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現在普通話普及程度怎麼樣?

其實生活有點假

廣東現在的普通話普及程度已經很高,除小數退休長者外,受過正式教育的廣東人,基本都可用普通話進行流利交流,而大量外地人進入廣東,也加快了普通話的普及進度。

但在日常生活中,廣東人仍是以當地語言交流為主,如廣府白話、潮汕話、客家話、四邑話等。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現在,在幼兒園,學校全面推行普通話,各校園均可見:講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甚至有些學校還規定,回家也只能用普通話。這就有點過了。推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交流,而不是為了廢粵語。

廣府白話,是最接近漢語中古音的語言,其聲調上與中原雅音的“八音”相通。可以說是祖先留下來的一份遺產,理應加以保護。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熱播,也推動了詩詞熱,而粵語體系,都能快速分辯出中古音中的入聲字。而普通話音中已不存在入聲字了。

推普是應該的,因為有這樣的需要。而事實上,以廣東人務實的作風。不推也會自普,作為商業重地,生意人南來北往的。誰也不想因為語言問題影響生意和就業。


筱靜話廣州

題目應該明確一點,是單指廣東本土人還是包括來自全國四面八方但有廣東戶籍的外省人?說到普通話的氛圍,我覺得現時已經超過粵語氛圍。我是老人,但從小學起(1964年)就從漢語拼音開始學習普通話,後來進入單位,面對一半以上說普通話的員工,到現在本人說普通話都是棒棒的。很搞笑,我外孫女5歲,是正宗廣府人,卻不會講粵語,只講普通話,你說這普通話氛圍嚴重到什麼地步。至於外省人學講粵語,開始的確很難,但你能拿出當年學英語的勁頭,每天學它一、兩句,很快你就能掌握一般日常用語,不要怕發音不準,廣東人不會笑你的:關鍵是要敢開口,像練習英語口語一樣。


音畫群芳

廣東現在普通話普及程度還是非常高的。

只要受過普通話教育的,讀寫聽說都是沒問題的。現在不會聽普通話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如今就連廣東農村的中年人聽懂普通話都不成問題,有些還會說,雖然很重的口音,但讓外省人聽懂還是基本可以的。

在推廣普通話過程中,除了西藏、新疆等有自己民族語言的地區,最難推廣的估計就是廣東了。因為廣東地區的廣府白話,潮汕話,客家話的字詞發音,幾乎跟普通話不扯邊。不像四川話、東北話、河南河北的方言,有一定的普通話基礎。

此外,廣東里面只是白話,就有各種地方口音,何況客家和潮汕地區。廣東山多,造成百姓交流的阻隔,從而形成各地的口音,甚至有些地方同一個縣不同鎮也有不同的口音。可見普通話在廣東地區尤其是在農村地方推廣的難度。

隨著國家的政策實施,像如今考取教師資格證需要考普通話證,教師授課需要使用普通話,使得普通話教育普及相當的高。

而一些農村和山區地方的學校老教師多為本地人,普通話不熟練,所以授課是用方言授課。

在珠三角地區或者其他城市的市區學校,普通話授課可以說說是達到100%了。所以,由於自小就是普通話教育,如今年輕一代特別是小學生初中生,他們的普通話說得非常標準,甚至是可以說沒有一點地方口音。

學習普通話很重要,但鄉音方言也不能丟,無論普通話還是方言,都要好好傳承給下一代。希望大家要學好普通話,也要熱愛自己的方言文化。


高考攝影詩詞

這麼回答吧,行政上深圳歸廣東管轄,不過深圳很少有人說廣東方言,如果有第三個非廣東人在場,大家一般選擇說普通話。只有兩個廣東人的時候他們交流會選擇方言,這個估計跟全國其他地方差不多。廣東除了深圳,別的地方是以方言為主的。


Ray151130012

應該普及普通話,但是保留方言。

我覺得粵語有點強勢的過頭了,總見到說粵語是最正統古漢語,普通話是滿人漢族什麼的,這事兒吳方言笑而不語。吳語是漢語結合吳越語的產物,蘇州吳語基本沒有變過,粵語也是一樣漢族結合壯苗等南越語的產物,這是能找到發音的相似之處的。吳語接觸一段時間還是能聽懂的,粵語依然難聽懂,廣東人普通話考試很多人不通過。


釋意77677275

現在廣東年輕一代普通話都沒有什麼問題,在很久之前就是小學就開始學普通話了,我小學那時候,在學校裡面說除普通話之外的其他語言是要被處罰的,所以現在30歲以下的人都是經歷過普通話系統教育的。年齡再往上的話,大城市像廣深等珠三角城市的人普通話也說的可以,大部分交流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一些欠發達地區,譬如梅州之類的,或者是潮汕地區,年齡比較大的人普通話都有比較重的口音,交流會吃力一些。大多數老年人交流還是比較困難的,雖然大多能聽懂普通話,但是說普通話比較困難。


竹樓風鈴z

廣東人學普通話太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環境,廣東邊上都是講粵語。學一種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方人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講普通話。”可見學好普通話對廣東人來說並不容易。


大叔不二

難道廣東人講母語(粵語),不講普通話,你們北方人就有意見?非要剝奪粵語這種優秀的方言嗎?在廣東謀生的外省人就算不會講粵語,但基本上都聽懂粵語,如果不會聽,那麼你就好難生存。連本地那些不會講普通話的老太太到市場買菜也無須講普通話,那些外省老闆也聽懂對方說什麼,所以,在廣東根本就不須要講普通話。



春色何人送的來

廣東現在普通話普及程度比較高,從80後開始普通話漸漸就用於交際上了,雖然這裡的老師在課堂上還是用那蹩腳的普通話來教育我們,但是大多數都是能聽得懂的,就是翹舌音和平舌音分不太清楚而已,其他的都沒有什麼問題。

從90後開始,特別是讀漢語言文學的師範生的同學,普通話都要求二甲以上,沒有拿到普通話考試等級證我同學將面臨就業困難。



從00後開始,普通話變得越來越標準了,這個人現在剛剛下地走的小孩子,他也會一兩句普通話了。所以廣東的普通話普及程度還是很高的。



晚來的你

80末,90初以後的人,尤其是接受過高中及大學教育的人,普通話應該可以達到交流的標準。

當然發音可能不標準,比如說盛飯(cheng)說成剩飯,炸(zha2)魚說成炸魚( zha4)。還有種植說成jiongji(囧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