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黃地粉彩開光御題詩人物故事雙耳瓶 (一對)

瓶撇口,微束頸,溜肩,長腹,脛部內斂,圈足,頸部兩側飾獸形耳。瓶內施綠松石釉,瓶外壁黃地以粉彩為飾,紋飾繁縟,滿布瓶身。口沿下飾一週如意雲頭,瓶身滿繪纏枝花卉、錢紋、“壽”字紋樣,寓意吉祥;獸耳以青花描繪細部特徵,栩栩如生;圈足上以青花繪一週連續回紋;瓶身腹部倭角方形開光內繪人物故事圖案,一側為一高士坐于山石中凳上,面前一擁帚童子立於橋上,右上角有乾隆御題詩“抱膝鋪箋石室深,紅梅白雪稱幽吟。誰知高士暢懷際,擁帚蠻僮冷不禁;另一側為室內場景,畫中有一童子躲於屏風後欲呼喚同伴,然而同伴正探視水中的倒影,互相嬉笑,甚是新奇有趣,屋內矮几上置瓜果,觚內插兩卷軸,左上角有題詩“呼來卻弗應,顧時鎮相視,扶盆問水中,汝是誰家子”。兩瓶的畫面左右相對,恰如鏡中影像,構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絕。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寄託款。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八仙人物故事圖瓶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人物故事雙耳瓶

此瓶撇口,雙戟耳,鼓腹下微收,圈足。其釉面光滑青白,鮮見雜質與氣泡,主題紋飾為山水人物,展現出一派繁榮祥和、太平盛世的景象。

人物是民國瓷器上表現最為廣泛的題材之一,多為神話人物、歷史人物、戲曲小說人物等。此瓶便有風塵三俠於林中道別的場景。慧眼識英雄的紅拂女身披紅氅手持拂塵靜立一旁,李靖與虯髯客拱手敬酒彼此拜別,情景生動。 本品細節處同樣精彩,雙戟耳邊的粉色垂帶上繪有著精細花紋,兩耳之間有一紋飾人物形象,慈眉善目,一派閒適。與之相對的另一面則以“羲之愛鵝”為紋飾,白鵝紅額,仰頸而歌,王羲之愛憐地回首相望,整體畫面悠然閒雅,讓人不勝嚮往。民國仿古款極為流行,此瓶便仿清乾隆時期器物,並落“乾隆年制”四字款。其紋飾更具獨特風格,人物、動物、花鳥、山水、植物等題材的出現使其極具時代特色。從釉彩來看,彩繪畫面粉潤柔和,並顯現出濃淡的變化,在花朵和樹葉的染色上運用點染法,使得畫面更為生動。本品既沿襲了乾隆時期粉彩紋飾的立體感,又兼備民國器形特色,紋飾多樣,色澤粉潤,不失為一件粉彩精品。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1956年作 民國 周湘甫 墨彩描金《花木蘭從軍》故事瓶

周湘甫(1895-1979)江西省南昌縣人。1967年由景德鎮藝術瓷廠美研室(廠美研所前身)退休。創作了獨具一格的墨彩描金。其線描具有古彩的蒼勁有力,其彩法具有粉彩般的柔和,其形象吸收了西方素描的畫法,其金線圓潤厚實有力。他的作品用筆細膩、工藝精湛、週期悠長,創作的仕女圖,色彩淡雅、線條細膩、身姿靈動,極具雍容華貴的神韻和古典之美。此件作品《花木蘭從軍》繪製極精,人物形象優美,婀娜多姿、氣息雅緻。此件木蘭從軍繪製極精,人物形象剛勁婀娜並具。作品整體構圖洗練清新,以黑紅二色,彩染人物、衣飾和雲水波紋等,再以金線勾之,極具神韻特色與古典之美。線條流暢自如富有節奏感的其色彩,更顯畫中人精美別緻。具有強烈的陶瓷傳統文化風格。底落“江西景德鎮一九五六年造”屬周氏50年代中期之佳作,雖有微瑕但毫不掩飾其作之精美。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三國故事帽筒 (一對)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仕女人物、鍾馗嫁妹故事瓶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仿琺琅紅樓夢故事瓶

瓶侈口,短束頸,豐肩,腹部內收,脛部略微外撇,線條優美流暢。整器以仿琺琅彩為飾,瓶身繪“黛玉葬花”故事,取材《紅樓夢》,畫中黛玉垂首坐於庭院中青石之上,暗自神傷,寶玉凝目立於黛玉身後,一手持扇,似正要上前安撫。庭院中柳枝新綠,花枝搖曳,芳草青青,亭臺掩映,正是一幅大觀園中美景圖。空白處題詩:“有緣玉骨歸向土,無主芳心泣暮春。”鈐“郎世寧”方章。詩、書、畫、印一體俱佳。底印“乾隆御製”款。此作設色清麗秀雅,用筆圓潤柔美,人物表情細緻入微,衣紋繪法似流水行雲,隨風飄動,極見功力。以一器之微,融詩、書、畫、印諸美於其中,實為難能可貴,為民國時期仿琺琅彩瓷之雋品佳作。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三國人物故事圖鹿頭尊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圖碗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梁兌石繪薄胎琺琅彩仙人故事碗

碗胎體輕薄至極,為民國新創品種。通體以琺琅彩裝飾,口沿內外以紅彩繪一週如意頭紋,外壁繪紅彩纏枝花卉並開光人物故事紋飾,人物生動傳神,底落“石廬”款。梁兌石(活躍於1920至1937)別號石廬、麗澤軒,民國初年畢業於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擅長粉彩人物瓷畫。曾在南昌開設麗澤軒瓷店,由景德鎮購進白瓷胎,自設烤爐,製作釉上彩瓷。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仿琺琅彩桃花源故事碗

碗胎體輕薄,吹彈可破,為民國制瓷工藝之新成就。主題紋飾為桃花源故事,桃紅柳綠中各色人物生動傳神。“石廬”為民國制瓷名家梁兌石別號。梁氏在南昌開辦麗澤軒瓷店,自設紅爐接受訂件,為一時之名家。1937年梁氏死於日軍轟炸,作品流傳不多,相似題材作品見北京誠軒2006年秋拍289號石廬款“琺琅彩桃園問津圖薄胎碗”。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仿琺琅彩羲之畫扇人物故事詩文小瓶 (一對)

大飽眼福——民國瓷器“歷史故事”紋飾

民國 葉仲三內畫人物故事詩文鼻菸壺

壺身兩側做人物故事畫,兼有詩文。一側繪:蕭山遠水間,有一架石橋。百草相親,松篁交翠。橋上一長者頭戴寬沿風雪帽,身著灰藍長布袍,神情穩重淡然,騎驢而行。毛驢白鼻長耳,四蹄修長,體形輕巧,生動溫馴。長者身後,繪兩個侍童,穿綠著紅,鮮豔無比。紅杉小童還攜一葫蘆酒,二人奔跑雀躍於驢之前後,煞是稚氣頑皮。無論設色或人物造型均與長者之穩重形成鮮明對比。畫幅上端題有詩文:“一天風雪石橋斜,山老騎驢覓酒家,世外不知爭戰事,臥龍崗上看梅花。”落款“乙丑冬日葉仲三作”,字跡灑脫遒勁。另一側繪:農家柴扉前,一長者頭戴藍布儒巾,身著灰藍長袍,正向來訪客人拱手還禮。氣度儒雅,不卑不亢。其身後,有一侍童正肅立傾聽。來訪客人有二,一著紅袍者,面如冠玉,目似流星,唇若塗脂,高大魁梧,氣宇軒昂,正躬身施禮。其身後,有一綠衣男子,面若重棗,唇若塗脂,鳳眼生威,臥蠶似霧,相貌堂堂,英氣逼人。餘處又繪白馬一匹,梅枝些許。此煙壺造型周正,繪工精細,形象傳神,似靜實動,千古傳奇盡納方寸之間,實為精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