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一般來說,考察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應綜合多方面的情況,如果披露的業績非常優異,或者扭虧為盈,一般股票都會上漲;如果業績很差,或者轉盈為虧,一般都會滯漲或者下跌;如果業績優良,又高送轉大比例分紅,還很可能出現多個一字漲停板。但是仍要提醒關注公司業績的投資者謹防被套,今天先從幾個財務指標方面做一些分析,希望大家補充交流:

每股收益: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比率越高,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淨收益是稅後淨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淨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但是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

每股淨資產:每股淨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股本總額的比率。是支撐股票市場價格的重要基礎。其計算公式為:每股淨資產=股東權益÷股本總額。這一指標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淨資產越高,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每股淨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少。通常每股淨資產越高越好,每股淨資產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財富越雄厚,通常創造利潤的能力和抵禦外來因素影響的能力越強。

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淨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是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它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經營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標。該指標無論在定期報告,還是臨時報告中,都時常出現,普遍被認為最重要。觀察淨資產收益率,至少要看過去三年的指標,如果公司沒有經過大的資產重組,最好看看自其上市以來,每一年的淨資產收益率。這是因為由於融資、投資進度等原因,只看一兩年淨資產收益率,有可能無法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連續幾年淨資產收益率最能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暴露無遺。那麼淨資產收益率的數字有什麼標準嗎?一般來說高於銀行利率的淨資產收益率是上市公司經營的及格線,偶爾一年低於銀行利率,也許還可以原諒,若長年低於銀行利率,這家公司上市的意義就要打一個問號。有鑑於此,證監會也對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保持特別關注,證監會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公開增發時最近三年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得低於6%。

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每股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該指標是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總股本之比,用來反映企業支付股利和資本支出的能力,是反應經營狀況好壞的指標之一,也是每股收益的最基本保證。這一指標投資者應高度重視,它可以體現出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是否真的賺到了利潤。一般而言,該比率越大,證明企業支付股利和資本支出的能力越強。通過分析它,可以瞭解企業現金的來龍去脈和現金收支構成,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創現能力、籌資能力和資金實力。

毛利率:單純的拿毛利率絕對值進行比較是不科學的,在分析毛利率時,要關注的是數字背後的東西,不但要關注利潤數量,還要關注利潤質量,如果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在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又有理有據,每一分錢都能解釋清楚,那一定是一件好事,有些企業毛利率雖然不高,但也可以看到未來的成長潛力,則正是介入投資的好時機。

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總資產週轉率: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投資者忽視的指標,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業務收入淨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的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週轉率越大,說明總資產週轉越快,反映出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辦法,加速資產的週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利潤表中的三項費用:通過三費可以考察出公司的內部管理能力,可以把三費的同比變化與淨利潤增長率加以對比,如三費的增幅高於淨利潤的增幅則說明公司的管理尚待加強。

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財務指標

還有一個經常被拿來衡量公司業績的指標,即市盈率。市盈率是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利潤,就是投資者願意為公司盈利支付的價格,所以,市盈率中包含了人們對公司未來盈利增長的預期,這個數值代表了投資該股票的收益,理論上來說越小越安全、越值得投資。估值的話,則要同業比較,不同的行業市盈率是不一樣的,不能拿某種市盈率來衡量所有公司的市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