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為什麼從來沒有出現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

samyasa



三千年來,作為整個國家來說,一直沒有高於政權的神權存在,只在極個別王國曾短期有宗教受到尊崇的現象。這在全世界如果不是絕無僅有,至少在大中型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

從周朝開始,中國人就擺脫了神靈的控制,敬鬼神而遠之。甚至在周之前的商朝,“宗教”也應該只是個“占卜師”的角色,雖然國王遇事要先請他占卜,聽他的意見或指教,但並不是高高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的另一個權力。



這與歐洲的情況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裡卡西莫多被政府的士兵追捕,他跑進教堂後,就安全了。這非常形象地給我們圖解了神權高於世俗政權的真實情況。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這種現象從來沒有存在過。

佛教、基督教都產生於低等級民眾受壓迫嚴重的社會,所以佛教、基督教提倡追求來世的幸福,忍受現世的不幸,得到大量底層民眾的信仰。而中國人受儒家入世思想影響,面對壓迫和磨難,中國人選擇的是改變現狀而不是尋求麻醉。



從漢朝開始到清末,儒家思想一直是整個帝國時期的主流思想。對於現實社會和人生意義等,儒家都有自己的闡釋和指導性觀點,並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的認可與實施。儒家的理念和佛、道都有諸多不同,卻在兩千多年中一直處於主流,而且有一代代讀書人作為其“信徒”和踐行者,因此任何宗教信仰都不可能取而代之,成為社會主流。



不論是外來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是本土的道教,都不可能象其他國家的宗教那樣,成為中國的“國教”。如果說其他國家的人大多是由宗教指明瞭人生意義和方向,那麼中國人的人生努力方向和生命意義,不是在天國,而是在當世。

對於中國人來說,儒家思想的作用和意義超過了任何一個宗教,她不僅指導國人對鬼神“敬而遠之”,而且指出了現世中的奮鬥目標和成功路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確了真正應該崇拜的對象:天地君親師。


無中生有hz

神權壓制王權什麼情況下才能出現呢,其實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的例子可以直接做說明,那就是羅馬帝國分裂以後的歐洲。

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還是很厲害的,一直堅挺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最高權力屬於皇帝,信奉基督教,也是今天的東正教,後期教會權利增大但也沒有凌駕皇權之上。

西羅馬帝國就比較悲催了,476年就滅亡了,隨後法蘭克、倫巴德、勃艮第等等各色民族國家粉墨登場,各個小國林立,爭鬥不斷,這段時期持續了有一千多年,就是黑暗的中世紀。這麼多國家互相打,誰也搞不過誰,民眾過的是苦不堪言,大家普遍對於國家是不信任的,這就需要一個精神寄託,這時候基督教會就成了共同的信仰,教會日益做大,教皇權力凌駕於王權之上。

東羅馬、西羅馬帝國本是同宗,也都信奉基督教,一個是中央集權統治,一個是分崩離析。要知道,那時候的歐洲羅馬帝國是有文明的,後來的什麼法蘭克、日耳曼、勃艮第等等,在正統羅馬文明眼裡都是蠻邦夷族,跟野人差不多,但就是這些野人徹底摧毀了羅馬文明。所以整個中世紀歐洲可以說沒有文明根基的,又一直處於紛亂分裂狀態,這時候的宗教是最容易控制人的精神和行為的,宗教勢力做大不奇怪。可以看出來,即使是古歐洲那樣混亂的地區,也只有在在正統文明極度衰落、各個政權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神權高於王權的情況。

那我國為啥一直沒有神權當道的時候呢,我覺得這樣分兩部分來看,一個是先秦時期,一個是秦漢包括以後。

先秦時期時間很久,但是有詳細史料記載的是西周和春秋戰國,周天子推翻商王朝建立政權以後,特別注重禮法,雖然有祭祀占卜等行為,但沒有過分的神道出現。周天子推行分封制,各個諸侯分派各地,定期朝貢但是各個諸侯國都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做大,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各個分封國各自為政,戰亂四起。但是跟西羅馬帝國不一樣,西羅馬帝國是野蠻人入侵,那些外族約等於野人沒有自己文明,又沒有足夠力量建立統一。而春秋戰國是周本身的諸侯國自己想要更大的權力和利益,各個諸侯國本身都有相當厲害的文明,戰亂非但沒有禁錮人們的思想,反而由於沒有強制統一,大家思想十分開放。道儒墨法兵各門各派層出不窮,形成了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局面。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反而是我國古代思想最活躍,文明進步最大的時期。這種情況下要出現統一神權那是不可能的。

而秦朝一統天下之後,廢除分封制,施行郡縣制,經歷秦末戰爭以後建立了大漢,而在漢朝時候為了鞏固皇權,出現了一個十分厲害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推行和深入,就徹底隔絕了神權在中國統治的土壤,儘管後世也有分崩離析、外族入侵的情況,但是儒家的正統地位從沒動搖。而且儒教思想雖然深入人心,但它既沒有自己固定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什麼最高領導人,相反,它的推行必須依靠皇權和一群互相輕視的文人,對皇權只有輔助作用。

由於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並且跟各個政策互相融合,所以即使在少數民族政權入侵統治時,也會十分重視跟儒家的互動,儒家的正統思想即使在元代都沒有動搖。而中國流行最廣的兩大宗教又如何呢,道教尊奉老莊,講究的就是清修無為,所以它對統治者的影響至多停留在煉丹修仙一道上,比如漢武帝晚年追求仙道,嘉靖皇帝更是練了一輩子道,但是統治手段和御下大臣全是儒家的一套,道教始終就成不了氣候。

佛教是外域傳進的,它就要厲害一些了,在某些階段會盛行一時,可是統治者對於過於盛行的宗教都會小心提防的,所以歷史上出現過大規模的滅佛運動,比如有名的三武滅佛。分別是說在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時期,佛教特別興盛,而且已經有點得意忘形,妄圖插足朝綱了,結果怎樣,幾個武帝以鐵腕手段分分鐘讓他們知道自己姓什麼。帝王手段是十分殘酷而且雷厲風行的:摧毀寺廟,焚燒經卷,強逼還俗,不聽就殺。可以看出來,歷代統治者對於神權都報以謹慎態度,而且每次滅佛運動都有儒家的推動,儒家的目的和口號都是保衛皇權,這跟統治者的步調是一致的,所以宗教神權永遠折騰不起什麼水花。

正是由於儒家思想已經深入到古人各個階層的骨子裡,而且與統治王權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大家對宗教永遠保持一種親而不佞的態度,無論自下而上還是從上到下神權就佔據不了主動地位,更別提凌駕王權之上了。


一覽眾河小

為什麼我們的神權一直沒有壓倒我們的王權?這個問題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好奇,也值得全世界的民族去研究去敬佩的吧。

首先,民以食為天,形成人定勝天的精神勇氣。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片沃土上,雖然他們被電閃雷鳴嚇壞了,但最後他們發現只要自己努力覓食,敬老愛幼,就可以在山洞裡,平原上活得很好,他們意識到勤勞勇敢不怕苦多想辦法,就可以戰勝困難,活下去,包括像巨大洪水的事情,都被他們的領袖大禹帶領下給制服了。他們的氏族部落圖騰都是代表氏族精神如勇敢等的動物圖案或想象出來的靈物圖案,神也就成了一種精神象徵,高高懸掛在旗杆上,反而成了催生人類勇氣和智慧的精神動力了。

因此,我們的祖先就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如何進行群體的社會組織上,集中更多的人,更好的組織方式,讓他們自身繁衍得更好,也於是,人定勝天的思想,無形中就這樣形成了。而對於那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或者是遇到難以跨越的困難,他們會以儀式來對天地進行祭祀,這種祭祀儀式,其實也是人定勝天的另一種表現,就是通過他們與天地的溝通,祈願天地來降雨抗旱或是降福去災,而祭祀的物品,也都是他們努力得到的,並且,祭祀後,最後,仍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獲得生活的繼續。於是,我們的祖先,就成了最具有活在當下的實用主義者了。四季耕種搜獵,禱告是無法讓地裡長出莊稼,碗裡出現肉的。

其次,家天下的世襲制形成了明確的集權制,以天意名義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制度,形成天人合一的統治思想,天成為人的統治工具。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從原始部落的氏族禪讓制度進入到奴隸社會夏啟的世襲制,於是從鬆散聯盟的“公天下”變成了集權制的“家天下”。國家正式形成,為了更好地維護這種私有制的統治,統治階級開始了天人合一的集中制統治。即王是天的兒子,因此是順承天意,如反王即是反天。王也就稱為天子。天子的意願就是上天的意願。就這樣,天意神異,從一開始就成了王朝統治者的統治工具。

再次,思想初生,即遠鬼神,以人為本,以治國為要,服務於政治統治和社會生活。

周天子的沒落意味著奴隸社會即將過渡至封建社會。在戰亂紛飛的春秋戰國,文化下移,形成了新興的士階層,進行專門的精神創造,奔走各國,希求自己的思想流派通過幫助諸侯國富國強兵而得以發揚光大。進而出現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但細數這百家思想,無一是以鬼神為主的,即使是講求修仙的老莊,也說的是求的是生命本真的道,仍然有著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體現的不過是一種浪漫主義哲學思想罷了,還不能算一種完全的宗教。其中孔子更是開宗立派地明言對鬼神敬而遠之,以仁善為至,為止。因此,從一開始,我中華民族思想的形成的最初,就是以人為本,以當下的治國之要為重,服務於政治統治的穩定和社會生活的安居樂業。


此外,皇權專制逐步加強,實行獨尊儒家,君權神授,將神君與人君明確分工,達到王權和神權的統一。

春秋戰國時各國為了強國爭霸進行變法,都會選擇百家中的其一來作為治國的理論基礎和變法方向。秦國也是重要法家的其中一派商鞅來變法,直至統一六國,但因為士子議政,秦始皇為了鞏固政權,竟然焚書坑儒,到了漢初,用黃老學說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隨著經濟復甦,封王勢力崛起威脅中央政權,有為的漢武大帝為了更徹底的統一,在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君權神授,正式建立儒家千百年來的正統地位,同時,也更明確地昭告天下,神管理著天上的事情,皇帝是上天之神委派治理人間的君王。由此可知思想的統一和管控,是一貫以來的國家基本方針。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得以一脈相承的重要原因了。

此後,隨著皇權專制的逐步加強,中間也出現過佛教、道教的盛行,但那都是基於統治階級的喜好和統治的需要,從未出現過神權高於王權,因為,君權神授, 身為天子,旨意便是神意,抗旨就是違背天意,反之,尊王便是尊天,哪裡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神能高於天子呢?皇帝便是神,王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就是神權。其他的宗教,都只能是為這王權和神權合一的政權所用。看看西遊記就知道,佛祖厲害,但坐的位置也是在掌管天宮的玉皇大帝之下的。道家的太上老君亦如是。而一旦佛道到了人間,是興還是滅,也都是君王一句話了。

因此,人間的文化人、思想家們,甚至是君臣們,都只需要發展如何更好治理國家、安定人心的思想理論就可以了。鬼神們,就交給天上的神去管吧,人間與天堂,井水不犯河水。

因此,人間的皇帝,就更加肆意地將權力集於一身,行有利於皇權專制之事,禁不利於皇權專制之事。

最後,儒家學說作為社會主流思想,具備兼容幷包的特點,對其他派系思想既吸收又同化

而從漢武帝開始的儒學正統也愈加強化,不斷隨社會政治的需求而發展,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社會階層明確的政治體系和社會生活體系,形成人們社會與家族關係的核心倫理道德觀,如程朱理學等。一方面又呈現出兼容幷包的態勢,如與佛學、道家、法家等多個流派思想相互融合,即吸收佛、道、法適合政治和生活的思想部分,又對佛、道、法進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自覺與不自覺的改造,流傳至今,對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由此可知,中華大地上沒有出現西方類似的神權壓倒王權,根本在於我們的人定勝天、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王權統一神權的大一統政治理論和統治制度。而西方則是神權和王權分離,人們認為神高於一切,神管理宇宙萬物包括世間君王,因此,必然會出現不是神權壓倒王權,就是王權壓倒神權了。

一家之言,不吝賜教。

(本文的圖片皆來自於網絡)


平民詩人

在中國歷史上,神權壓制王權的難度有點大,不具備操作性。

第一,中國是一個,擁有完備歷史記錄的國家。

從三皇五帝到當朝當代脈路清晰,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族很少會在歷史進程中迷失自己。所以,神權很難從中插上一腳,比如佛教進入中國後為了讓人們接受,只能進行本土化改革。

(中國歷史記錄完善,從原始社會到當代都能說清楚,各國文化中唯一了)

第二,王權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來自於最基層勢力的支持!

古人云,王權不下縣!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像劉邦這種曾經當過亭長的人,並不屬於公務員,但他卻是古代社會統治民眾的基礎。在中國,從民間到皇帝,不崇拜神而崇拜祖先,祖宗崇拜的思想一直都是主流,思想上的統一,利益上的一致,也讓神權很難取而代之,得民心者的天下。

(統治者知道,王朝的建立來自於民眾的支持而不是神)

第三,中國文化中,神和人是利益交互的關係!

在中國的文化裡,神仙和老百姓之間是一個利益交互的關係。

打個比方,天不下雨了,老百姓會去龍王廟求神降雨。說是去請求神仙降雨,實際上就是拿著各種禮物去和龍王進行利益交換。意思就是說,東西給你了,你要收下就給我降雨。你要收下不降雨,就把廟給砸了,做神不能沒有誠信!

(據說西門豹的廟也因此被砸過)

可見,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對於神並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保持著無條件的敬畏和迷信。

第四,在中國,神仙段位比較低。

很多神自古以來地位都低於王權。很多神仙都是王權體制下冊封的。也就是說,嚴格論起來神仙和大臣們一樣,是天子的打工仔,只不過崗位、職責不一樣。

有時候,皇上的大臣也會去神仙那裡面做個兼職,比如西遊記裡面魏徵上到天上斬徑河龍王。

說到冊封,不光是皇帝能夠冊封神仙,就連老百姓也可以,北方的民間流傳比較廣的黃大仙,就是來自老百姓的認可。所以,黃大仙算是一個沒有正式編制的民辦神仙吧。

由於以上原因,神權很難在中國做大,除非消滅延續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


歷史風暴

說道神權壓制王權,最為著名的就是歐洲歷史上的“卡諾莎之辱”了。1077年的歐洲德意志國王亨利四世因為個教皇產生了分歧,被迫在寒風大雪中跪了三天三夜,最終的到了教皇的原諒。雖然最終亨利四世復仇成功,但是也沒有改變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



反觀中國,歷朝歷代基本上沒有過神權壓制王權的情況,女兒神權加強,但也會迅速消失。最主要的就是人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

中國人的思想和經歷

華夏子民宗教意識淡泊,大多相信人定勝天

這個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武王伐紂之時,狂風大作,諸多佔卜師說此為不祥之兆。所以勸說武王停止伐紂,但是在姜子牙的勸說下,武王伐紂最終大獲全勝。也因此廣大華夏子民心中奠定了人定勝天的理念。



中國古代科技先進,人民用於抗爭自然

自然災害來臨後,很多外國人選擇的是聽從上天的安排(關鍵也沒有能力)。不斷的遷徙來躲避災害。

但是,華夏子民從大禹治水時代就知道努力的抗爭災難,才能贏得美好的明天。也因此才有了後來諸多抵抗自然災害的方法。譬如鄭國渠和都江堰這種流傳千年的大型水利工程。既解決了當地洪水的問題,有有效的灌溉了土地。



歷史文化傳承不休

整個世界幾百個國家和地區,唯獨只有中國不間斷的出現了史官,他們記載了中國歷史上每一件大事,雖然偶爾受到帝王脅迫,進行了微調,但卻完整的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

而這也加深了中國人對自己父母和祖先的崇拜,不會盲目的去崇拜神靈。遇到問題,首先求教育自己的父母師傅,而後再從古籍中尋找先例。



社會制度

皇權強大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行成了統一的社會制度,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之後歷經各個朝代的集權,換算已經非常的穩固和強大。

而在唐朝時期,由於前朝多次提升佛教的地位,在王權和神權產生矛盾時,王權也能輕鬆的破除神權的影響。



宗教繁多

中國自漢朝以來,就不僅僅是一個宗教,而是並立了諸多宗教,宗教的繁多,也造成了神權的不統一,而面對大一統的皇權,很不可能影響到世俗的皇帝了。


我是越關

如果你瞭解歷史,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釋。

所謂神權指宗教的神權,而宗教大都產生在公元前後。

所有人也都知道,宗教產生在奴隸社會,本質代表奴隸社會的意志。

那時候的中國在幹什麼?

那時候百家爭鳴已經結束,中國正找個契機進入封建社會,早要與奴隸社會說拜拜了。

而中國最有可能成為宗教的學說,在我看來就是墨家,別說墨家搞技術,他們主要主張可不是技術,信鬼神與兼愛才是主張。

你會發現世界三大宗教開始也都是這種提法。

在戰國末期,墨家就沒了聲音,這是歷史的選擇,在歷史洪流面前,最先被淘汰。

你會發現西方中世紀,宗教統治社會,我們不談論這個社會怎樣,當王權佔上風,把宗教世俗化之後,歐洲才得以發展,迎來文藝復興。你就知道宗教對社會的壓制有多大,那些鼓吹宗教的,本質還是奴隸社會的意識。

解放前西藏,還是農奴制,一個奴隸社會變種的制度,西藏人都沒進入過封建社會。那時候的西藏充斥著愚昧,落後。

你會發現當宗教佔上風,對其它社會形態都有抑制作用,而導向的也只能是奴隸社會。

千萬別聽宗教吹說一些問題,中國哲學創建封建社會,所產生的理論是玄學,封建社會是來證明中國哲學,不是宗教。

西方哲學創建資本社會,所產生理論是科學,資本社會證明西方哲學,與宗教也沒關係。

現在宗教徒原來吸玄學的血,現在吸科學的血來偽裝自己,本質卻還是奴隸社會的走狗。


在路上61281823

中華文明有史以來就是以神傳文華為主導。中華文明生於神的造化,是與神相感相通的,內涵博大玄奧。被尊為“人文初祖"的軒轅黃帝就是五千年前道家修煉人,是道家思想“黃老之學"的創始人。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後世景仰的帝王,如神農、黃帝、堯帝、舜帝、以及禹,都在泰山舉行過祭天,祭地大典,稱為“封禪"。建於明永樂十八年的“天壇",作為明清兩代祭天之所,面積為紫禁城的四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紫祀建築。黃帝問道廣成子,靜修養身,在一百二十歲時乘龍白日飛昇,唐太宗親迎玄奘西天取經歸來,使佛法在東土大唐廣傳,成吉思汗三次召見道士丘處機,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眾多皇帝也禮佛、崇道丶敬天。中國人相信神用永恆的天理衡量人間的一切,這種不變的天理,奠定了使社會穩定運行的基本道德價值觀。可以說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神權大於王權的。但這種關係並不是壓制的關係。

中國的傳統觀念“天人合一"是以“天——人關係"為中心思考宇宙和人生問題,它是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人相信高於人的生命形式的存在,即佛、道、神是人嚮往的生命歸宿。“天人合一"承認了天的存在,天曰神,亦承認了神的存在。詳見WWW。dadao.one

在中國古人眼裡,“道”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要遵從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講出了為人處事的原則,即人們的行為應該效法天道,使自己全部身心與天道自然相統一,才能包容一切,天下就會歸從,也能夠長久。而歷代帝王皆稱“天子",為上天之子,需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否則上天就會拋棄他,派更有德行的人來替換。據此臣民可依“天理”批評帝王。“天子”的稱呼並不是將帝王捧到天上,恰恰強調了其權力是神授予並受到制約的。

這是神給予中華民族的特殊眷顧,沒有神的護佑,中華民族也不會歷經五千年而長盛不衰。中華大地獨一無二,是神所選定的中心之國,末世拯救世人的法將在這裡傳出。因此中國的一切,從表面上的自然環境、人之分佈,到深層次的歷史發展過程、文化的奠定,以及對各種宗教和修煉的認識等等,都來自神系統有序的安排。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創)(世)主轉生為聖王、文人、僧人、道士、謀臣、良將,帶領來歷不凡的生命,為神州子民開創生存環境,規範道德標準,豐富思想內涵,奠定正統文化,建立法度體制。遂有中國一朝天子、一朝民眾、一朝文化、一朝服飾、一朝風土人情、一朝內涵特點,紛至沓來,燦若星河,遠播四海,威震八方,終成五千年神傳文化恢宏全局。







羔羊的使者

中國(準確的說應該是中華文明體系)應該是世界上唯一神權沒有壓倒王權的。那是因為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所以西方有很多學者都百思不得其解,一個不信神的國家是如何實現統治穩定的。

在諸子百家時代,雖然百家爭鳴,但是沒有一家是講鬼神迷信的。各家提出的治國方略都是研究人性、研究規律的。都提出江山社稷、王權至上,中國提出的真命天子這個概念的目的,就是不讓任何力量有逾越王權的可能。

抱持著崇禮守法、尊王攘夷這個基本觀念,中華文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與世界四大文明的其他三大文明完全不同。正因為中華文明不信鬼神,所以他的政治哲學更加世俗化,也更加重視天人合一、人定勝天這種以人為本的哲學觀。

在中國封建王朝長期的統治過程中,雖然有個別帝王階段性的重視某一宗教,但是也沒有允許宗教凌駕於政治之上。比如兩晉時期,佛教思想一度滲透政治,有凌駕王權的趨勢,最後王權開始反彈, 開始了滅佛的過程。明朝時期,嘉靖皇帝貌似避政修玄,閉門修道煉丹,但是隻限於他個人愛好,既沒有讓道教滲透進政治,還用他特殊的方式掌握朝政,維繫著王權的尊嚴。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奇特的現象,就是因為中華文明獨特的對世界、宇宙認識的哲學視覺。比如傳承數千年的周易,他就從自己的認識角度描述了天、地、人的關係,宇宙的規律。甚至包括做人、治世的一些理念。周易的很多觀念被諸子百家研究、承襲,最後成了儒家學說的一部分。

實際上中國哲學與西方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哲學奉行天人合一,而西方哲學講究天人二分,哲學出發點上的根本不同造成了兩者治理國家、統治百姓的方式和制度上的巨大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永遠是王權至上,神權一直沒有翻身的原因。因為身為人君者都以天子自居,而且也保持著這種基本哲學思維,既然身為天子,自己就是代天治世,那麼普世間一切魑魅魍魎、神佛魔道都應該在自己統治之下,而不是凌駕於自己之上。


謝金澎

看了很多別人的回答,大多比較膚淺表象,又邏輯不通。

要麼說中國有了儒學所以神權成長不起來了,要麼說中國帝王專治所以打壓了神權。

就好像問你地裡為什麼莊稼多草少,你的回答是莊稼長起來了啊!可是為什麼莊稼一開始就長得比草旺呢?

讓我來回答吧,這首先是本質問題,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唯物的世界,根本沒有鬼神,而宗教是人創造的,這是基礎。

世界的人種,按歷史文明程度,可以分為四種,一種是中日韓,一種是歐美白人,然後是其他非黑人,最後一種是黑人。

而這四種人的智商是不同的,中日韓智商最高,白人次之,其他非黑再次之,黑人平均智力70為最低。

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精英人士)因為智商最高,能夠了解這個唯物世界的實質,又富有極強大的創造力(我們可以射日、能治大洪水、能移山填海),一眼就識破了宗教的漏洞,又創造了能教化世人的諸子百家學說,為什麼還需要宗教呢?

一種宗教就像一個理論,而一個理論好不好,先看看能不能自圓其說,以儒家的觀點,這些宗教都是什麼玩意兒,來看看這些宗教的漏洞:

佛教:都出世歸隱山林誰去創造這個世界先不說,人都有輪迴,那豈不是每個女的都有無數個老公,和妓女的區別又有多大?

道教:整天就知道修仙,結果沒一個成功的。

基督教:亞當夏娃兩個人繁衍出了人類(原罪論,核心思想之一),說出你們亂倫的故事!

伊斯蘭教:看看信伊斯蘭教的世界打成什麼樣子了吧!

其他人種信宗教是說得過去的,而大多數中國人不認為神力構成了這個世界,大部分的中國人相信這個世界是唯物的,最信的是不種地沒有飯吃,不工作沒辦法生計,我們用最現實甚至市井的邏輯丈量著這個世界,我們不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古代的中國的自我定位一直是天朝上國,是普天之下所有土地的主權國,豈能被這些東西所牽絆?

再者中國最大的信仰是天地(唯物的信仰!),而皇帝是天的兒子(天子),天子可以封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都是皇上封的),唯物才是根本(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鬼神什麼的都是弱爆了。

孔子說對鬼神敬而遠之,而“鬼神”兩字的順序(課後思考題:為什麼不是“神鬼”?)本身就附帶了貶低,這已經很表明態度了。

綜上,古代中國的優先順序為:萬民生計、社稷、(天地)、皇帝、鬼神。

中國最受稱道的時代(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永遠是把以上順序擺正了的時代。

再看看古代歐洲的優先順序是啥:上帝(這是漢譯,好像是偷的玉皇大帝的稱呼,建議改成God的音譯“高德”)、教皇、政教合一的皇帝、政教合一的地方官、政教合一的村書記、信徒。

一正一反。

結果呢,在和平時期全歐洲百姓的“初夜權”就這樣被各個“上帝代言人”剝奪了(睡不過來還可以拍賣),真是怪事!


精神病院首長

之前“靜Yes”寫過一篇相關文章,現整合補充如下:

簡單說來,中國之所以沒有出現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一是由於中華大地王權的形成遠遠超前於宗教的發展;二是由於宗教的固有缺陷始終無法超越王權。


1、大一統理論先入為主,外來宗教並無優勢

世界三大宗教雖然都向中國有所滲透,但最早和最成功的,當屬佛教。佛教產生時間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也最早。

不過佛教雖然誕生遠遠早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但是進入中國卻是在東漢時期。而彼時,中國的大一統思想已經形成了200多年。

秦始皇確立了專制皇權的大一統理制度後,在大一統理論下,皇帝們享受著九五之尊的尊崇和萬國來朝的榮耀,自然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此時你佛教來一句,皇帝陛下,其實你還不是最牛的,你知道嗎?在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個佛祖比你更厲害,你要......

我相信,皇帝會很快清醒過來,然後讓人把你拖出去砍了,然後臨死前告訴你:“你看,這就是皇權的厲害之處!”

大一統理論是成熟而不斷完備的理論,這一理論根植於人民心中,有著廣泛的認同,相比於佛教而言,人民更樂意接受大一統理論。

所以,佛教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優勢。其他宗教更是如此,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如果外來宗教不進行本土化改革,外來事物很難有所作為。

2、三武滅佛,確定了宗教必須尊重皇權的政治原則

佛教自進入中原起,就與本土的儒學和道教發生著激烈的衝突。

前期,統治者欲利用佛教輪迴的學說麻木和愚昧百姓,便於統治,並給予了相當寬厚的條件,比如寺廟可以擁有田產並不需要納稅。但是很快佛教就利用這一優惠大舉擴張,導致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寺廟吸走,進而導致國力衰微,社會開始動盪。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針對當時佛教成為國家嚴重威脅的狀況,推動滅佛運動的展開,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因為皇權不遺餘力地打壓,導致進入中原的佛教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最終達到和道教、儒學“三教合流”的水平,成為皇權的重要輔助,而不是凌駕於皇權之上。

經歷了四次所謂“法難”,佛教開始了深刻的反思。宋代的宗頤禪師檢討說:“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百丈清規》雲:“道場以無事為興旺”。由此可見,佛教終於在不斷的鬥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經過激烈的衝突和本土化改革,佛教終於成為皇權的重要輔助,再也不具有和王權交鋒的能力。

3、中國人的務實主義,導致宗教在中國沒有市場

世界上很少有中國這樣務實的群體。

在遇到困難時,不管你是釋迦牟尼、耶穌還是真主安拉,只要能讓我逢凶化吉,我拜誰都行,受多少罪也在所不惜。

但是在化險為夷後,指望著中國人每週固定時間去教堂做彌撒,對不起,我還要種地;指望中國人遵從伊斯蘭教教義把世代吃的豬肉徹底禁了,對不起,給玉皇大帝上貢剩下的豬肉不吃就浪費了。

所以,中國人在宗教方面的務實精神舉世罕見,這讓所有宗教在深入百姓心中都變得不可能。

因為大一統理論初創時,儒家文化就成為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儒家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在任何時候都主宰者國人的行為準則,影響著人民的方方面面。而外來宗教首先的一點就是讓中國人放棄尊崇了幾十年的儒家理論,徹底與舊世界告別,這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其嚴重程度比起清朝的剃髮令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中國人以農耕文明為主,居有定所,因此鄰里之間組成的人情關係成為中國人主要的人際關係,而一旦接受了外來宗教,勢必要將自己和鄉里鄉親劃清界限,這意味著以後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所以信教前都會慎之又慎。

而更多的中國人,則是利用一下,並無惡意。

沒有市場也就意味著沒有與皇權抗衡的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