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一些原則,它既包括一些技擊的基本方法,也包括一些戰術和利用地形地物的要點。因此,在過去可以說是不傳之秘。

原文

須知人無傷虎心,虎有食人意,戰時不狠不毒,無拳可出。其視對手也,則應打人如走路,看他如蒿草,不可怯敵。其招須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墮字,手起如鋼銼,手落如鉤竿。

若論戰法交手,應心為主,眼為帥,手足為先鋒。不貪不欠,不即不離。膽大心細,面善意惡,靜似書生,動如雷鳴。彼剛我柔,彼柔我剛,剛柔相濟。進步發拳,先佔中門,佔左進右,上右進左。肘不離肋,手莫離心。束身而起,長身而落。隨高就高,隨低就低。遠發足手,近加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陰,左右兩肋並中心。發手莫有形,身動勿顯勢。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昔四明道祖曾問道,先賢雲:打法先上身,手足齊至方為真。身似游龍,拳打烈炮,遇敵好似火燒身。起無形,落無蹤,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憑後足蹬。進退旋轉靈活妙,五行一動如雷聲。(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風吹浮雲散,雨打沉灰淨,五行合一體,放膽即成功。

若戰則兵行詭道,求天時、地利、人和之會。應背日月而立,順風而站。遇泥莫淌,逢冰莫戰,窮寇莫追。至林緩進,見石則隱,隘谷、大澤、死巷、袋地勿入。人眾則倚山靠壁,邊打邊行,近取其首,伐其元兇,退斷其後,莫遺可乘之機。故曰:戰者生克侮乘破合之法也。

[釋義]

須知人無傷虎心,虎有食人意,戰時不狠不毒,無拳可出

與敵人相遇應時刻保持警惕性,即“身上掛著意”,而不可處於散漫懈怠的狀態。兵家以取勝為根本目的,因此在交手時,不可留情,不可過於“正大”,如宋襄公婦人之仁之戰法。

其視對手也,則應打人如走路,看他如蒿草,不可怯敵

臨陣緊張是人之常情,周身處於戒備狀態,全神貫注,發出整力,這是正常的臨敵狀態。但是,如果周身肌肉緊張,四肢顫抖,大腦一片空白,則屬於一種過度的緊張。積極的緊張是使身體處於戒備狀態,一觸即發。而過度的緊張卻可能使平時的技術得不到正常發揮。所以,技擊家應培養在臨敵時具有一顆平常心。“打人如走路,看他如蒿草”就是對這種心理狀態的形象比喻。此外,“打人如走路”的另一含義是強調在行進中搏擊而不是死站在一個地方打鬥,這是本門的一個重要特點。

其招須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墮字。手起如鋼銼,手落如鉤竿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五行拳在行拳時強調起落要分明,“未起如摘字”是通過以人們摘高處的東西(如用竹竿挑下牆上的畫)來幫助初學者體會“起”時的周身發力。“未落如墮字”則是強調整體的下墮。(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手起如鋼銼”是向前上方發力,“手落如鉤竿”是向後下方發力,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強調手起也打,手落也打,手不虛伸,手不空回。

若論戰法交手,應心為主,眼為帥,手足為先鋒

“心為主”即以心為君。五行拳講究以意為先,意到力到,其中的意便是心意。“眼為帥”是用眼來指揮手足,不是眼隨手動,而是手隨眼動。最終做到眼到、意到、力到。

不貪不欠,不即不離

貪則過,欠則不及,這不僅指的是肢體運動時外形上的過與不及,也包括髮力的過與不及。過則易為敵所乘,不及則不足以殺傷敵人,最佳的發力是隻使五成力。”

“即”是過於接近,“離”是與敵分開。過於接近則缺乏節奏,過於分離又會失去戰機。因此,應準確把握距離感,作到不即不離。

膽大心細,面善意惡。靜似書生,動如雷鳴

膽大則敢於深入,敢於用招,敢於發力。心細則避免莽撞,能夠辨清對手的真偽。

面善則柔若處子,靜似書生。從而對外可以麻痺對手,使之放鬆警惕;對內可使自己身體放鬆,便於實施突然襲擊。意惡則動如猛虎,勢若雷鳴,敢打敢拼,從氣勢上震懾對手。

彼剛我柔,彼柔我剛,剛柔相濟

五行拳屬於內家拳,強調後發制人。對方剛猛,我以陰柔化之,消暴戾於無形;對方陰柔,我以剛猛克之,如快刀斬亂麻。剛柔相濟,陰陽交替,生出無數變化,使對手防不勝防。

進步發拳,先佔中門,佔左進右,上右進左

上步要搶佔中宮,佔了中宮便可輕易地將對手發出。如果我由偏門而上,則我向左上步,便以右手攻敵,向右上步,便以左手攻敵。

肘不離肋,手莫離心 (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肘宜下墜,既易於護肋,又利於發力。在一般情況下,將手置於胸前,使之位於身體的中部,便於上下防護,也便於發動進攻,例如三才式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束身而起,長身而落

束是收縮,長為伸展。起時使肢體收攏而聚氣,落時肢體伸展以發力。

隨高就高,隨低就低

這裡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在實戰中,要根據自己身體當時所處的位置,就近選擇招數和發力部位,切勿捨近求遠;其二是不要與對手頂力硬抗,而應順勢借力,施用柔化之法。

遠發手足,近加肘膝

太極拳中也有“遠用手,近用肘”的諺語,意思均為根據敵我之間的距離,選用適當的身體部位去打擊對手。

上打咽喉,下撩陰,左右兩肋並中心

咽喉、陰部、兩肋和心口為人體的薄弱部位,應為主要的攻擊目標。當然,人體的薄弱部位不止這些。

發手莫有形,身動勿顯勢

作戰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隱藏作戰意圖,“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然而一些初學者在攻擊對手時喜歡虛張聲勢以恐嚇對手,或作勢蓄力以增加打擊力量,這些都會過早暴露意圖,延長攻擊時間,給對手以可乘之機,可謂是一種拳病。

昔四明道祖曾問道,先賢雲:打法先上身,手足齊至方為真

一些初學者在格鬥時,對於對方的發招喜歡先縮身躲過,再蓄力還擊,這本身是一病,它會嚴重地影響發力效果,失去很多戰機。而“打法先上身”,便是反其道行之,通過身體前上來有效地防禦對手的攻擊,同時攻防合一,打擊對手。當然,其中的具體方法,還須口傳心授,由訓練中獲得。 (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手足齊至是發力的訣竅之一,手快則易折,手慢則力被憋回,這些需要在訓練中加以體會。

身似游龍,拳打烈炮,遇敵好似火燒身

五行門的身法強調龍身,在三才式中便可以看到,後面更高的武功——龍形身法,體現得更加突出。龍形的身法既靈活,又便於發力。

“拳打烈炮”是形容出手兇猛。五行拳在格鬥中能夠很好地體現這一特色,但在五行門更高明的拳術中,則逐漸向輕靈、飄逸演變。

“遇敵好似火燒身”是用人在被火燒時所發出的彈抖勁,來形象地比喻周身發出冷勁、激靈勁。

起無形,落無蹤,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憑後足蹬

“手似毒箭”喻出手冷脆狠毒,“身如返弓”形容周身整力,而所有這些力量的源泉出自後腳的蹬力。

進退旋轉靈活妙,五行一動如雷聲

儘管五行拳中有發聲,但是這裡的雷聲是喻其出手兇猛,硬打硬進,有雷霆萬鈞之力。

風吹浮雲散,雨打沉灰淨,五行合一體,放膽即成功

五行合一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以五行拳招組合,打組合拳,發混合力;即其二是指心肝脾肺腎這內五行合一,周身較出整力。

若戰則兵行詭道,求天時、地利、人和之會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兵行詭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可固執,切勿拘泥。此外,應求得天、地、人三者合一,方能勝算在握,百戰不殆。

應背日月而立,順風而站

格鬥時背日月而立,是避免日月之光芒耀眼,順風而站是防止風沙迷眼。

遇泥莫淌,逢冰莫戰,窮寇莫追

泥地、冰雪極滑,不便於蹬腳發力,也不便於遊走,因此儘量避免在這種地方作戰。

對於潰敗的敵人應留一個供其逃生的口子,然後從後面掩殺,這樣可以避免敵人在絕無退路的情況下,背水一戰,作困獸之鬥,加大我方取勝的代價。

至林緩進,見石則隱,隘谷、大澤、死巷、袋地勿入

在追敵至密林時,應緩慢地搜索前進,以免遭敵暗算。還可以將身體隱藏於石頭後面,觀察敵情。隘谷、大澤、死巷、袋地皆為死地,不可輕入。

人眾則倚山靠壁,邊打邊行,近取其首,伐其元兇,退斷其後,莫遺可乘之機。故曰:戰者生克侮乘破合之法也

一人對多人時,應背靠山岩、牆壁,以減少被敵人從後面偷襲的可能。一邊搏鬥,一邊運動,尋機逃脫。或者,擒賊擒王,攻敵所必救,從而以進為退。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交手要訣”是五行拳臨敵時遵循的原則,這裡有給你點竅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