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弟弟弘晝,生前為何多次為自己辦葬禮?

用戶67572469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對這個弘晝有了一定的認識。雍正說過,這個弘晝是最像他的。

弘晝在電視劇裡與弘時正相反,弘時是意欲燻心,兇殘狡詐,怎奈智商不高,還不夠狠,還不夠黑,所以受到八王的挑撥暗殺弘曆,最後被雍正賜自盡。這也是八王對弘時的報復,因為弘時抄家,把他八叔的家人全都下放到雲貴邊境之地。


弘晝為自己辦葬禮很簡單,是不想參與抄家,這是一種政治鬥爭,都沒有好下場的,弘晝深諳此道。所以他故意結交道士和尚,不關心政治,雍正說過,結交道士和尚總比結交朝臣好得多,主要是表達了不爭皇位的姿態。

雍正深知皇子奪嫡之害,所以他要把皇位傳給誰很簡單,誰能傳承他的衣缽就傳給誰,這就決定了這個人一定是弘曆,弘時就不明智在以為自己可以,實際差的太多。


弘晝自己定位準確,做一個沒有野心的王爺遠比做一個苦累的皇帝更有吸引力,所以他就下定決心與世無爭,不要讓乾隆有任何猜疑,他的態度和十三王幫助雍正還不一樣,十三王對雍正的支持最大,作用最大,而弘晝,不幫忙就是最大的幫忙,不關心國事就是最大的關心。

弘晝活死人也好,其他胡鬧也好,都是姿態,第一昭示自己與世無爭,不可能成為皇帝的戒心,暴打大臣也是一種自保,以得罪人為保,沒有野心,不攏絡朝臣,讓皇帝哥哥放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去世,諡號恭,時年58歲,子永壁襲和碩和親王爵位。這是非常完美的一生。


韓東言

文/炒米視角

說到“活出喪”的弘晝,就不得不說,弘曆與弘時的儲位之爭了。都說弘曆是康熙隔代指認的皇儲,又是幼時便接入宮由康熙扶養。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謬誤的。其實只有太子長子弘皙被康熙養育宮中,弘曆其實和其他皇子一樣,也是十二歲那年在暢春園被康熙遇見,後來表示喜歡特批進宮的,而且只有半年時間。而且康熙這人死要面子,一直裝著父慈子孝的表象。所以眾皇子皇孫幾乎都有被他”喜歡”的記錄。


經歷過“九子奪嫡”的雍正,其實在儲位繼承上面,是有深了認識的。他意識到,在皇帝沒死之前,最大的擔憂就是“二把手”儲君爭自己的權,而儲君又最容易成為“靶子”被其他爭儲的人攻擊。所以他創造性地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就是把選好的太子人選寫好放在盒子裡再放到光明正大匾後面。這樣一來,眾皇子在皇帝死前,只能乖乖做臣子,等先帝駕崩後,取遺詔,等待“范進中舉”!這個想法甚好!

但其實這事情根本不可能像雍正想的那麼簡單。因為儒家清流們,還是呼籲“立長立嫡”,否則取亂之道。深受漢化的滿清宮廷,其實在這個問題上,認識並不統一。

三阿哥弘時,因為前面的哥哥們死得早。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實際的“皇長子”,而且由於雍正繼位後,他是一直是住在宮裡的,甚至娶妻生子,也仍然住在宮裡。所以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沒封“太子”的太子。但突然一天,雍正說不立太子了,甚至趕他出宮。換到你是弘時,你也會在想,老爺子肯定是想選別人做太子了。你會是什麼反應?


而四阿哥弘曆這個幸運兒
。他當時情況因為“康熙”的高看一眼。的確受到雍正的額外寵幸。(其實最主要的是雍正的一種”虧欠感”,因為奪嫡,疏於教育,弘曆入學也比較晚。)比如增加老師的班底,代父祭康熙,等等。很多人因此認為弘曆就是“隔代指認”了。其實不然,對於雍正而言,弘曆的種種代表自己,其實也是互相需要。他需要弘曆來替自己正名。因為的確因為奪嫡,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篡位”傳聞。這令雍正這個急性子很煩惱。

那麼雍正其實也在考察弘曆和弘時,當然還有一個那就是弘晝。弘時沒經歷過磨難,也沒有太大除出生以外的優勢。所以他更願意接近“八王黨”那派,因為八王黨的文人告訴自己自己是“天之所命”的儲君,因為你是長子麼!上一代人完不成的事情在下一代人身上完成麼。所以弘時一下子就走錯路了。爭儲的路是險惡的,一旦錯了無法回頭。所以弘時的結局那是相當慘!

而弘曆就相當理智,不愧康熙高看他。他以無與倫比的優勢堅定了雍正的選擇。他總是那麼得體,那麼”深慰朕心”。越是獎勵,越是收斂;越是恩寵,越是不群。弘曆實際上就是在學爭儲時的雍正。自己永遠做皇上的孤臣,皇上欲往左,我已左轉;皇上欲往右,我已右轉。這其實已經進入了一種“馬太效應”。少的被剝奪,多的就更多!


那麼大體情況到此處,不得不說另一個”聰明人”了,此人弘晝。也是本問答主角,他緩緩出場,原來是因為他藏得深。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遇到弘曆,特旨進宮的事。卻不知道當時去見康熙的有兩人。一個弘曆,另一個就是弘晝了。而且弘晝僅僅比弘曆小了幾個月而已。而且出生高貴,這就意味著之前不吱聲。之後弘時敗了,剩下的儲位機會就是他和弘曆爭了。

不管弘晝有無爭儲之意,弘曆必然將之作為假想敵。甚至在弘曆的眼裡這個假想敵比弘時更難對付。因為相似的身份和背景甚至智商。更何況現在大家都還小,以後的路還很長,弘時雖然不可能翻身了。但弘晝隨時可能成為自己的替代品。

而弘時一死,弘晝頓時感覺大難臨頭!對於弘晝而言,有兩種選擇,一種就是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奪儲之爭中來。當然結局就是要麼成功當皇帝,要麼弘時的例子就在眼前。另一種,就是立刻表明自己無意儲位。但不是說自己無意儲位,別人就認為你真無意儲位的。所以,

只能讓自己主動”失去”爭儲位的資格,來表面明自己無心儲位。

於是年僅十六歲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皇子,智商爆棚。來了出“活出喪”,還吃祭品。還給王工大臣發帖子要禮金。這樣一個荒唐、驕橫、貪財的弘晝就算是從所周知了。

那麼弘曆對弘晝的表現如何看待呢?弘曆甚是喜歡偏袒這個弘晝。而雍正呢,看這個兒子這麼不成器,(自己也是爭儲之人,其實明白兒子的可憐用心)所以更是一心一意培養弘曆做接班人。

後來弘曆繼位,弘晝更是演戲要演全套。更是”恃寵而驕”,整些荒唐事。他越是如此,乾隆越是“偏袒”。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這首《金樽吟》寫盡了弘晝荒唐而無奈的一生!


炒米視角

糊塗王爺不糊塗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雍親王胤禛最終取得了“九子奪嫡”的勝利,於暢春園即位,是為雍正皇帝。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被康熙圈禁,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幽禁,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除宗籍,改名塞思黑、阿其那為結局,結束了這場長達十數年的奪嫡之爭。

但是新君即位,伴隨而來的則是雍正的繼位人鬥爭。雍正皇帝在子息上遠遠比不過康熙帝,雍正帝共有十幾位子女,但是大多早夭。最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六阿哥弘曕。不可避免的是,四位阿哥又要重複父輩的奪嫡之爭了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曆,六阿哥弘曕因為年齡小而得以避免奪嫡的鬥爭,而五阿哥弘晝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奪嫡的各方力量對比。

在親眼所見自己的叔伯被成功登基的父親清洗後,弘晝做出了他這一生最正確的一個選擇,那就是不參與奪嫡

但是貴為皇子,想不被捲進權力的漩渦是很難的,因為弘晝本就在漩渦中心。他不參與奪嫡,並不代表其他的皇子不會來拉他入夥,不代表自己不會被其他阿哥記恨,只有自己成為一個廢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用之人”,自己才能躲開。

所以弘晝選擇把自己變成一個糊塗王爺,優遊一生,更是耽於享樂,每日紙醉金迷。弘晝做盡了糊塗事,尤其是喜歡給自己辦葬禮。弄得滿朝文武沒有人不知道這位天潢貴胄的奇特癖好,就連雍正帝都有耳聞,卻對自己兒子的“韜光計”默然

終獨善其身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暴卒,弘曆即位,是為乾隆皇帝。而之前與弘曆奪嫡的弘時則被雍正帝以放縱不謹為由削宗籍,後被雍正帝賜自盡。而年幼的六阿哥弘曕則被乾隆皇帝過繼給了果郡王一脈,只有五阿哥弘晝得享權勢與富貴

乾隆帝即位之初,便將雍正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又令他參與政事,管理武英殿,後又加議政大臣。弘晝仗著乾隆的寵愛,更加驕縱不法。

一次朝會之上,弘晝與軍機大臣、一等公衲親因一點小事起了口角,弘晝竟當著乾隆帝的面當朝毆打衲親。乾隆帝目睹了全過程卻不發一言,對弘晝蔑視朝堂的行為既不阻止也不怪罪。經此一役,滿朝再無人敢惹弘晝。弘晝寵遇日隆,更加驕縱不法。

逍遙一生

即使弘晝一生如此放蕩不羈,可是還是受到了乾隆一直以來的寵愛,他對這位弟弟的感情至深。乾隆曾經多次飽含深情的懷念這位糊塗的弟弟,因為乾隆從沒有把這個弟弟看作是競爭對手,所以弘晝在他眼中永遠是一個小孩子。小孩子的調皮自然不足以讓乾隆大發雷霆,並治罪了。乾隆一篇關於弘晝的文章中寫道:

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遊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這說明,乾隆實在是在這位可愛的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快樂,也就是乾隆帝所說的“天倫之樂”。但是弘晝絕非真的是一個糊塗蟲,他雖然狂傲,但卻對乾隆始終尊敬有加。他也絕非一無是處,相反他的詩寫的極佳。雖然沒有流傳下幾首,但足以讓我們一窺這位王爺的才情了。

而弘晝僅存的一首也流傳千古,被史學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金樽吟》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這還說明,最起碼在寫詩這點上,弘晝要比乾隆強,畢竟乾隆寫的四萬首詩沒有一句流傳開來。

以上。


逆流時代

對於弘晝給自己辦葬禮的這出戏,在《雍正王朝》其父雍正的一句戲言準確的道出了弘晝的心思,雍正道:小小年紀,就知明哲保身。用北京這邊的土話形容弘晝就是“這小子特別的鬼”,所謂鬼,就是機靈鬼,特別聰明的意思。

咱盤點下弘晝的身份,他是雍正帝的第五個兒子(後來的乾隆皇帝是雍正的四兒子),由於雍正實行秘密建儲的方式傳位,從年齡和履歷看弘晝按理講也是一位有可能成為皇帝的皇子,但是他也是有自知之明,如果兄長弘曆沒有突發意外的話,且輪不到他呢,所以他心裡也明鏡兒似的知道繼位的可能性渺茫,不如樂享世間繁華,做一個享樂王爺。

弘晝心裡這麼想的,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他為了讓皇兄和皇父知道他沒有任何的野心,平時就扮演成一付玩世不恭的樣子,而且屢屢導演出荒唐之事,例如經常在家給自己做個法式,請一些和尚,道士來給自己做“後事”,並且自己還像模像樣的躺在棺材裡,可以說是相當入戲了,這樣的舉動自然很快的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其父雍正聽聞此事後笑著說:這小子,跟和尚道士混在一起,總比跟官員混在一起強嘛。皇兄弘曆聽聞後,也心裡卸下了對老弟的防備,爾後弘曆登基為乾隆皇帝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把父皇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並且把管理內務府、御書處的事務都讓弘晝管理。後來還屢屢照顧這位“任性”小老弟,不得不說這樣的大清親王做的不要太舒服哦:)


老豬的碎碎念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這首詩便是《金樽吟》,也被稱為救命詩,作者正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晝。

雍正共有十六個兒子八個兒女,但早夭的很多,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只有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

弘時聰明伶俐,年紀也大於弘曆,本是即位的好人選,但是弘曆是康熙欽點的接班人,加之雍正也十分喜歡,弘時不知進退,非要參與奪嫡最終被雍正賜死。

而弘晝卻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他雖然聰明伶俐,卻對皇位毫無念想,不僅如此,為了避免哥哥的猜忌,他常年裝瘋賣傻,做一些荒唐事出來。

最出格就是給自己辦葬禮,用他對下屬的話說:哪有百年不死的人物呢?幹嘛要那麼忌諱死這件事呢?

每次辦喪事:弘晝都是坐在供桌上,棺材停放在前面,一大幫子群眾演員扮演“孝子賢孫”,身穿喪服,個個嚎啕大哭,比死了親爹還傷心,而此時,供桌上的王爺拿著碗筷對著祭奠自己的群演大吃大喝。鬧得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弘晝十分聰明,雍正在世的時候就十分理解這個兒子的苦心,所以任他胡鬧,乾隆繼位以後也是如此,不但把父親在潛邸的珠寶都賞賜給他,還對他寵愛有加,有一次弘晝在朝堂上因為一言不合,當場追打軍機大臣訥親,乾隆既不阻止,也不懲罰,搞的大家以後見著弘晝都躲著走。

當然,裝傻也有穿幫的時候,乾隆年間有一次弘晝主持殿試,乾隆到了吃飯點還在那坐著不走,弘晝急的口不擇言,說了一句:你不相信我,難道以為我和士子串通撈錢。氣的乾隆一言不發走了,第二天弘晝趕緊進宮道歉,乾隆嚴肅的把弘晝罵了一頓,自此老實不少。

弘晝死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有野史認為他是被乾隆賜死的,但不見於正史,《清史稿》記載:三十年,薨,予諡。子永璧,襲!如果是畏罪自殺,爵位必然被剝奪,但是弘晝的後裔依然繼承爵位,可見畏罪自殺的可能性很小。

當代大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是弘晝的八世孫!



日慕鄉關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晝,在雍正六年16歲時就給自己辦了一場活出殯的荒唐喪儀,這是瘋了傻了嗎?當然不是。

弘晝第一次上演活出殯,就發生在三阿哥弘時因與四阿哥弘曆爭儲疑被雍正賜死的第二年,這是偶然嗎?當然更不是。為了自保,把

這孩子給逼的,看似荒唐實則心酸。

弘晝畫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奪嫡的殘酷以及弘時事件的悲劇,弘晝的心變的拔涼拔涼,為表明自己無意大位的想法,他給自己主動製造了荒唐、驕橫、貪財的三黑人設,時不時搞個葬禮啥的,再順便撈點王公大臣們的禮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鬧劇非但沒怪罪沒制止,還於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冊封弘晝為和碩和親王,同時冊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聰明的弘晝從弘曆寶親王的“寶”字上更加確信,弘曆就是作為儲君培養的,日後克承大寶的也一定是這個比自己僅僅大了幾個月的哥哥。

乾隆畫像

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後,弘晝盡得呵護寵愛。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晝就策劃一次出殯的醜陋演出,於是滿京城都是對這個荒唐王爺暗地的嘲諷,失去戒心的乾隆也會選擇再次與弟弟重修於好。

就這樣,累積了大量財富過聲色犬馬生活的弘晝,堅守和親王的“和”,不對乾隆產生任何一點威脅,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終。

雍正畫像

PS,單看畫像,你認為雍正,乾隆,弘晝,哪個更帥?哈哈。


——END——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司馬砸光

清朝時期,由於皇帝子嗣甚多,為了爭奪皇位,各位太子爺們出盡了招數,拿出了狠勁,將自己的對手一一打敗,直至消滅。能從這種殘酪的爭鬥中僥倖脫身並得善終的人並不多,而弘晝可謂是其中奇人,他讓自己的哥哥乾隆打不得罵不得更殺不得,還任其胡鬧,留下了一段官廷紛爭的史話。

雍正皇帝總共生了10個兒子,生養率高,但存活率低,只有愛新覺羅.弘時,三阿哥活到了24歲;愛新覺羅.弘曆,即四阿哥,後來的乾隆皇帝活到了89歲;最搞笑的這個弟弟愛新覺羅.弘晝是五阿哥,活到了60歲;還有一個六阿哥,愛新覺羅.弘瞻,被稱為圓明園阿哥,聽這倒黴名字取的。

三阿哥弘時對權利十分的嚮往,為能取得皇位,他暗中結黨營私,培植自己的勢力,試圖把自己推上皇位。他這種行為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反感,為了確保穩定,雍正皇帝將弘時處死。

愛新覺羅.弘晝是五阿哥,母親是純懿皇貴妃耿氏,按照皇位的繼承順序來看,其與四阿哥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在乾隆繼位之後,先後任命其為正白旗和鑲黃旗都統,雍和宮的事務也由弘晝親自打理,其可以協助乾隆皇帝處理政事,又可以獻言納策,影響朝政,可謂是大權在握。也曾為一件小事在朝中打了果毅公訥親,而乾隆爺卻沒有責罰他。

按說,以弘晝的地位和資歷,大可以幹出一番事業,揚名青史。可是不知道弘晝出於什麼心理,還是大智若愚,他經常給自己舉辦規模盛大的葬禮。由於其地位顯赫,辦葬禮的時候廣發通知,一開始不明所以的各路官員紛紛奉上價值不菲的禮金,等事後,其復活了。大筆的金銀財福入賬,弘晝自然開心,時不時的便操辦起自己葬禮來。他還喜歡祭品,棺材是他的標配。時不時地讓喪樂樂隊吹拉彈奏,而其家丁和侍衛則站立兩側哭靈,而他則大快朵頤,好不快活。在《嘯亭雜錄》中記錄了一段話:弘晝“性喜喪儀,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必忌諱其事。未薨前,將一切喪禮儀注皆自手訂,又自高坐庭際,像停棺式,命護衛作供飯哭泣禮儀,王乃岸然飲啖以為樂。又作諸紙器為鼎、彝、盤、盂諸物,設於几榻以代古玩。”

有大筆的錢財的支撐,弘晝是天天飲酒作樂,兩耳不聞天下事,將自己遊離在官場之外,乾隆爺就是想找到他的錯誤進行處置,也無從下手。弘晝曾經寫過一首詩《金樽吟》: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這首詩的出現,使乾隆帝對弘晝的戒心基本消失。

弘晝一心玩樂,只是人的壽命無常,60歲便辭世,在他去世後,乾隆皇帝追封諡號為“恭”,由時,他的兒子永壁則繼承和親王位,共世襲七代八位。五世孫溥良為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因科進士,八世孫啟功為著名書法家、國畫大師(這個就厲害了)。


黎濤微世界

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只能說學界比較公認的解釋是為了避嫌和自保。

關於為什麼辦葬禮,《雍正王朝》電視劇曾經給過一種解釋,就是

弘晝明哲保身。

電視劇第42集,雍正下旨讓胤祉、弘時、弘晝三人前去查抄八阿哥胤禩的家,弘晝推脫自己找高人算過,七天內不能出門,否則就有血光之災。

弘時看到弘晝如此荒唐,內心深處極為不齒,此弟不足為慮。而胤祉看破不點破,他是過來人,知道弘晝的內心小九九。只是嘆了一口氣,深感此侄子真乃聰明之人。



當天晚上,弘晝進宮面見雍正。說自己不願意摻和朝廷中的事,雍正聽聞,深感安慰。說你與道士和尚攪在一起,也比與朝廷大臣攪在一起要好。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



弘晝選擇這麼做,個人理解,根源應該來自於雍正元年的“秘密建儲”制度和三哥弘時之死。

雍正元年,雍正帝宣佈:“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

秘密建儲可以防止繼承人與大臣交結,避免儲君的權力集團,弘時、弘曆、弘晝分庭抗禮,形成平衡。但是這種平衡在雍正五年,弘時死了之後被打破了。


其實弘時之死,電視劇是很誤導觀眾的。歷史上的弘時不是死於雍正晚年,而是在雍正的早年就被其削除宗籍,後不知為何而死。




關於弘時之死,目前也有很多猜測。有人是他是被雍正賜死的,也有人說是病死的,不管怎麼說。弘時之死,跟八阿哥胤禩脫不開關係,跟結黨營私脫不開關係。

自己的皇阿瑪如此薄情寡義,親生兒子都能像豬狗一樣對待。怎能讓弘晝不心寒?怎能讓他不明哲保身?弘時死時,弘晝才16歲,第二年他就幹出活出喪的醜事。唯一的解釋就是明哲保身。如不然,三哥就是榜樣!

而且雍正時期,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先後去世,雍正給其三人的評價分別是:

皇五子胤祺“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皇七子胤祐“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十五子胤禑“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雍正對其三人的評價,共同點都是“安分”、“謙虛”、“謹慎”、“守己”。

不安分、不謙虛、不守己的老八老九還有弘時被雍正弄死了,弘晝要是連這麼一點門道都看不出來,怎麼對得起自己的智商呢?

當然,這都是猜測了。真實想法只有弘晝自己知道。


Mer86

說起弘晝,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要說起其父親雍正與其哥哥乾隆,那就差不多了。

弘晝何許人也?排行老五,乾隆是老四。

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為什麼多次給自己辦葬禮的故事。

說起這個王爺也不愛權術,不爭皇位,一生只愛吃喝玩樂。其中諸多愛好中,就有一個令人費解的愛好,就是給自己辦葬禮。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几榻側。

那好了,王爺“死”了,各級官員你不得隨份子,隨少了?可這位王爺沒死啊,萬一記恨你,伴你一腳,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他說:“人總是要死的,何必去忌諱呢?”

於是這位王爺可沒少撈錢。前後大大小小好幾次葬禮,他還在一邊偷偷地看著,看誰假哭,看誰哭地最痛。哭的痛的賞,裝哭的罰……

話說這些荒誕的行為,也沾染一些明哲保身的意味。殘酷的皇子爭權,還是閃在一邊漠不關心吧。

雖然半生荒誕,但是一生也終究榮華富貴。另外著名的啟功先生也是他的後代,好像是八世孫吧。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大智慧啊!


差不多歷史

愛新覺羅·弘晝可以說是雍正所有兒子中最肆意妄為的,等到乾隆登基後就更是無法無天、荒誕不經了。比如弘晝會為了小事當朝毆打軍機大臣、為活著的自己大辦葬禮等等,但就是這位荒唐王爺終乾隆一朝一直受到重用、優待,總讓人覺得很奇怪。其實不過是兄弟間的默契,弘晝自損名聲表示無心於皇位,乾隆優待兄弟給與補償罷了。

說道弘晝就要聊聊雍正朝的奪嫡之爭。一般給人的感覺是雍正的繼承人就是四子弘曆,別人搶不走,實際上並不是的。雍正有感於康熙末年九龍奪嫡的慘烈,因此密旨立儲,只要皇帝不死太子的名分就不會確定,這樣一來明面上看誰都有希望繼位;而且別看雍正當時只有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三個兒子有資格爭奪皇位,但是因為不甘心失去權勢的雍正一幫兄弟們參與、挑撥,兇險程度不次於康熙末年九龍奪嫡。

皇位爭奪一旦參與就是非生即死,想不被波及就要一開始表明不參與的態度,而弘晝行事荒誕、不尊禮法等等自損名聲的行為就是自保之道。畢竟沒有任何皇帝會選擇一位聲名狼藉、行為不正常的人當繼承人。

相比於24歲就死的不明不白的皇三子弘時,五子弘晝那就是榮華富貴了。乾隆登基後為了補償這位識趣的兄弟,先是讓弘晝掌管滿是油水的內務府、御書處;然後將雍正留下的雍親王府和財物都給了弘晝,讓弘晝比所有皇族都富裕。乾隆四年,弘晝奉命管理雍和宮的事務,這裡是情報機構“粘杆處”的駐地;乾隆五年,弘晝又開始管理勘定八旗佐領世職應襲則例的事務,弘晝一生也算是位高權重。

最重要的是乾隆非常放縱弘晝。有一次朝會的時候,弘晝因為小事和乾隆親信、軍機大臣、一等公訥親有了爭執,弘晝竟然當著文武百官和乾隆皇帝的面暴打訥親,乾隆皇帝目睹整個過程既不阻止,也不斥責,從此沒有人在敢惹弘晝。乾隆三十五年,弘晝去世,諡號恭,這個諡號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總結和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