的基礎上展開對政治的討論,他特別強調了對語言/概念的清晰運用,這裡面已經有了後來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的痕跡。

霍布斯是毫無疑問的大哲學家,他自己還翻譯過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要降低《利維坦》的閱讀門檻,需要了解一些英國的近代史,甚至是泛泛而言的歐洲歷史。個人認為比較快的方法是看一些網上的紀錄片,這類片子在網上不少,比如BBC的英國史。

近代科學,近代政治的誕生地都是英國,這是件有趣的事情,與霍布斯差不多同時,英國有個自然哲學家,叫玻意耳,玻意耳強調自己是自然哲學家,以區別於傳統的像霍布斯那樣的政治哲學家。

從政治哲學家到自然哲學家的轉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從前的哲學家追求知識,追求真理,他們的指向是要經世救國,或柏拉圖所說的“重回地穴”,但自然哲學家則選擇從政治事務中徹底抽身而出,轉而研究自然,並相信研究自然所導致的技術進步將最終使社會進步。(推薦培根的《新大西島》,也涉及這一主題,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這裡的知識指的更多就是種種自然科學知識。)

《利維坦與空氣泵:霍布斯、玻意耳與實驗生活》這本書就是通過討論玻意耳與霍布斯在真空概念上的分歧來討論這種從政治哲學到自然哲學的轉變的。在我看來這本書討論了一個真正重要的話題,但缺陷是翻譯的不夠好,必須捏著鼻子往下硬看才可以。如果英文好的話,建議直接看英文。

說到技術,辛格的七卷本《技術史》不錯,讀起來很輕鬆,不過讀到最後可能會覺得稍顯不夠,畢竟現在是技術爆炸的年代,個人認為從技術的角度重新敘述歷史是個不錯的思路,比如通過古希臘的三列槳戰船來講古希臘的歷史等。

作為中國人,當然要看中國書,但中國近代的書大多不值得看,要看還是要看古代的,鑑於大家的古文都不是很好,所以推薦買一本王力先生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這本書誇張的說值得我們像背英文字典那樣全部背下來。

如果只保留一本書,我的選擇是這本。

值得仔細讀的古書非常多,我讀過(或計劃讀)的有: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李零先生寫的一些關於中國歷史的雜文(集),我也很喜歡看,比如講“嶽鎮海瀆”的那篇。

近代的哲學書,胡塞爾的書大多看不懂(或沒有耐心往下看),但有一本講科學的小書《幾何學的起源》值得推薦,胡塞爾的思路是不研究真正的科學史,而是從思想的角度重構一個想象/虛擬的科學史,這個思路對我很有啟發。

海德格爾的書,如《林中路》讀起來很愉悅(除《存在與時間》外),並且對我理解古希臘哲學有幫助,總體來說歐陸哲學是個坑,可能花了很多時間,但並沒有獲得很大收穫。我更喜歡讀古希臘哲學和近代的分析哲學/語言哲學。

比如弗雷格《算術基礎》和奧斯汀《感覺與可感物》都是很令人愉悅的。作為哲學的入門,我推薦陳嘉映的書,比如《海德格爾哲學概論》,《簡明語言哲學》等,有人說陳是中國最接近哲學家的人,此話並不過分。

從思維的角度,我認為古今中西,文科/理科並沒有本質不同。


物理思維

10萬書友常讀的22本書,總有一本適合你!

1.《皮囊》蔡崇達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愛誰誰

看完之後更多的是想“看見”自己,無論是內心深處還是表面膚淺。

2.《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美]丹尼爾·戈爾曼/楊春曉譯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理性,人如果失去理性就是動物。人的慾望無限,而資源有限,因此必須學會管理慾望。”

@haru

只有懂得了情緒的運作方式,知道怎樣控制情緒,才可以避免很多因不合適的情緒而引起的困擾,這就是情商的重要性所在。

3.《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琢磨先生

“人生的路歸納起來無非兩條:一條用來實踐,就是正在走的這條;一條用來遺憾,沒事想想就好了。”

@yun

很有意思,有的觀點同作者相同,也不乏使我恍然大悟之處,更多的是作者比我豐富的讀書經歷所帶給我的知識的拓展。

4.《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歷史只告訴了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什麼,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落落

很有意思的一部史書,從另一個視角看人類。

5.《擺渡人》克萊兒·麥克福爾

“你之所以相信一個人說的話,是因為他說了你想聽的話。”

@仙人球

很喜歡這個結局,迪倫和崔斯坦互相為了彼此而奮不顧身,結局出乎我的意料,“原來你也在這裡”,很治癒。

6.《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傲嬌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坦然的心,最美!

7.《萬曆十五年(經典版)》黃仁宇

“這些官員之間關係複雜,各有他們的後臺老闆以及提拔的後進。他們又無一不有千絲萬縷的家族與社會關係,因之得罪了一個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國。”

@沫沫

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沒有英雄的時代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尊重、保護的時代是悲哀的”。

8.《如何不喜歡一個人》傑克森·麥肯錫/高娃譯

“我無法為你修復一段惡劣的情感關係,但是我能幫助你重新開始,並向你保證你最終會重新快樂起來。”

@一隻羊

情侶之間經常會問,你會愛我多久。至今為止我聽過最好的回答是,我會愛你直到你不愛我為止。

9.《十一種孤獨》理查德·耶茨

“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小搖鈴

總有一種孤獨,你會感同身受。

10.《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等

“沒有人喜歡讓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在談判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但有趣的是,幾乎沒有人能單靠出價而談成一筆交易,所有人都是靠著成功的讓步策略來讓對方點頭的。”

@180****1817

裡面有些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並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1.《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俞敏洪

“這個世界上沒有‘想當初’,因為當一切都為你準備好了,你再選擇,那不叫選擇。所謂選擇,是在有風險的時候仍對自己的人生抱有希望,對自己的事業抱有希望。”

@書蟲大俠

今天有幸閱讀了俞老師《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的內容,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俞敏洪老師終生都與年輕人為伍,所以,作為我們年輕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奮鬥,不拼搏呢?!

12.《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以]尤瓦爾·赫拉利

“人們之所以不願改變,是因為害怕未知。但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

@浮空龍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就如《聖經》對西方同類一樣,它讓我勾起了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強烈興趣。

13.《三體(地球往事)》劉慈欣

“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你們有了這樣一種幻想,認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156****7393

這是第一部接觸的科幻小說,為其燒腦的理論和內容的豐富與出人意料吸引,文字的精確運用及其中邏輯的嚴密更讓人產生欲罷不能之感。

14.《天真的幽默家》老舍

“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

@心情

人生處處有磨礪,有苦難,跟隨著老舍先生幽默的文筆,體會人間的酸甜苦辣,幽默諷刺中夾雜著些許無奈,這也許就是人生。

15.《沉睡的人魚之家》東野圭吾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死亡是一個瞬間,其實死亡是一個過程。”

@核桃麻麻

這本書看完有點壓抑的透不過氣來,究竟怎麼樣判斷一個人是死亡,還是腦死,還是心臟停止跳動?或許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死亡。

16.《尋找時間的人》凱特·湯普森

“人們不再互相串門,也不再坐下來一起喝茶了。每個人都忙著趕路,或忙著尋找什麼,或忙著趕上別人。其實,更多時候,他們只是在忙著追趕自己。”

@曼珠沙華

如此神奇的想象,新穎獨特地詮釋了“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傳說。

17.《成功100,說話90》顧風

“我們講,成功100,說話90,不是說人光靠嘴皮子就可以成事。做事是成功的基本,在此基礎上,如何表達自己、如何溝通協作、如何說服各種力量聚集成可以運用的資源才最重要。”

@不是那個大多數

很喜歡,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在裡面,沒有毒雞湯。

18.《明朝那些事兒·第1部:洪武大帝》石悅

“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

@156****7393

看到一個個人物身上的優缺點,聯繫他們的生平,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性格決定命運”這六字的內涵。

19.《如何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157****85291

看得出來,作者是個很會讀書的人。

20.《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

“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燈火流離的都市裡明明存在卻沒人看得到也沒人需要的北極星。”

@笑然

寫的真好,裡面有很多句子想摘抄下來。即便整個社會與你為敵,也不能拋棄自己,可怕的是我們沒法判斷,找不到自己。

21.《蘇東坡傳》陳鵬

“東坡一生,因寂寞而精彩,也因寂寞實現了自我救贖。”

@小孩兒的我心流

東坡的一生是波瀾起伏大開大合的壯美畫卷,外儒內道,好一個悲壯!

22.《活著》餘華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147****1631

讀著讀著都在害怕,怕苦難再次降臨,不知道一個人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面對人生別離!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以上書籍~


博庫圖書館

每個月讀4,5本書是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個人比較偏愛心理學、經濟學類著作,也有一些論述很棒的書籍,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以下是1,2月的書單

1.《刻意練習》這本書是美國杜工的一個學長推薦的。每次想學習一門新學問,或者提高自己的水平,都可以去學習做這門學問做得很棒的人,找到他行為背後的機理,去構建自己的體系。

2.《烏合之眾》最暢銷的十大心理學書之一。去年淺讀了一遍,今年重讀,代入感很強。是這個月讀過的,最喜歡的一本書。

3.《海盜經濟學》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裡面有很多精闢的論證,全書以海盜作為引子,間接講述的是企業的管理和策略。

4.《茶,湯和好天氣》收錄很多短篇散文,適合碎片時間去閱讀,推薦給文藝控們。

5.《影響力》這本書的影響力我就不多說了,應該很多人都看過的經典作品,值得一讀。

6.《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會讓你感受到什麼叫“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對構建自己的財富藍圖很有幫助。

接下來是3月書單

1.《你怎麼弱得心安理得》,這本書來自清華大學畢業生楊奇函的嘲諷,個人沒有認真去讀,文風果然是走拽加幽默路線的,據說是寫給屌絲們的。

2.《全新思維》這本書寫的時間比較早了,主要總結共情力,設計感等等右腦思維概念,現在看來這些思維並不新了。


3.《心理學與生活》,一本非常厚的外文直譯專業書,有興趣學專業心理的建議讀一讀,不過興趣不是很強的話就建議別買了,你可以會在一篇文章裡分3次睡著。

其餘兩本還在讀,在評論區裡留下你覺得不錯的書吧!


昭惜說

《思考,快與慢》——你其實沒有那麼理性。

我有一段時間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而這本《思考,快與慢》更是讓我欲罷不能。它既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更是一本經濟學著作。本書作者憑藉他在決策制定上的研究而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時間簡史》。這兩本書都堪稱是學術界著作,但是它們的文筆都非常平易近人,書中舉得例子也非常有趣形象,普通讀者完全能hold住。

這本書把人類大腦分成了兩個系統。系統1相信“眼見為實”和直覺,遇到問題時能迅速給你一個“最可能的答案”,但是容易被欺騙。而系統2完全理性,處理問題依靠嚴密的邏輯,不容易出錯,但是它很懶惰,經常直接採納系統1的答案。

所以,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感性細節掌控理性大局。事實的確如此,從來沒有一個100% 理性的人,經歷的越多,就越不理性。這本書同樣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我瞭解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在做決策時能規避一些常見的陷阱。同時,諸如“錨定效應”等心理學現象,也讓我的生活收益頗豐。

這本書我是強烈建議精讀的,慢慢讀,做一做讀書筆記絕對沒有壞處。這本書我每一章都認真做了筆記,時不時會拿出來讀一讀,每一次都有新收穫。強烈建議大家讀這本書。

《黑天鵝》&《爆發,大數據》——不可預測 & 可預測

讀完《思考,快與慢》,我建議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依次閱讀《黑天鵝》和《爆發:大數據》。《思考,快與慢》主張隨機性,同時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偏愛用“因果關係”來解釋一些實際上毫不相關的事。同樣,《黑天鵝》也主張“世界是不可預測的”。然而,《爆發:大數據》指出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一切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進行預測。非常有趣,建議都仔細讀一讀。


毛毛蟲Claire

先要學會如何讀書,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因為讀書目的最重要就是獲取知識和信息,還要把讀到的知識學有所用。沒有讀書方法就會死讀書,讀書沒有運用,就是讀死書。所以讀書要以會讀,會用為最終目的。


下面推薦的幾本書就是針對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從選書到記筆記,再到靈活運用都有涉入.適合於初級學習閱讀的讀者.



一.原尻純一的《高效能閱讀》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閱讀技巧大典。原尻純一認為讀書是為了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實現創造性產出為目的.書中用200頁的篇幅講了89個閱讀技巧,簡單且實用。



裡面關於閱讀速度和垂直閱讀的方法很有特色。是對想獲得專業領域知識的有效方法.作者原尻淳一提出要遵循7:2:1法則,也就是有意識地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書籍投資70%,對和現有工作周邊相關的書籍投資20%,餘下10%分給完全未知的書籍,



在閱讀設置上以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段遞進的模式,以保證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有所需。



二.大巖俊之的 《實用性閱讀指南》


大巖俊之的讀書理念:根據二八定律,一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只佔20%,丟棄80%的內容.我們只需看那20%精華部分



大巖俊之最有特色的筆記方法:教你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可以按書中的重點,也可按自己的重點個性化定製.是書中的亮點之一.



根據書中內容創建形象、聯繫記憶,把書中的關鍵詞整理成故事等方法,讓你把書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真的是一本落實在“實用性”上的書.



三.奧野宣之 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書的副名又叫“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作者奧野宣之以信息整理術聞名,被稱為筆記本作家.在讀書筆記的總結上超有心得,在閱讀類書目中屬必讀極別.



書中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在讀書界赫赫有名.書中如何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五個步驟,對剛入門的讀者會有很多幫助.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實用性最廣泛,也最強。屬於記筆記的必學技。用的是摘抄+評論的方式(日期,書名,作者名),摘抄讓你有感觸的那段文字,同時把你的所思所想也一塊記下來,讓精髓與思想的碰撞記錄在冊.會成為讀書過程中最閃亮的靈感.


四.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


這是本專門針對看書慢的人而寫的書,從改變閱讀理念入手,以制訂閱讀計劃,擺脫閱讀速度慢為宗旨.印南敦史創建了“流水式閱讀”.



最有亮點的是他的“一行採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斷,“一行精華”,採擷最精彩的一行,“一行評論”, 回味重要段落,再從眾多的精華句中選出最最精華的那一句。寫上你對這一句的感悟。這種書摘法就像找果樹上最大最好的那個果子,很有意思.



分類了快讀的和不能快讀的書的閱讀方法,發現細讀內容的方法.對很多人來說,特別是寫書評的人來說相當實用.


五.尼基.斯坦頓的《溝通聖經》


此書定位於:“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涵蓋了所有工作生活中的溝通情境所需的技巧.是一本溝通類百科全書.


作者尼基.斯坦頓提出在閱讀類的溝通上要知道舍取.先找出哪些內容是必要的,需要仔細閱讀.哪些內容是有用的,有時間再閱讀,哪些內容是不重要的.不用讀.內容的重要程度不同,閱讀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獨具特色的Sq3r五步閱讀法,就是閱讀以五個步驟進行:縱覽(Survery),問題(Question),閱讀(Read),回憶(Recall),檢查(Review).可以讓閱讀步驟化 提高效率


這五本是我在閱讀方法類書籍的書單,所有的書有個共同的特點:實踐,行動.實踐才可出真知.大教育家葉聖陶說“讀書忌死讀”,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才是我們讀書的真正目的


丫瑪758

Don't count the days, make the days count. (不要數日子,要讓日子有意義) - Muhammad Ali(穆罕默德•阿里)


你以為等有了更多的時間,生活就會有所不同,而事實是你不會有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在你等待,糾結的時候,光陰便從你的指縫間溜走了。


上班渾渾噩噩,下班碌碌無為是一天。上班兢兢業業,下班充實美滿也是一天。你想怎樣度過一天的24小時?


《悠遊度過一天的24小時》是“一本影響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一生的時間管理勵志書”。阿諾德·本涅特以清新精煉的筆觸,展現瞭如何通過有效管理時間來豐富人生,提升心智。



十二個章節可以提煉成以下四個方面。


時間的魔力


天才,傻瓜,無賴,沒有誰比誰擁有更多的時間。每個人都擁有一天的24小時,看上去很公平,而如何利用,卻天差地別。


每天的24小時裡,你要擁有健康、快樂、財富、獲得滿足和尊重以及不朽的靈魂都取決於怎樣利用時間。


許多人上班時間隨意應付,下班後也沒有激情,草草結束一天。殊不知上班8小時只佔據一天的三分之一。除去睡覺的9個小時,還有7個小時可以健身,交朋友,投身藝術,文學和其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都說時間就是金錢,而事實上時間遠比金錢珍貴的多。時間不可逆轉,不可儲存,每日清零。金錢買不回逝去的時間。


大腦的可塑性


下班後幹什麼?黃昏時分,請正視事實,承認自己其實並不疲倦。


過去20年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環境刺激和學習經驗發生改變,並且會一直不斷地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這種現象被稱為可塑性(Plasticity)。


阿諾德·本涅特認為除了睡覺,大腦唯一需要的是調節而不是休息,人的大腦能持續繁忙地工作,不會像手臂或大腿那樣感到疲倦。作者建議認真安排晚間的整塊時間,也不要浪費上下班途中的碎片時間。


上班途中訓練自己的專注力,目的是學會隨時隨地集中精神,練就控制思緒的能力,光是減少沒有意義的憂慮,就能避免生活中的諸多災禍。


下班路上深刻反省,想想生活中真正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建立或修正自己的原則,使得行為與原則一致,從而提升內心的幸福感。


重視晚間的整塊時間。阿諾德·本涅特建議合理利用每晚連續的三個小時來陶冶性情,提升心智,注意不要被晚餐打斷。投身藝術,文學,和自己真正的興趣。


生活中沒有乏味的東西


阿諾德·本涅特用專門的篇幅介紹了主題式閱讀,很好地引領你入門心儀的文學和藝術。比如你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選擇某個方向,或者某位作者,認真研讀,並且要邊讀邊想,至少花跟看相同的時間來思考。


除了大眾熱愛的文學和藝術,你也可以在下班後探尋生活中的其他樂趣。只要你善於觀察和感悟,保持好奇心,生活就沒有乏味的事情。


面試失敗的原因,可能真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也許只是和用人單位氣場不和,又或者這個職位早已有了人選,你只是作為炮灰陪跑了一段。而且面試失敗本身也不一定是件壞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前方還有更好的職位等著你。


遇見無理取鬧的陌生人,不要一句神經病沒素質了事,想想可能他近期心情不好,或者經歷了苦難創傷,他原本也是一個可愛的人呢。


探尋因果可以減輕生命之痛苦,使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英國紳士的溫馨提示


不要有過重的負擔。最大的風險就是事業一開始就夭折。所以起初的步伐要緩慢,慢到出奇也無妨,但儘可能確保勻速。比如,作為開端,你可以每隔一天晚上用90分鐘做一些重要的、能不斷提升心智的事情。但是要記住,這段時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需要排除各種誘惑去做到。


不要被計劃束縛。計劃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要尊重計劃,但不必奉若神明。根據實際情況,留有彈性空間。排得太滿只會讓自己更加匆忙和混亂。比如用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一個半小時的工作,預留額外的時間讓自己從容應對。


任何時候要記得,時間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你要自己安排。


讀完《悠遊度過一天的24小時》,你可能已經在懊悔逝去的時光了?沒關係,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正如作者阿諾德·本涅特所說,對於開始,沒有什麼神奇妙法。你開始就是了。嶄新的24小時在明天等著你,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王小米256

人到中年後,越發覺得確保家人的身體健康已經是不可推卸的使命了。所以我會搜特別多的養生書籍來看。其中有本《吃土》的書對我影響特別大,為什麼這樣說呢?


還記得2018年春節前夕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全文2.6萬字,作者記錄了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ICU,29天陰陽兩隔的經歷,涉及就診、用藥、開銷、求血、插管、人工肺等等信息,他在北京有房有車,保險齊全,屬於標準的中產階級了,但是即便花錢用完了高科技,依然沒有留住他的岳父。


對,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感冒只用了29天硬是奪走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堪比死神來了,看完全程無不讓人恐懼,那一幕幕何嘗不是自家的全部。


我們對於流感、新型病毒、超級細菌都是如此之近,人家中產階級還有能力讓岳父上ICU,上人工肺,日消費是在8000-20000元,而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一旦沾染,怕是隻能等死,還不知道被超級細菌感染過的病體,有沒有特殊的能力去病房探望,會不會到時候連收屍都不行,想想這些,身為中年人的我更是無望和無力。


是的,已入中年的我們,只渴求日子可以簡簡單單,每個家庭成員都健健康康,尤其是健康問題,我會特別特別關注,因為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家庭成員中的某一位生病,我們整個家庭都無法正常運轉。所以,近幾年我開始注重鍛鍊,特別關注他們的情緒,更是儘可能吃一些有機食物,開始蒐集一些養生的方式和方法。


好像這些還不夠,因為沒有成套的體系去支撐我,所以我只能不斷摸索,不斷試錯,直到我讀到了《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這本書,方才打開了我心中很多疑慮。畢竟我們普通人,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但是想要系統且全面地認知病源,並找到科學生活的方法,涉及的學科實在太多太多了,你用一輩子去搜尋,都不能確保可以找到專屬自己的養生方式。



當然人都會死,只是不想死於非命,因為我是如此地愛我們的家人,所以我要竭盡所能讓他們儘可能地免於疾病,只願我們都可以死於自然死亡。當我看到《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如果我持續去堅持並實踐起來應該還是可以讓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更加健康些。


因為作者用最前沿,最科學的的真理告訴我們:“吃土”是解決所有疾病根源的有效方法。並且用切實可行又簡單的五個步驟即可達到最佳養生方法。


《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的作者是美國的喬希.阿克斯博士,美國著名自然醫學專家,美國營養學院註冊營養專家,脊椎按摩療法博士。一直致力於幫助人們用食物替代藥物來獲得健康,運營一家世界著名功能醫學診所和一個月訪問量達1500萬的自然健康網站DrAxe.com。2012年倫敦奧運會美國隊隨行醫生。擔任眾多專業運動員的保健醫生,合作對象包括世界級游泳名將邁克爾.菲爾普斯、瑞安.羅切特、彼得.範德爾卡伊和蜜茜.富蘭克林等。


喬希.阿克斯博士書寫的《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這本書一共分為4大部分,第一部分解釋人類為什麼會生病,而罪魁禍首就是腸漏病。第二部分是是說明引發腸漏的五大因素。第三部分是腸漏病有5大病症,解析這5大病症對應的解決方案有哪些。第四部分是自己動手,調配屬於自己的吃土配方,徹底地根治和恢復腸道健康。


《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書中涉及的醫學專業知識點比較多,但是闡述的觀點確實極其簡單的,我們之所以生病就是因為腸道內的好細菌被壞細菌佔領了,打破了平衡,從而誘發各種疾病。



那我們究竟要怎樣確保我們的好細菌可以長期佔領我們腸道內的至高點,儘量少生病,不生病呢?去吃土就可以了。


第一、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要吃土?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我們比任何時代都長壽,因為2015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到達了71.4歲,而百年前,這個數字不過才50歲。


但是另外一個數據則顯示在最近的30年裡,尤其是工業化國家,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了200-300%。還有各種自身免疫疾病比如炎症性腸病、乳糜瀉、類風溼關節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等的發病率也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還有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物質條件是歷史上最為富足的,然而焦慮、抑鬱卻成了城市人的常見病。


更加恐怖的是2015年以來,每年全球因耐藥性死亡的人數就約為70萬人。按照當前的增速,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000萬,會超過目前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


不得不說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其實上述所有的問題之源都來自腸漏症,因為我們所有的食物都要歷經腸道消化吸收,因為現代的人生活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動物食材中殘留大量的抗生素、塑料製品中的有害物質、還有過量供應的糖、含有麩質和添加劑的加工食品等等都可能對腸道內壁造成損害從而引發腸漏症。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我們的好細菌被自己整死了,我們不再去田間地頭幹活,不去海里湖裡撈捕,不再種花種菜,更別說養殖動物了,而這一切都是培植有益菌的最好的方式,再加上過度清潔,所有洗滌劑的發明,本來是為了抑制有害菌,但是他卻不能識別哪些是有害哪些是有益菌,一棍子全部打死了。


怎麼辦,我們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去重新獲取有益菌,把漏了的腸子修復好,去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吃土。



第二、我們來說說吃土的好處有哪些?


這裡說的吃土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意義就是字面意思,直接吃含有益生菌的土,另外一種意義就是在飲食和習慣方面選擇貼近根本、與細菌有更多接觸機會的方式。


通過吃土我們可以有效地達到培育有益菌,這些細菌能夠訓練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我們的過敏。同時他們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強大的腸道環境,從而防止有害細菌和真菌在腸道中的過度生長。




第三、我們來說說怎麼吃土。


其實正確吃土的方案其實非常簡單,而且我們平常人通過稍微改變下觀念,做到簡單的五步驟即可。


第一步就是扔掉損害我們身體健康的食物,第二步是通過外部環境重新播種益生菌,第三步通過食療恢復腸道健康,第四步是快速釋放壓力,最後是重新封閉腸道。


歸納起來就是不吃加工食品,儘量自己做,在做食物的過程中選用有機食物;不使用塑料製品、不用清潔劑,儘量使用溫水加溫和作用的精油或者是小蘇打、醋等更加健康的清洗劑;不要讓自己整天處於緊張的狀態,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不要濫用抗生素,學會用營養增補劑、草藥或者精油。


其實沒有那麼難,只要簡單地做到早起早睡,多去森林、大海、草地等有土壤接觸的地方浪浪浪,然後回到家用流水或者是溫水加上茶樹精油沖洗沖洗,少用或者不用清潔劑。每天保持運動,讓心情舒暢,多喝骨頭湯,多喝椰子水,多吃有機食物,不喝飲料,不吃加工食品,就可以讓你贏回有益菌。


當然書中還列舉了五種腸漏症類型及其解決方案,包括腸漏症自查表也附在書中,甚至還攬括了吃土的配方,吃的用的都可以自己做。雖然他是美國人,給出的食譜也是以西方餐飲文化為基調,但是不影響我們為了健康取其精華取其糟粕。而且喬希.阿克斯博士還專門研究了中國的五行,甚至是因為根據五行的中醫理論,才將腸漏症分為5種類型,所以我們理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


現代人經常說:我們讀了那麼多書,知道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很想說,如果這本書,這個道理是你當下不能馬上用於實踐的,那你讀了等於沒讀,知道了等於不知道。


相反《吃土——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是每個人的健康指導法則,讀完後我就會從當下我可以做好的一切開始,儘量去農貿市場選擇帶有泥土的新鮮蔬菜,購買農家肉、新鮮海魚,多喝椰子水,多運動,多閱讀......



蘋果手機自帶的健康系統裡面有一段話特別適合這本書的氣質:


保持健康這件事,聽上去很複雜,

但其實,

如果在四個關鍵的地方來一點小改變,可能就會大不一樣。

只要動得多一點,吃得健康一點,

睡得好一點,再抽空讓精神放鬆一點

所有事情都是彼此關聯的,

當你動的多了就可能感覺壓力小了,

睡的香了就想吃的健康點,好點了

積極的改變總是一個接一個,再接著一個

很快你就會知道健康的選擇有多明智

你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越清楚,

就會對自身瞭解越全面

就是這麼簡單


四角的天空

在我的必讀書單裡,我來和大家推薦一本近期閱讀的好書,名字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作者是奧野宣之傳媒業出身,他所獨創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依據讀書的前中後,分別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用這5個步驟,為我們梳理了一整套高效的讀書方法。



讓我們每讀完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利用書中所講,通過科學的做筆記來吸收書中的營養,利用筆記這個讀書助手,達到將讀過的有用信息以準確的方式轉變成我們思想中的一部分。如同曾國藩的結營,打呆帳一樣,一點一滴的積累,穩紮穩打的去讀書。只有這樣,反而能讓我們的讀書更輕鬆、更高效、更有收穫。


用筆記的方法,來更懂得如何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所講的讀書方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2.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3.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4.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通過以上的過程,化書中的內容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下面來逐一分解書中精髓:

如何選書與購書?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作者建議使用購書清單來幫助我們選書。相比較我們去書店,心血來潮的隨意選,被令人目不暇接的書名、廣告詞和包裝所吸引,而臨時起意來選和買書。

關於如何選書,豐滿我們的購書清單,結合書與我自己的實踐總結以下兩點:

1.豆瓣:平時選書時,如果想了解某個主題的書,可以去豆瓣上搜索查看,看看書籍簡介和相關書評,將感興趣的書記在自己的購書清單裡。

2.日常積累:每次看到推薦的好書,建議分類記錄下來,這樣以後哪天需要看某方面書籍,可以迅速來檢索和閱讀。

我通常會在奇妙清單中去記某個階段感興趣想讀的書。


在書中所提到的購書清單,由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三個重點字段所構成,就好比事先把衣服的款式和廠家選好,直接去商場買就好了。而不是,去商場看著這個好,那個也好,買了很多當時覺得好,之後回家又不穿的衣服。

列購書清單,就好像把平時看到的珍珠(好書),都收進統一的小盒子裡。在講讀書方法之前,先將列清單的選書法,這是為了培養我們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

有人會說了,用電子版的某書平臺的購物車啊,但是這種智能化雖方便卻也有缺點,就是清單會因為收藏簡單而變得很長,所以,這樣的話,購書清單反而發揮不了作用。

在購書清單上,如果覺得“這本書不買也行”,就把書名整個劃掉;如果已買了,就在邊上標註“已買”。

我自己如果看了電子版覺得內容不錯,也會將紙質版書再買回來細讀。


如何讀書?

1.為什麼記筆記

① 筆記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

② 讀書筆記來改變讀書方法

③ 簡單開始比不開始好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簡單易懂,人人都可以做到。完美主義,有時候就想一開始做到盡善盡美,要等自己想清楚再下筆所以遲遲不下筆。而現在,我們要說,哪怕你覺得你自己思考膚淺,也要簡單的記下來,這也一定能讓你有所收穫。

寫的簡單,可操作性強,也更容易堅持下去。比如:“20170819,我讀了《####》,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別輕視這簡短的一句話,寫和不寫還是有區別的。正是這句話的存在,讓這次讀書成了一次看得見的體驗。

心得:之所以定義為“筆記一元化”,就是一個層次,所有關於書的都可以書寫,不只是用來記錄讀書過程,印象深刻的句子、其他人推薦的書籍、自己一些一閃而過的小想法等等,為以後的工作生活提供靈感。


2.怎樣記筆記

(1)做記號的三個步驟

①通讀:在讀的時候,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讀完一遍後,再重點把有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這頁的另一角也折起來

③標記:再重新讀一遍上下折角的頁面,如果第三次讀覺得不錯,在上面做記號。最後,如果無法捨棄的內容,重點摘抄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這個在我日常讀書中,也會採取折角的方式,只是沒有再次折角和後面標記的過程,這個是非常好的點,可以應用在今後的讀書筆記中。

有人會說,這樣折角塗畫會影響書美觀,但是你要想,書是為了我們讀而存在的,作者也想你能看懂它,它對於你有更多的啟發,你的所有標記印記都是你對於這本書最好的方式。

(2)巧用標記區分對象

書這裡主要介紹了三種畫線方式,來對標記的對象進行區分。

①普通直線:用於“重要”、“客觀上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②波浪線:用於“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裡,以後加以運用”的情況

③圓圈: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

就我自己理解而言,作者之所以進行這樣的畫線區分,是對讀書筆記的標記方式建立一套自己的簡單規則,有了規則之後,也便於後期在使用讀書筆記時候,自己更快更清晰區分不同的意圖,方便重點理解。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就我自己理解,讀書筆記是一套用於自己讀書輸出的模版,幫助你更好的記住領悟書中精髓,更進一步能夠昇華至自己的獨創思維。

作者奧野宣之寫讀書筆記的必須的三項信息,這裡他介紹他的讀書筆記模版:

1.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 書名

3. 作者名

除了上述三個要素,也可以加上以下兩個要素:

1.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2.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為便於區分,摘抄部分用符號段落開頭,評論部分用段落開頭。作者奧野宣之說,摘抄很費時間,但還是建議這樣來做。


一是這樣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二是,這樣做可以加深理解。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嚴格篩選關鍵句,找最能代表這次讀書體驗的語句,通過這樣減少摘抄量。


在讀書時候,當下的體驗和想法才是最重要,也是日後值得參考的寶貴資料。把作者的語言與自己的話放一起,好比和作者對話一樣,感受到“落差”與自己的共鳴。

通過這樣的讀書筆記,以書為媒,創造出屬於自己思想的舞臺。

我閱讀的讀書筆記這樣來做:


如果是紙質書的話,以前有塗書筆記,現在用蘿蔔書摘等進行摘錄文字,可以將書裡的圖片變成文字,存放在我自己的印象筆記知識庫裡,加上自己的感悟點評。或者來不及就直接拍照,加上自己的理解。這種查閱起來可以聯機,關鍵字查閱。比如好幾本書談的相關的知識點也可以一起查閱,也很方便。


在我的印象筆記裡,關於讀書欄目會分為以下四塊:

①讀什麼書?| 書評庫

②怎麼讀書?| 讀書方法類

③書摘/大綱整理 | 書摘筆記本

對於手頭有時候在自己筆記本上寫的靈感,也拍照(可以用些掃描全能王APP)記錄上傳到自己的印象筆記中去,統一在自己的讀書筆記知識庫目錄下,方便這部分素材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這樣,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不輸出,不讀書。


讀完書後,只有對書裡的內容做出你自己的理解與反饋,有進行主動思考,這樣才算是真正掌握這本書的精髓。所以,在讀書筆記裡,一定要做到“三到”——眼到、腦到、手到。


眼到,不只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更需要我們提煉、識別和分析文章裡的關鍵概念,和文章結構。

腦到,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有思考,要主動思考,文章的主要觀點、什麼論據、怎麼證明,對現實中的我有什麼啟發,進行自己的知識提取過程。

最後,手到就是要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啟發,讓別人的知識分享、經驗和乾貨,成為我們自己的力量。


反觀我們的整個讀書過程,可以分為四步:

第一步,明確目標。學以致用的讀書體驗。就是說,一定要明確你要學習的目標和內容,你到底在學的什麼概念、有什麼作用。

第二步,以教促學。作者的原話背得再順,也是作者的。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三步,化整為零。當我們學習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個大概念裡面套了很多小概念,一本書讀下來,可能有十個知識點,這個時候,你就得化整為零,將這些基礎知識點一個一個逐個擊破,逐個理解寫上筆記。這時候,你可以去翻參考文獻、可以Google,也可以請教師長,去跟別人討論。

第四步,總結提煉。當你對知識點筆記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總結提煉。把複雜事情變簡單,這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為了達到簡化、易懂的目的,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打比方,舉例子,舉具體的、活生生的實例寫在我們的讀書筆記中。


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學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不僅僅每個理論都懂,而且還要能解決問題,融入到你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會融會貫通。


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作者奧野宣之在書中這樣說到,“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時件一舉多得的事。”

簡單說,不是真正理解掌握,不能真正學以致用。用筆記的方式,把你懂的知識,進行輸出,就是說給普通人聽,普通人也能懂。這樣就算你懂了。



希望以上所介紹的這本必讀書可以幫助愛讀書的你,有效提升我們的讀書效率,獲得成長。

我是春子,我的頭條號是“成長馨路”歡迎愛學習的你常來學習與交流,以上的書籍推薦也算是拋磚引玉,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看法。

成長馨路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by Brene Brown》

《小屁孩日記》

《Dune by Frank Herbert》

《華氏451度》

《遠離賭城》

《Gone Girl by Gillian Flynn》

《晚安月亮》

《遠大前程》

《槍炮、細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冷血》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by Jhumpa Lahiri》

《隱身人》

《Jimmy Corrigan: Smartest Kid on Earth by Chris Ware》

《廚房機密》

《Life After Life by Kate Atkinson》

《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by Laura Ingalls Wilder》

《洛麗塔》

《霍亂時期的愛情》

《Love Medicine by Louise Erdrich》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

《Me Talk Pretty One Day by David Sedaris》

《中性》

《午夜的孩子》

《Moneyball by Michael Lewis》

《人性的枷鎖》

《在路上》

《走出非洲》

《Persepolis by Marjane Satrapi》

《Portnoy’s Complaint by Philip Roth》

《傲慢與偏見》

《寂靜的春天》

《五號屠場》

《Team of Rivals by Doris Kearns Goodwin》

《純真年代》

《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

《馬爾科姆·X自傳》

《竊書賊》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by Junot Diaz》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olor of Water by James McBride》

《糾正》

《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Murder, Magic, and Madness at the Fair that Changed America by Erik Larson》

《安妮日記》

《The Fault in Our Stars by John Green》

《The Giver by Lois Lowry》

《黃金羅盤》

《了不起的蓋茨比》

《使女的故事》

《The House At Pooh Corner by A. A. Milne》

《飢餓遊戲》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by Rebecca Skloot》

《The Liars’ Club: A Memoir by Mary Karr》

《The Lightning Thief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Book 1) by Rick Riordan》

《小王子》

《漫長的告別》

《巨塔殺機》

《魔戒》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 by Oliver Sacks》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by Michael Poll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