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最需要警惕什么?

从“商誉”谈起

腾讯最需要警惕什么?

自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浪潮,上市公司并购活跃度与交易额一路飙升。虽然2016年A股并购市场遭遇史上最严监管,并购数量同比减少,然而并购规模依然延续增长态势,2016年全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金额达到2.39万亿。2017年以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结构性改革任务,并购作为产业整合和升级的最佳方式再次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在此背景下,商誉伴随着并购大潮日益成为财务报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产。

商誉作为一种能够使企业未来获得超期盈利能力的资产,其公允价值难以计量,它的价值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公司过去经营过程中的积累与并购的溢价。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并报表实现的商誉包含并购之前被并购方的“自有商誉”,以及并购后上市公司与被并购方双方的协同效应产生的商誉,同时包含“好感价值论”体现的“自创商誉”。

在现实并购重组活动中,合并方看好标的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并购整合带来的经营绩效,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现实企业合并的支付对价通常有较高的溢价倍数。然而,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与有关研究可知,许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付过高溢价,而并购产生后效果并不理想,标的公司业绩不如预期,甚至出现大幅下滑,巨额度商誉面临商誉减值,而商誉减值意味着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

“投资”是腾讯的一大杀器

腾讯最需要警惕什么?

如果单从资产构成角度来看,认为腾讯是一家投资公司不无道理,因为在其资产构成中,长期和短期权益类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高达55%,并且腾讯的投资多而分散。这样的话,商誉资产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将使腾讯未来的资产负债表积累较大的商誉资产风险。公司在2016年末累计商誉资产余额为229.27亿,虽然占总资产比重并不高,但是却有扩大趋势,腾讯管理层还需注意这点。

被投资公司的商誉减值是腾讯的真正隐患

腾讯最需要警惕什么?

我们来看一下腾讯投资的A上市公司的一个并购项目。2015年公司公告称,拟以人民币7.56亿购买某公司70%的股权。可是,这家公司仅仅成立一天,是一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壳公司。也就是说,这家刚刚注册一天的公司,A公司就给其超过10亿的估值,用7.56亿收购其70%(700万)的可辨认资产,形成溢价差额高达7.49亿的商誉资产。

以如此高的溢价来收购刚刚成立一天的公司,并将所支付的溢价作为商誉资产对待,这不符合任何国家的会计准则。资本的本质是增值性,但是这种增值性必须是一种已经证明的增值性,它必须以过去的交易业绩作为支撑,一家刚刚注册一天的公司哪来的业绩来支撑其溢价呢?这种商誉资产就构成了A公司未来的隐患,而腾讯最近两年的并购活动中,到底有多少类似A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得而知,这也形成了腾讯这家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未来隐患。

当然,腾讯基于“社交关系”所建立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与行为依赖,同时形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目前其市场绝大部分在中国。也就是说,其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若能消除由于被投资企业商誉问题带来的隐患,腾讯也许会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腾讯的未来想象空间还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