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就犟著,不願承認錯誤,怎麼辦?4條做到,就好了!

孩子做錯事,就犟著,不願承認錯誤,怎麼辦?4條做到,就好了!

有家長給我發私信:5歲孩子愛吃巧克力,我們家也不是不給她吃,只不過要有個度,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吃的時候說一聲,那我們也能控制數量。結果孩子吃了,但沒說,發現後,還不承認,怎麼辦?

  • 首先,巧克力對孩子來說,確實要少吃,因為甜食除了傷孩子的牙齒,還會影響大腦、視力的發育,所以,父母要控制甜食的量,是對的,不要動搖。

  • 其次,對於孩子吃了沒說,可能是忘記了,但更可能的是,吃得比較多,超過父母的規定,怕被罵。要核查這個原因,可以先從孩子吃的數量著手。

  • 最後,父母該怎麼做?第一,不憤怒,不責罵,冷靜客觀的看待,不上綱上線;第二,告訴孩子關於多吃巧克力和撒謊的危害,以及父母對此的看法;第三,給孩子時間思考,不逼迫,孩子放鬆後,自然就會產生勇氣來談這件事了。

以上是針對個案的回覆,接下來說說,父母對於孩子不認錯的問題,該如何智慧且有原則的處理?

孩子做錯事,就犟著,不願承認錯誤,怎麼辦?4條做到,就好了!

1,防止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不要引導孩子說原因,錯了就是錯了,要勇於承擔責任

有些家長很喜歡問:“你說說看,你為什麼這麼做?”、“你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問了後,孩子答“我以為你們已經知道了。”、“是弟弟/妹妹讓我拿的。”……時,

他們又暴跳如雷,大吼“你還要繼續撒謊?!”、“你再找藉口?!”……

這樣的對話,我不知道意義何在。

2,對於孩子認錯的方式,行為和口頭缺一不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只要知道錯了,也接受懲罰,完成了懲罰的事項,就可以了,至於口頭有沒有說“對不起”不是很重要。

甚至有父母為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認為根本不用道歉。

其實,口頭道歉同樣重要。從自己自己嘴裡說出“對不起”,更容易記得牢,印象深刻。

這很好理解,我們通常說背書的時候要讀出聲,這樣容易記得住,就是這個原理。

孩子做錯事,就犟著,不願承認錯誤,怎麼辦?4條做到,就好了!

3,及時的進行教育,萬一錯過了,就等下一次,不要反覆說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要及時教育,如果時間拖得過長,再進行教育時,會使孩子失去真實感。

  • 失去真實感的教育,是沒什麼效果的,因為事件和道理失去了聯動性。

  • 還有另外一種失去真實感,就是父母當場教育了,但事後想想還說的不夠完整,或者不夠嚴重,或者說的不過癮……

凡此種種,都請剋制,過了就是過了,不要翻來覆去的說。

4,教育要前後一致,但要注意內外有別

教育孩子的依據是事件,而不是父母的心情。

不能因為今天自己心情不好,而隨意責罵孩子,也不應在自己心情好時,忽視對孩子問題的教育。

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前後一致,會讓孩子失去標準,而失去標準是件特別沒安全感的事。

設想:沒有衛生標準的食物,你敢買嗎?

但教育的前後一致,也要區別環境。

如果在公開場合,孩子做錯了,有條件回家處理的,儘量回家處理。實在不行的,也要把孩子拉到一邊教育。

在人前旁若無人的大聲責罵,甚至打罵孩子,這樣的做法沒公德,沒教養,是給孩子樹立了壞榜樣。

而且損傷孩子自尊的教育,本身效果也是差的,還會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導致孩子低自尊,以後你說啥他都無所謂了。

孩子做錯事,就犟著,不願承認錯誤,怎麼辦?4條做到,就好了!

作家斯威夫特曾說:不該為承認錯誤而羞恥,因為這表明今天比昨天有長進。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承認錯誤不是羞恥,是長進的開始!


大家好,我是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致力於青少年行為問題、親子關係、婚姻情感、個人成長、職場困惑等方面的諮詢和研究。


新浪微博:處處有心·青少年行為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