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薛寶釵應該是檻外人,林黛玉應該是檻內人

薛寶釵、林黛玉,一個應該是檻外人,一個應該是檻內人。

檻外是世俗生活。寶釵有貌有才,為人圓滑(不是貶義)沉穩,知道如何運用手段但也不算太過分,重前途,懂經濟,有分寸,是輔佐持家的最佳形象。她是現實的理想人物。

檻內是精神生活。黛玉有貌有才,思想一致,不計較前程得失,以識分人,清高,不虛偽,視個人情感最為重要,所以也頗有些小性子。是精神的水乳交融。她脫離現實但是純粹的存在。

寶釵城府較深,有小心思小手段,只要在她認為重要的事情上不與其利益有衝突,大方向上還是寬厚待人的。在理想的模式中,似乎頗讓人不齒,但作為現實的情況,其實是寫實的。將心比心,誰在現實中沒有一點點小心思小手段呢?特別寶釵是比較要求“上進,經濟”的,自然更免不了。如果把寶釵放在現在,雖然會有功利心,但總體不乏為一個有前途,有目標,和善待人,有母性的好人。

深度解析:薛寶釵應該是檻外人,林黛玉應該是檻內人

黛玉,就現實來說,是比較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造就這樣一個人的條件,實在太難。她必須天生美麗智慧,從小家教良好,家庭富裕,不愁生計;但又必須經歷一點家庭坎坷,會有憂思愁慮,才不會是一個簡單的一無所憂的富家大小姐模樣;但這點坎坷卻不能影響她的生活條件,否則柴米油鹽,為生計籌措,便不免會有功利心。這種人,只能生活在好的條件下。就算是曹公,也不會讓她出現在清貧的生活中的。因為她是一種理想的人物,而在文人理想中,清貧的日子終究只是迫不得已。可以清貧,但在不違背其原則的情況下,富裕當然最好。所以,黛玉不會墮落紅塵,會在此前死去。

深度解析:薛寶釵應該是檻外人,林黛玉應該是檻內人

當然,曹公也並不是很單薄地寫一種完美形象。黛玉也有她的缺點。她的敏感、小性子、喜歡言語諷刺。這是因為她的生活環境影響的。這種人相對直接,存不住心存不住話,不會背後出手段,但若在生活中真有這種人,不是會受很多人歡迎的。除了是很好的朋友或親人,瞭解其脾性,可以一笑置之的,一般的朋友是很難忍受的。當然,在愛人眼中,特別是寶玉這種性格溫和的人,不太過分的小性子,其實也算是一種生活情趣吧。

深度解析:薛寶釵應該是檻外人,林黛玉應該是檻內人

這兩種性格的人,若是在注重現實生存和生活的故事裡,必然寶釵會更受作者親近,若是在注重精神的故事裡,黛玉則更勝一籌。曹公視兩者同樣重要,不過由於本文的主旨,所以精神滿足遠比世俗滿足更得曹公重視,這兩女子在曹公眼裡也是有高下之分的,林黛玉與薛寶釵孰高孰低,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