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龍街鄉尖山村:幹部群眾雙向聯動 黨建扶貧並駕齊驅

尖山村位於彝良縣東南部,距龍街鄉政府駐地3公里,距縣城60公里。國土面積22.77平方公里,轄25個村民小組,共有973戶、4444人,其中貧困戶313戶、貧困人口1405人。村總支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2名。

彝良龙街乡尖山村:干部群众双向联动 党建扶贫并驾齐驱

近年來,尖山村黨總支以黨建為引領,堅持“黨建+脫貧”雙推進工作理念,敢為人先,紮實苦幹,不斷激發基層組織建設活力,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全村經濟社會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整合多方力量,推進責任落實。尖山村以“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包扶人”的模式,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強支書、帶支部”的工作理念,選好配強村“兩委”和6個支部班子,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將抓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聚焦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決戰脫貧,多措並舉,在抓黨建促脫貧、黨組織自身建設、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村級集體經濟建設、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文明新風培育、環境整治、公路建設、危舊房改造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

加強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機制。一是加強脫貧戰線上黨組織的建設,切實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引領和戰鬥堡壘作用,黨支部主要負責做好群眾的組織發動工作,宣傳貫徹脫貧攻堅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脫貧攻堅的有關決定和工作部署,帶領黨員和群眾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切實抓好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工作,培育、推廣先進典型。積極爭取包村幫扶單位做好結對幫扶工作,並爭取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廣泛支持,確保各黨支部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尖刀”作用。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做到小問題不出黨支部,大問題拿到村黨總支部集體研討解決,發揮黨支部在扶貧工作中的橋頭堡作用,大大提高村黨總支部的工作效率。

彝良龙街乡尖山村:干部群众双向联动 党建扶贫并驾齐驱

提升隊伍素質,發揮幫扶作用。一是加強隊伍業務培訓和管理,尖山村組織駐村工作隊、全體包扶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多次召開關於抓黨建促脫貧、精準扶貧等工作聯席暨業務培訓會,切實培養了一支業務精幹、紀律嚴明、能吃苦耐勞,富有戰鬥力、凝聚力的扶貧工作隊伍,為脫貧攻堅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帶領扶貧工作隊、包扶幹部深入各村、各貧困戶開展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幫助每個貧困村、貧困戶研究制定脫貧計劃,按照要求做好入戶幫扶工作,建立管理好扶貧工作檔案。三是成立動態管理工作隊,負責組織好各村民小組逐戶開展貧情分析、研判,提出擬出、擬進、擬保建議名單,做好“三評四定”相關工作。組建25個動態管理工作小隊,負責做好村民小組的貧情分析、“三評四定”工作,確保貧困對象的精準。四是尖山村“兩委”根據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脫貧作戰圖,在脫貧攻堅中遵規守紀、愛崗敬業,勇於擔當、辦事公道,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群眾基礎紮實、有奉獻精神,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工作中有思路、有辦法,大大提高了幫扶效率。

加強產業扶持,提高造血功能。尖山村黨總支以發展為主題,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立足本村優勢,抓住歷史機遇,以“穩糧、強煙、壯畜、培育新興產業”工作思路,不斷加大糧食科技種植力度,持續抓好3000餘畝烤煙種植。為進一步提高種養業收益,幫助貧困農戶念好致富經,尖山村積極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開展馬鈴薯種薯擴繁、辣椒種植技術培訓,為農戶提供現場實地操作技術指導服務,打造千畝馬鈴薯種薯擴繁和辣椒種植基地。建立3個農業合作社,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向280戶貧困戶發放黃牛280頭,帶動群眾發展規模種養業,建立長效機制的“造血式”扶貧,不斷增加貧困戶致富渠道。

彝良龙街乡尖山村:干部群众双向联动 党建扶贫并驾齐驱

強化學習宣傳,加強思想引領。尖山村一直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謀篇佈局,以黨的建設統領各項工作的落實,結合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振興、“自強、誠信、感恩”實踐活動等重點工作。通過召開群眾會議、入戶等形式進行宣傳,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導向,為助推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讓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對扶貧幫扶有深刻認識,有脫貧自信,不等不靠,主動尋求脫貧致富辦法,用勤勞的雙手改善生產生活現狀。

通訊員 楊樺 梁昌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