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泰安依山而建,可以说没有泰山就不会有泰安这座小城。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城市也会如此布局,但像泰安般和一座名山联系的这样的紧密,想来不会太多。

初来泰安,只是为了登上知名的泰山,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对小城的认识,只是临山而立,彷佛不过泰山脚下的一座客栈而已。万没想到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不再是个过客,而是为它驻足,溶入了这座小城,娶妻生子,日日与泰山相伴,品味一个城市的味道。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清代的魏源在《衡岳吟》里说“恒山如行,岱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衡山)独如飞”。泰山像一位尊者,领群山而稳坐,吟吟而笑地守望着脚下这座小城,又像一位长者关怀地护卫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泰安之名源自“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意国泰民安,近几年也有学者提出把泰安市改成泰山市更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却一直未被采纳。

清晨,小城从夜色的怀抱中逐渐醒来。从天朦朦亮一直到七八点钟,山路上满是晨跑的队伍,其中隔三个差五个就有手持盛水器皿的,他们既是为了晨练,也是为了掬一桶清泉,闲时泡茶来用。你若有幸到市民的家中闲坐,没准儿好客的主人就会沏了茶,请你品过一口后,他才会意蕴深长地告诉你:“这可是山泉水呢!”神情间充满了对大山的感恩之情。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山高城低,越向上走,从小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的人就越来越多,逆势而上,熟人见面总是这样寒暄:

“今天到哪儿啊?”

“到经石峪”

“怎么前几天没见到你啊?”

“这几天出差了”

似乎只要不离开这座城市,不刮风不下雨来这里登山晨练就是天经地义一般。晨练的方式有很多,但泰城的人们更多选择了能够和山走的更近的方式。清晨走进大山的怀抱,或到万仙楼,或到经石峪,松柏之下,寻一片开阔僻静之地,踢踢腿、伸伸腰,晨钟鸟鸣间涤荡了心胸。

一回,两回,三回,渐渐地,我也迷上了这种健身方式,因此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彼此戏称为山友,取因山结缘之意吧。每天下山的时候,我总会遇到这样一位老人,着一身素色传统宽大衣衫,背着不大的背包,里面伸出个音响,总是播放着七八十年代的老歌曲,往往还没有看到人,先听到了声音,就知道又是这位老先生了。更有趣的是他每次都是倒退着着上山,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令人生羡。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来泰安旅游,外地人其实很难吃到地道泰安风味的早餐。只有在本地人的指引下,才能真正领略一番。走进一间铺面不大的餐馆,生意却着实火爆。里面的情景有些像自选柜台,朋友冲里面喊:“两碗糁”,就有一位师傅左手拿了一只空碗,右手抓了一个鸡蛋,熟练地在碗沿上轻轻一磕,顺势把鸡蛋打入碗中,用一把硕大的勺子在沸腾的汤锅里盛出一勺稠糊糊的汤来,浇到盛有鸡蛋的碗里,鸡蛋立时飘了起来,成了蛋花,旁边放有葱、姜、盐、胡椒粉等一排各种调料,自己可以各取所需。主食备有油条、煎饼、单饼和花卷等,外加一碟牛肉。我以为油条与它最是绝配。待到你坐下来细细品味,才会惊异于这种叫做糁的汤之美味,这个“糁”字在这里读作(sa),字典里并没有这个读音,不过这并不阻碍人们的约定俗成,其实说它是一种粥更为恰当,主料是鸡丝和麦仁、面粉,辅以各种佐料,工艺颇为精细,吃起来确实是开胃健脾,不愧为香喷喷的美味上品泰安名吃。

来到泰安,不能不吃煎饼,上山的盘道上,有很多卖煎饼的,很容易吃到。煎饼是摊制而成,薄薄的像一张张的黄纸,叠起来夹上小葱或者大葱蘸酱,吃起来格外的香甜。“吃煎饼、卷大葱、香喷喷、赛油饼”的民谣,形象说明了煎饼在泰安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上世纪30年代,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泰安期间就曾专门考察过泰安煎饼,并写了一篇文章,称煎饼为很好的军粮。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泰山赤鳞鱼算是当地最为珍贵的特色美味了。这种鱼在阳光下通体透明,略有金黄色,故名赤鳞鱼。只生长在泰山的山涧溪水之中,故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据本地的《史志》记载,“赤鳞鱼是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御膳中的珍馐佳品。”关于这种鱼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泰山脚下有个男青年为人善良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天,母亲得了重病,听人说只有山上的人参可以救治老人,便到山里去寻找,历尽千辛万苦,后来遇到一位前年人参化成的姑娘的帮助,得到人参救了母亲。后来人参姑娘又给他一些人参去救治村子里的穷苦病人,二人后来相爱了,村子里有个凶恶的财主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杀害了青年,假扮青年想去捉住人参姑娘,但被姑娘识破。可是心上人已经被害,姑娘伤心欲绝,眼里流出的血泪落入溪水中,便成了日后的赤鳞鱼。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还有一道当地名菜叫做“泰安三美”,第一次吃我还闹出了一个笑话。服务员端上菜来,报了菜名,当地的朋友示意我尝尝,我当仁不让爽快的吃将起来,所谓“三美”不过是白菜清炖豆腐,白菜是北方冬天的主要青菜,这里并没有吃出其他的味道,倒是这豆腐与别处的不同,细嫩绵软的很,我一连吃了几口,甚至汤也喝了几口,却只见“二美”,我把目光投向朋友,然后又扭过头去问服务员:“不是三美吗?怎么只有白菜和豆腐啊?”大家笑了起来,却原来这汤中的“水”竟是第三美了。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如果到城郊走一走,会见到许多本地的房屋,大都是由泰山石建成的,工匠们并不是把石头凿平了再用,而是直接把较为光滑的一面朝向外面,不规则的朝向里面,再在里面填充碎石,于是就把房子建好了,甚至更为夸张的是竟然用河道里的鹅卵石来垒院墙,而墙体却很坚固。不过现在泰山石已经成了一种观赏石,做为镇宅之宝,被摆在客厅、书房了。坦率的说,泰山石作为观赏石并不能算做上品,不过因为它承载了华夏太多的历史和文明,泰山石的内涵和寓意就更加丰富了,泰山石敢当的故事便流传甚广。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夜幕垂城,把酒言欢之际,一位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朋友总是在开始举杯之时,洒将杯中的些许酒来,最初总是不解,后来才明白,他是在敬奉泰山,这或许代表了泰安人民对这座城市和这座山的感情吧!

品味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