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國家大事,需要如此高規格的領導機構?

5個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天前,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這個“超級”委員會真不簡單!習主席親任主任,三位政治局常委任副主任,一位政治局常委兼任辦公室主任。什麼非同尋常的國家大事,需要如此高規格的機構去領導實施?

毋庸置疑,這是一項極其宏大的國家戰略。

國家戰略,居於戰略層次的金字塔尖,是由國家制定實施、綜合運用國家各方面力量、以達成國家總體利益的全局性、長遠性籌劃,攸關國家興衰與人民禍福。

人們常用“犁”和“劍”來比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找到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有效途徑,關乎大國崛起的前途命運。歷史的規律不會欺騙人:古今中外,凡是雄視萬方、彪炳史冊的強盛時期,無論是雄漢,還是盛唐,其共同的特點都是經濟發達、軍力強大。反之,“犁”和“劍”的關係處理不好,國家都走不長、走不遠。

什麼樣的國家大事,需要如此高規格的領導機構?

軍民融合發展就是這樣的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增強國家戰爭潛力和國防實力。

軍民融合,好比一場化學變化,可以使經濟和國防雙贏,魚和熊掌兼得。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可在軍事崛起和經濟崛起之間建立良性循環,跨越資源配置上“此多彼少”的零和博弈困境,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國家崛起之路。

這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和多個部門。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是不同的複雜巨系統,兩個“巨無霸”之間的深度融合,涉及軍地諸多部門重大利益格局調整,困難之大,談何容易。

克服這些困難,實現軍民融合發展這個大戰略,需要大布局。佈局優劣與否,直接影響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而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軍民融合離不開黨和國家的主導作用,推動軍民融合最重要的是用黨和國家的意志貫徹破解利益屏障,消除利益固化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阻礙和隔斷。

2015年3月,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

2017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

2017年3月,習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就推動科技領域軍民融合作出指示。

2017年6月,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些重要講話和重要文件中,黨中央、習主席已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擘畫了戰略藍圖,明確了主要任務、重點領域和基本要求,規劃了“施工圖”和“任務表”。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構想上是宏觀的,實踐中是具體的,並不是“高大上”,也不是遙不可及,融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每個人都可感可觸。

比如,交通、空間、信息、測繪、氣象等基礎設施軍民通用性強,既具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功能,也具有滿足國防需求的巨大潛能。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兼顧國防需求和民用需求,就能使一筆投入產生倍增效應,減少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大型民用船隻在設計時兼顧戰時裝載軍事裝備的需要,民用機場建造貫徹國防要求兼作軍事用途等, 都能節約大量經費。

重點領域的“一子落”,能激發融合大棋局的“全盤活”。 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一旦加速向民用領域開放共享,並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就會激發無盡的創新活力,催生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少產業具有軍民兩用的屬性,面向軍就能為軍隊提供武器裝備;面向民就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產品、新供給。比如,北斗導航系統作為軍民融合的發展典型,近年來在測繪、交通運輸、城市快遞、共享單車等諸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據估計,2020年前後,北斗產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

什麼樣的國家大事,需要如此高規格的領導機構?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民用領域日益成為重大技術創新的“策源地”。 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從人機圍棋大戰、無人駕駛汽車到虛擬現實技術,無不展現出新技術軍民共用的無限空間。在這些領域,如果從籌劃設計開始,就將軍民融合理念貫徹到全過程中,能加速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軍民“融”則國強,“分”則國衰。如今,有了這樣高規格的委員會,有了這樣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藍圖,這一宏大的國家戰略落地見效,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