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陳式太極拳是中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 至今仍然保持著原始古樸的風貌,它也是目前人們最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陳式太極拳是依據“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術,綜合武術技術創編而成的。因此,練習陳式太極拳可以平和陰陽,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全面提高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各項生理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實踐證明,練習陳式太極拳對防治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顯著的作用。那麼,練習陳式太極拳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第一、 練習陳式太極拳要重視動作技術的規範性

可以說,陳式太極拳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來自於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本身。所以,練習陳式太極拳首先要做到動作正確,只有動作符合技術要求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大家知道,陳式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是: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以腰為軸、肢體沿弧線運動;勁力要求是:纏絲勁要節節貫穿,周身一致。那麼這些要領和要求對防病、健身又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不妨做以下分析: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 那麼我們的頸椎、腰椎、尾椎就會相對拉長、舒展。而我們的中樞神經就是貫穿於我們的脊椎中間從大腦連接於我們的肢體各部的,因為頸椎、腰椎、尾椎相對拉長、舒展,神經傳導就會更加通暢,大腦和肢體的神經反射速度就會加快。頸椎和腰椎疾病大多是由於相鄰的椎間盤長時間處於受力不均的情況造成的,如果頸椎、腰椎、尾椎被相對拉長而變得舒展,那麼頸椎、腰椎的間盤之間就會趨於平行,相互受力也會趨於均衡,再加上“以腰為軸”的旋轉運動,就會改善它們之間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防治關節疾病的功效。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我們的頸椎、腰椎、尾椎被相對拉長的同時,我們的胸、腹腔也就會相對擴大,那麼胸腹腔內的心、肝、肺、脾、腸、胃、腎等內臟器官就會恢復到相對原始的狀態,再加上“以腰為軸”的旋轉運動,就會對這些臟器起到有效的***作用,從而使呼吸系統、微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也就達到了防病、治病的健身效果。其次,演練陳式太極拳的勁力方法要正確。只有演練的勁力方法正確,才能真正體現陳式太極拳的拳種特點,也只有演練的勁力方法正確,才能真正達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陳式太極拳以“纏絲勁”為主要表現特徵,並要求勁力要節節貫穿、周身一致。可以說,“纏絲勁”也是使陳式太極拳具有良好健身價值的主要原因之一。“纏絲勁”是一種螺旋式的勁力方法,這種勁力方法可以使血液循環加快。例如:我們用手握住一根塑料水管一端,裡面充滿水,然後掄搖水管,讓它成螺旋式運動。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水管裡的水會加大對水管壁內側的壓強,並加快向遠端流動。其實我們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時候,“纏絲勁”所產生的效果和上述例子是一樣的,只是速度不會那麼快,效果不會那麼直觀而已。

在陳式太極拳中,弧線的肢體運動和螺旋式的“纏絲勁”相結合,使勁力節節貫穿於周身各部,不僅可以使全身的血液循環加快,而且可以加大對血管內壁的壓強,從而增加血管彈性,改善血液循環、加速血液供養以及加快微循環代謝,所以練習“纏絲勁”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練習陳式太極拳的人大多數會遇到這種情況,練拳會出汗,甚至會大汗淋漓,但不會氣喘噓噓。這就是血液循環供養加快、微循環代謝加快並通過汗液把代謝物排除體外的結果,這也是陳式太極拳防病、治病、健身的一個具體體現。以腰為軸的肢體沿弧線運動和節節貫穿的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防病、治病、健身的基礎內因,因此每一個陳式太極拳愛好者都應該特別注重這兩方面的修煉。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第二、 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意因人而異

過去有人認為:老人和體弱多病的人不適合練習陳式太極拳。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全面,就其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來講,陳式太極拳適合於各個年齡段和各種體質的人來練習,而且效果顯著,只是要注意因人而異而已。

首先要因勢因時因地而異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其次要注意因目的因能力而異

也就是說練習者還要根據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能力等因素來決定練習中的個人標準。有的人是為了比賽,有的人是為了健身;有的人拳齡時間長,有的人拳齡時間短;有的人身體素質好,有的人體素質差;有的人身體健壯,有的人身體有病。這樣,各人在練習能力方面就存在個性的差異。大家知道: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松活彈抖、躥蹦跳躍是陳式太極拳的一些基本特點,這些特點對於比賽、技擊來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於健身來講,適當地淡化一些這方面的要素也是可以的。有的人只練習陳式太極拳拳術套路,有的人兼習器械,也有的人偏愛於推手。在練習過程中,有的人發勁乾脆、躥蹦跳躍、節奏明顯;有的人不發勁、不做跳躍動作,動作柔和、緩慢纏繞。有的人整套練習,有的人只是選一些動作反覆演練。在拳術功力和目的等諸多方面各人之間彼此是有差異的,因此在內容選擇、難易程度和動作規格、動作量多少等方面,大家不要有強求同一的想法,只要力所能及、符合本派技術要求就可以了。只要演練的拳架動作正確,纏絲勁力順暢,能夠符合陳式太極拳拳理、拳法的基本要求,那麼就應該給予肯定。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第三、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意量的適度和量的積累

練習陳式太極拳,運動量一定要適度,既不要過大,最好也不要過小。陳式太極拳和其它體育項目一樣,運動量過大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即使是為了比賽,運動量也不應該過度超量。除了整體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外,還應該注意身體局部運動量的適度,特別要注意下肢受力不宜過度,以免膝關節形成運動性損傷。健身者更應該注意運動量要適度,既不能過量,也不要草草了事,這樣也不能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一般情況下,練習時,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練習後以感覺不累為原則。另外,練習陳式太極拳還要注意量的積累,在注意每一次運動量適度的同時,還要注意運動量的長期積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該長期堅持。只有量變才能有質變,太極拳健身也是一樣,只有長期的運動量積累才能夠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第四、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重理論學習

練習陳式太極拳不僅要注重動作技術,還應該重視對陳式太極拳的傳統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太極拳理論,才能用它來指導技術實踐,才能進一步提高陳式太極拳的技術水平。反過來,通過動作的練習來體會和感悟太極拳理論,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理解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和加強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演練是全面提高陳式太極拳技術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漫談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第五、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重養生

養生是指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質量,它不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內容,還包括修身養性的深層涵義。學練陳式太極拳,不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還應該注重個人的修為。在陳式太極拳的傳統理論中,包涵了許多優良哲學思想。其中,一些哲學思想不僅對提高技術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可以超出指導技術的範疇,延伸到具體指導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的現實生活當中。例如:“立身中正”、“內外兼修”、“剛柔相濟”、 “動靜結合”等等這些都是陳式太極拳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如果把它們與為人處事、修身養性聯繫起來,也會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立身中正”可以指導人們為人要堅守一些原則,不能偏離為人宗旨;“內外兼修”則可提示人們德才兼備,既要注意內在知識的積累,又要加強外在能力的提高;“剛柔相濟”可以告訴人們處事既不可過剛,也不可過柔,“剛柔相濟”方能大成;“動靜結合”可以勸誡人們不要以一時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憂,應該以動靜、發展的辯證觀點來看待世事,如此人生才不會患得患失、心境才能平和,人才能過得快樂。

從學習陳式太極拳技術到探討陳式太極拳理論,再從陳式太極拳健身到陳式太極拳養生,這應該是一種層次上的昇華。有位朋友問我:“學拳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我略加思索地告訴他:“拳學即是人學吧……。”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