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兩百年來,又縣變為大都市的城市都有哪些?

浩客玉雕

近兩百年?不得不說這個時間段有點長,回過頭去,兩百年前還是清王朝啊!下圖為清朝主要城市示意圖。



再者,古代城市概念與現代城市也不一樣。《管子》中說,城,防衛也。市,市集也!意思就是圍起來的,有很多人聚集生活,買賣交易的地方。兩百年前的大都市城市與現在大都市城市概念有很大區別,所以不好討論。就討論一下離我們比較近的,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吧。另外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也不少,介紹幾個典型代表。

第一,深圳。
1979年前的深圳市還叫寶安縣,典型的


縣。1979年撤縣設立深圳市。到2017年,深圳已經成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2017年的深圳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區一個新區,GDP高達2.2萬億,人口1.25千萬。深圳還是全國唯一一個城鎮化率100%的城市。儼然已經是大都市了。

第二,東莞。
東莞市比深圳更晚成立。1985年,東莞由縣升市,並且還是由惠陽地區管的縣級市,直到1988年,才升級為省轄市。如今的東莞雖然是五個不設區縣的地級市之一(四個街道28個鎮組成),但是東莞2017年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多萬,GDP7580多億,建成區面積在國內遙遙領先,儼然是一座現代化大都市。

第三,中山市

廣東省中山市與東莞的路線差不多,1983年由中山縣升級為佛山代管的縣級市,1988年升級為省轄市。同樣也是全國五個不設區縣的地級市,由6個街道18個鎮組成。2017年面積為17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多萬,GDP為3450億元人民幣。如今的中山也是國內二線城市,稱得上大都市。

當然,我只是列舉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三個典型的代表。其實如果再回到建國時候,鄭州,石家莊都是典型代表。實在太多,所以就舉了三個例子。不管怎樣,希望中國以後的每一個縣都能成為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的大都市,那才叫強大!


那詩那遠方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 城市也在不斷變革,這其中就有幸運的縣城發展成如今大都市,在這裡我僅向各位介紹兩座城市,這兩座城市都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樣也是名列前茅的省會城市。這兩座城市就是“武漢”和“鄭州”。(最後還有一座重量級城市)

說到鄭州大家都知道以前鄭州只是縣城,後來是因為“京廣鐵路”還有“隴海鐵路”的建設才算是奠定城市發展基礎,由小縣城一躍成為當今國際大都市。可令各位不解的是武漢在百年前一直是直轄市,怎麼會突然變成縣城。

其實武漢在歷史上有兩次當作“縣城”的經歷。最早在百年前武漢格局還未凸顯時,當時武漢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就是省會武昌、第二個就是縣城漢陽、第三個就是小鎮漢口。在當時漢口連縣城都算不上,只是漢陽縣下屬的一個鎮而已。後來是經過社會經濟發展,漢口才逐漸成為內陸第一大港,曾經的小鎮也發展成直轄市,也被國外媒體譽為東方“芝加哥”。

武漢第二次當縣城是在十五年前,當時的武漢因為城市建設落後、公共服務意識差、居民普遍素質低等問題被調侃為“大縣城”。但現在隨著武漢經濟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發展,大縣城的光榮稱號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武漢儼然已經成為中部最大的城市,此外武漢還是“國家中心城市”。雖說與百年前武漢作為國內僅次於上海的城市相比還有點距離,但我相信未來武漢一定會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改革開放窗口城市—“深圳”。深圳當年不是鎮更不是縣而只是個小漁村,經過二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深圳現在已經成為國內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相信未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追隨深圳的步伐,找到屬適合自身發展的經濟道路。



其實在我國曆史上由縣發展成大都市的事例很多,比如說河北省省會石家莊。今天單獨介紹武漢、鄭州還有深圳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在評論區中能夠各抒己見,看哪座城市發展經歷最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