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都是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和青島差距這麼大?

鋼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煙臺和青島起點不同,青島在民國時期就是直轄市,後來又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各種資源配比都是省會級別的,而煙臺最初的定位只是地級市,在城市發展初期就已經輸在起跑線。所以煙臺能有如今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而且在全國地級市當中也算佼佼者,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都可以排進地級市當中的前十位。

青島目前的領先優勢一方面是城市本身定位更高,另一方面是青島的地理和環境優勢比煙臺更明顯。煙臺也是一座旅遊城市,但位於黃河三角洲衝擊帶的邊緣區域,水質和沙質不及青島,適合建設海濱浴場的環境並不多,而市區內的景點也比較少,所以遊客數量和停留時間都遠低於青島。青島的海域不僅有天然良港,還有天然浴場和更多景觀。

在這個“網紅”當道的時代,客流量和網絡流量是息息相關的,而網絡流量對於曝光率和存在感也是息息相關的,曝光率和存在感又是和招商引資以及關注度息息相關,所以旅遊業的繁榮程度是可以影射城市經濟實力的。放眼全國,旅遊業的巨無霸基本上也都是對位經濟地位的,北上廣深蓉漢寧杭莫不如此。

至於其他方面,起點低,自然有差距,但差距並不算很大,只是規模數量問題。未來青煙威會是一體化發展節奏,青島和煙臺不論誰更好,另兩個也都會有美好的前景。


子夜的風

從2017年中國城市排行榜可以看出煙臺已經是二線發達城市,而青島是新一線城市,同樣作為沿海城市,兩座城市的發展正在逐漸被拉大。

下面從城市建設、城市功能、產業結構、發展思路和城市氣質上說一下

1.城市建設作為一箇中心城市青島的各項硬件建設都甩了煙臺幾條街,青島轄區內有影響力的企業數量和結構以及大學科研院所的層次還有公共設備的完善度,城市建設的用地大小等都遠遠走在煙臺前面。

2.城市功能包括對區域的經濟輻射和金融服務能力,先說說港口,青島港的復地涵蓋大半個山東,甚至河南山西東部和河北南部都有輻射。通過幹線鐵路甚至能到大西北。反觀煙臺港僅僅輻射威海,煙臺城區的輻射也非常小,僅到下面的縣市,像萊州這樣選的地方還基本輻射不到。

3.產業結構煙臺是工業大市,但是服務業發展不行,青島是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全國很多金融機構都在青島設點,煙臺在這點上只能羨慕。因為服務業的落後煙臺不具備孕育眾多白領的土壤,只是產生了很多的個體老闆和外來務工人員。

4.發展思路與城市氣質煙臺是一個安靜風景秀麗的小城。煙臺雖然有芝罘區萊山區開發區等5個區,但真正的市區其實很小,經常有人說煙臺的市區就芝罘區和半個萊山區,雖然感覺很誇張但一定程度上反應除了某些問題。


娛樂搞笑排行榜

拉開差距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


在這個問題上不要去聊歷史上的差異

唐代的長安是世界中心,而現在的西安同樣是非常美麗和昂揚向上的城市,但再難成為世界中心了。

一個城市的歷史決定是底蘊,也就是這個城市發展的下限,真正決定城市上限是在於人的選擇。

嚴格意義來說,煙臺和青島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可以認為在現代經濟發展需求下,兩座城市互有長短。

可是,並不意味著天賦可以決定結果,也不是所有的天賦都能得到發揮。

這也就導致了差異,如果兩個人都差不多,一個人不努力,一個人很努力,那麼差距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難道煙臺不努力嗎?

並不是,只不過相比而言,青島更努力一些。

這種努力並不是指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而是同樣時間下所取得的質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展效率。

為什麼青島的發展效率更高?

其實可以用這樣一個例子來看,當居住成本不是問題的時候,青島和煙臺你會選擇哪個城市生活和工作?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人會提出這樣幾個條件:交通可達性和便利度、居住舒適性、就業環境、收入水平、消費水平、人文環境。

而在這幾項裡面,似乎現在的青島除了道路七扭八歪,空氣比煙臺略微潮溼之外,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

而這就導致了人才在選擇的時候,考慮青島會多一些。

也因為如此,青島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發展閉環,那就是通過不斷的建設和良好的控制,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環境,繼而吸引到人才,再將人才補充到城市的發展之中,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而煙臺,甚至是所有的城市,都在努力打造這樣的循環,因為只有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夠得到最理想的發展成果。

那麼煙臺在這方面較比於青島有哪些弱勢呢?

最嚴重的問題可能就是自己出人才的保證。

所謂的外來人才,其實說到底就是人才引入和高校培養兩個方面。

在教育方面,雖然青島有二中這樣的名校,但煙臺高中教育絕對不比青島差。可是高校方面,真心比青島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當然,這並不是考入我們煙臺的學子有多差,而是從分數線上來看,似乎考入青島高校的學生成績更好一些。

這樣的狀況,也就至少能說明他們的畢業生在學習能力上更突出。

所以,即使留住同樣的人才數,青島的人才質量無疑會有一定的優勢。那更不用說青島在留住人才這方面,顯然比煙臺更有優勢。

而在人才引入方面靠什麼?

上面說到了很多的因素,而在這些因素之上,其實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核心,那就是收入。

如果一個人在煙臺賺8000,但是可以在青島賺15000的話,作為一個想要選擇城市定居的人才來說,青島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況且,目前煙臺的平均收入確實比較低,並且房價和收入已經嚴重不成比例,這種情況下不僅會導致難以吸引到人才,甚至會逼走人才。

要知道坊間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房價高,但是我們工資低呀。”

就這樣,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差距,導致了城市發展的差距

其實煙臺並不是一開始就比青島差,筆者小時候的煙臺,雖然也不是很發達,但是城市真的很好,當時一些道路為了避免擾民,甚至不讓汽車鳴笛。而且,以前的救護車、消防車那都是神速。

可以說,在基礎服務方面是非常之好的。

可是,以前大家也不會比來比去,隨便別人好不好,我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就行。現在卻弄得跟全世界為仇作對一樣,尤其是青島,怎麼都看不上,可是還比不上。

還有一點,早些年的消費也不高,食物便宜又好吃,房子也不貴,努努力就能安居樂業。可是現在不知道怎麼了,努力更多了,得到了更少了。

筆者作為煙臺人,因為各種失望和無奈,有時候甚至有一種想要逃離的感覺。

可是這裡是家鄉啊,還能去哪兒呢?

還是希望煙臺能發展起來,或者倒退回去,總之能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再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就好,經濟排名這東西,留給青島自己玩去吧。


小言詹詹

兩個城市雖然看起來稟賦差不多,相鄰而居,實則差異巨大,反映到發展速度和城市地位上就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要逐條分析兩地的細微差異,顯然篇幅過長,概略地講,煙青從地名,區位,資源,城市構造和機能,乃至海岸稟賦和氣候上都有很大差別。

從地名來看,兩者就存在上下之分了。青島無疑是要優於煙臺,雖然煙臺也挺出名的,青島要在國內外更響亮一點。

區位上,煙臺向北面朝渤海,相對簡單平直的岸線,隔海相望一百公里以外的,是自成一體東北板塊。青島南面向著黃海,不遠處就是東海了。位於長江沖積帶和黃河淤積區中間非影響區。並與南上海,北京津兩大都市群等距離呼應,千八公里距離,可以說很理想。具有良好的港口條件。另外東西方向上地處膠濟線東端,海鐵聯運結合點,服務內地比煙臺港便利多了,尤其是在大開放的時代。

城市資源上,兩城貌似相近,實則也有天壤之別。山海城佈局上,青島基本上屬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煙臺是背靠大海、春暖花開(冬寒窩雪)?青島擁有眾多自然形成的優質沙灘和灣岬相間蜿蜒曲折的海岸線,獨享一個大小合適的膠州灣,增加了多少公里面朝大海的花開之地可想而知。青島沿海而建形成灣區而不顯狹長,煙臺沿海而建卻成東西一線,後者妨礙了城市機能生成。沙灘的重要性看似不大,實則不小。

從城市構造和機能上來看,青煙之間早就差異很大了。前者就是為成為城市而生的,不為管縣;後者則是地區行署辦公之地,下轄17縣,並且是由萊陽遷入。可想而知,兩地城市構造上和城市機能上,青島有先天優勢,煙臺是後天形成,有差別是自然的。

還有氣候的差異和旅遊資源的品質都像差距大。可以說,計劃經濟年代拉平了地區差別,開放年代才能體現出城市真正的不同。煙臺臨沂濰坊等能從一個地區行署發展成這樣算得上成績優良,下一步的發展需要有全國影響力的中心城市趕快崛起來帶動。青島越強越有利於這一片的發展,目前青島房價補上了與其他同級別城市間的一部分差距,預示著這一天正在到來,全域統籌發展的結果將會越來越顯現,並向周邊擴散。


曾經滄海85707291

我是煙臺人,對於煙臺有一定的瞭解,之前也在青島呆過許多年,對青島也算是瞭解吧,所以可以簡單說說為什麼同樣位於山東省內,同樣是沿海城市,但是相距不遠的煙臺和青島差距這麼大。

很多人會追溯歷史原因,比如青島曾經被德日佔領,城市建設上更西式更合理,基礎更好什麼的。被帝國主義佔領時期的建設(特別是膠濟鐵路),的確讓青島在許多方面優於煙臺。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煙臺與青島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改革開始之後兩個城市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

煙臺與青島之間的差距正是在改革開始之後被拉開的,其中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比如從地理上看,煙臺(主要指以芝罘區為中心)向北面向黃海,對面有大連,兩邊有威海、龍口等,港口在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優勢。反觀青島,雖然旁邊有日照,向南有連雲港,但是其面向開放的黃海和東海,在進出口的吞吐量上就有優勢。港口帶動城市發展可是一種重要因素,這一點上青島佔有優勢。

在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上,青島路子走的很對。當年煙臺的許多大廠,比如自行車廠、罐頭廠、棉紡廠都倒閉了,新的大企業卻不多。青島則不一樣,海爾、海信等一系列企業的崛起對於帶動青島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品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外交流,特別是舉辦大型會議和賽事的推動。煙臺在1997年舉辦了第二屆APEC國際貿易博覽會,這場博覽會讓煙臺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改變非常大。此後,煙臺就很少舉辦大型會議和賽事了。反觀青島,大型會議和賽事不斷,特別是奧運會分會場的設立,對於青島走向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

以上也只是眾多原因中的幾個吧,總是今天的青島已經拉開了與煙臺之間的距離,而且這種差距會越拉越大,這是現實。


古生物探索

因為什麼呢?因為濟南,對,就是因為山東的省會濟南。其實好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山東的省會是濟南,甚至還會想到可能是青島,為什麼濟南作為一個省會城市會變的如此尷尬?不僅經濟排在青島煙臺之後,知名度還如此低?這個問題跟平凡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好聯繫起來的話答案可能就不一般了,因為之前濟南好幾任的市長都是青島膠東幫的人,濟南市長拿著濟南的錢去發展青島了,所以說煙臺幹不過青島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還有個省會無私奉獻。呵呵


biubiu202457494

個人認為主要三點:

第一,青島底子好,德日佔領時期為青島奠定了工業基礎和實現了較早的城市規劃。促成了近現代城市發展的雛形早,知名度高。

第二,地理位置好,青島南朝大海,氣候和地理位置都要好一些。這一點德國人老早就看的很明白。

第三,青島是計劃單列市,財政直接對口中央,經濟上不受山東濟南的盤剝,有自主的話語權。


過客40680936

1860年開始是煙臺遠勝青島,過了50多年以後19几几年開始超過煙臺,過了50年如果煙臺不是把即墨和萊西劃給青島並把威海分出去,煙臺肯定又超青島,走著瞧,20几几年肯定會再分高低,這就是歷史!永遠是波浪起伏向前發展。


手機用戶62174023069

思想和交通限制了煙臺的發展。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城市規劃混亂無序。海上交通不如青島,鐵路交通被青島限制,青島鐵路分局煙臺鐵路段。道路交通,更不用說,可以說這幾年駐足不前,高速里程沒有顯著增加,北方沿海更加突出,沒有軌道交通,公交車還在用垃圾的市民卡(這個卡充值,辦卡能累死,週末還不上班,一群老頭老太太排隊,年輕人都懶得用)。雖然增加幾條城市道路,但是北馬路,南大街,青年路,機場路等東西南北主幹道交叉處沒有任何高架橋,上下班高峰期能堵死,一場雨,能堵成狗!換言之,就是煙臺的行政效率的體現…


李大康的

我想說怎樣把煙臺變成真正的大港口城市,以下幾點是我的幾點建議

1.從芝罘島連接開發區山後初家有20公里的大海港。

2.或者從芝罘島連接崆峒島修一個10公里的海港。這1,2兩海港都能停靠任何貨輪。

3,修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連接大連至東三省。

4,再修一條更長的海底隧道連接韓國。

5.煙臺必須像香港或深圳一樣(類似)獨立發展,因為煙臺的地理位置南面沒有青島港輻射濟南等內陸大城市,北面又讓天津截了北部城市,所以,煙臺必須獨立發展,而且是城市發展思想為主的。

6,煙臺必須是以民富(像北京,深圳類似)的發展思路為主的發展模式。

7,煙臺必須以消費內陸和進口型發展城市建設(中國新型經濟前提下,用人民幣購買資源也是利國利民),讓內陸人與外國人找煙臺銷售產品的思路。

8,煙臺現在的發展模式完全是錯的(以農民與工人為主的產值發展模式),表面GDP是全省第二,但民窮市也不富,城市形象就沒有了,如果煙臺人按這種模式發展下去永遠站不起來,山東人也站不起來,煙臺人更幫助不了山東內陸城市和農民。因為煙臺人沒錢買他們的產品和農產品,更因為煙臺人自己生產工業產品與農產品還要與內陸城市競爭,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還有好多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說煙臺與威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不同於大連,因為大連還肩負著東三省的港口進出口的重要作用。但煙臺沒有這種負擔,山東也不需要煙臺港口進出口,而且煙臺又不是內陸沒有出海口的城市。所以,煙臺完全可以獨立發展一種新模式,新社會主義模版掌上名珠般民富市強城市。其實就是一個方向性問題,就是國家一句話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