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屈原石牌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祭祀屈原发展演化而来的,如此说来,河南省西峡县与端午节最为有缘,因为西峡县有个屈原冈。

从西峡县城东行20余里,巍巍的霄山脚下,有一道横贯东西的山冈,冈上,青松翠柏,郁郁葱葱,这就是传说中的“屈原冈”。岗上黄尘古道旁立一石碑,上刻“屈原冈”三个大字,碑上端刻有“地以人传”四个小字。碑后为清内乡县知事邱铭训撰写的序文,时间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其首就说“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冈也”。……”冈上还有经过修缮后的屈原祠,古朴的三座青砖瓦房,祠里有遗留的清朝、民国的石碑、石刻、古壁画和新塑的屈原塑像。

关于屈原冈有一个关于屈原的悲壮传说。历史上,西峡地处秦头楚尾秦楚交界处,陆通秦晋、水达吴楚,扼秦楚之咽喉、通陕甘之通道,秦楚古道贯彻境内。据传说,当年楚怀王听信谗言,出兵伐秦道经此冈,时任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在此力谏楚王不要孤军伐秦,楚王不听忠谏,屈原忧郁而去。结果楚王伐秦损兵折将,连怀王自己也作了俘虏,屈原流落在汩罗江边,悲痛于绝,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屈原,就把当年屈原拦车劝阻楚怀王的山冈,命名为屈原冈。

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屈夫子祠

据屈原冈的老年人讲,原有一条官道通过这里,为秦楚往来通衢,连接豫陕的重镇,兴盛的时候,屈原冈的饭铺、驿站、集市等九行八作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道路几经改线,如今的屈原冈已置身于一片田园村舍之中,附近散落着一户户的农舍,岗上鸡犬相闻,人们过着安逸的田园生活,通衢、重镇——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屈原冈的右侧远处是宁西铁路,不时传来隆隆的火车声,它的左侧有一里之遥,沪陕高速上车轮滚滚,我们漫步在仅有一车宽的古官道上,屈原冈碑肃立在古官道边,碑的后面是荡荡原野,是蜿蜒横亘的丘陵,是巍巍的霄山。与铁路和高速相比屈原冈是寂寞的,我们不仅想起屈原了,屈原也是寂寞的。

曾贵为三闾大夫,入则与楚王议国家大事、出则接待宾客诸侯,大有作为的屈原突然屡谏不用,其后又遭贬迁,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心情郁闷孤苦的屈原,一个人寂寞的流落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伤心绝望可想而知,抱石沉江是不可避免的了。

屈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屈原的爱国情怀却流传了下来。我们再次把目光落在屈原冈碑落成时间上,1911年。屈原冈这个地名大概由来已久,而正式立碑确是1911年,我想那时国家正处在多灾多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更加需要像屈原一样的爱国志士,更加怀念屈原那样的爱国情怀。

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屈原冈

根据屈原冈当地老人的介绍,西峡民间尤其看重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郑重而别具特色外,并且在西峡县还要过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五两个端午,俗称“小端午”和“大端午”,大概受屈原文化的深厚影响。

食粽子、鸡蛋、熟蒜瓣。古人为纪念屈原,将包好的粽子和蒸好的糖糕投入河内喂鱼,以免它们吞食屈原的躯体。在西峡五月端午的早晨家家都要吃糯米粽子,鸡蛋和熟蒜瓣。江南地区包粽子一般用芦苇叶、竹笋叶等,而西峡一般用当地盛产一种称为“槲叶”的树叶。据《中国树木志》记载,该树叫“槲栎”或“槲树”,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生长于山地阳坡阔叶林和松栎林中,深根性,耐旱,抗风、抗烟、抗病虫能力强;种仁可酿酒,叶可饲养柞蚕。当地人上山采来“槲叶”,用水一煮,再用清水洗净,就可包粽子,用“槲叶”包的粽子别一番山林的清香。也有在粽子里放豆子和红枣的。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些鸡蛋,最好是些咸鸡蛋,据说吃了粽子锅里煮的鸡蛋,夏天不生疮,不头痛。当地人认为吃熟蒜瓣有去体内百毒之效。

门庭插艾蒿、菖蒲。在西峡端午早晨,家家起早洒扫庭院,把所有的门户都插上艾和菖蒲。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菖蒲”被称为“斩妖剑”。据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得就是菖蒲剑,插艾、插菖蒲,由以求辟邪免灾,健康平安之意。端午那天西峡农家都要采大量的艾,除一部分插门窗外,剩余的留下自用。艾是一种草本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而五月五日采得艾疗效最好。农家常用燃烧的艾,驱赶蚊虫,身上骚痒或有皮肤病什么的,用艾熬水洗澡,也很快就会见效。

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端午节香囊

小孩佩带香囊,颈、腕系五色线。俗话说“过了五月端,才把单身穿”,过去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各种毒虫和蚊子、蛇开始活动。(现在地球变暖,热天提前了)用各种彩色布块做成辣椒、茄子、葫芦、菱角、鸡心、小布人以及各种小动物形状,内装各种香料的香囊,让小孩配戴在胸前,再在小孩颈、腕系上五色花线,以避汗味和蚊虫,能辟邪驱瘴气。在西峡小孩颈、腕系的五色花线,要系到农历“六月六”,“六月六”那天把五色花线解下丢在路边和沟渠里,据说那样小孩在野外玩耍可以不被蛇咬。

到河里洗手脸、喝雄黄酒。端午的早晨,男女老少到河边或池塘边洗手脸,据说可预防眼疾。中午喝雄黄酒,民间相信雄黄酒能解五毒(即蛇、蝎、蜈蚣、壁虎、蜘蛛之毒)和辟邪鬼,并把杯底沉淀的雄黄和成糊状,涂抹在小孩七窍等处,以防毒虫叮咬和钻入体内。

送扇子。在西峡凡新嫁的姑娘,娘家于是日送去衣料、手巾、扇子等物,俗称“送扇子”,而新嫁的女儿则于“六月六”这日,带着西瓜、啤酒等夏用之物回娘家看望父母,俗称“看夏”。

祭拜屈原。在西峡端午这天,屈原冈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带着粽子糖果等祭品到屈原祠祭拜屈原,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端午节记忆——河南西峡屈原冈

西峡端午节习俗壁画

屈原冈碑数百米远处就是屈原冈小学,据说学校每年都要给学生们讲屈原和屈原冈碑文,也有许多学生自发的来到屈原冈碑前抄写碑文,文化的传承就以这样自然的状态进行着。历史的长河可以淹没许多东西,但文化的底蕴和爱国情怀却是一脉相承。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已离我们远去了,流下来的爱国故事千百年传说,一通石碑矗立在屈原冈上,无言的见证着世间的沧桑巨变,寂寞的看着冈上的春风秋月和田园村舍。行走在此冈上,忽然想起明代诗人李蓘的诗作《屈原冈》:“灵修何到此,应问古迹难。试向高冈想,将无是屈原。”我们犹若耳有所闻而心有所感,已是萧然穆然,怡然旷然,原来古今情怀竟是相通的!

(大公网 李晋 杨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