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忘了初心,方能得始終”

概念溯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最近幾年流行的話語,他的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做事情,若始終保持當初的信念,一定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至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的起源,有人說來自劉強東,當然是玩笑話。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大華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第十九卷:“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佛經認為,所謂“初心”、“初發心”就是自踏入佛門,心中所秉持的那顆當仁不讓的求法向道之心、成佛利生之心,只有具備這種初心,大家才能成為同道之人,一起穿越生與死。

對於基督徒來說,初心指的是當初確實的信心,《聖經》約翰一書,第2章24節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表達的基本也是與佛經相似的意思。

為何“忘了初心,方能得始終”

“初心”總是要“放棄”的

今天的人也特別喜歡講“不忘初心”。而事實上,“不忘初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甚至有時候,只有忘記曾經的初心,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始有終。因為,當初你發初心的時候,由於你當初自身能力的有限,你可以選擇的範圍並不大,所以比較容易堅持。而隨著個人社會閱歷的不斷增加,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機會也在增加。你會發現你要堅持當初的想法就很難了,為了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所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所以“不忘初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這裡的成本概念不是“會計成本”,而是“機會成本”,人的行為並不受“會計成本”的影響,而是受“機會成本”的影響。所謂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甲,就得放棄乙,而你放棄的乙就是你選擇甲的成本,你放棄的東西的價值就是成本,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堅守初心是有成本的,你選擇堅持做當下這份公司的代價就是你放棄了許多本可以跳槽到其他單位的機會成本。

其實,我們年輕的時候花大量時間學習不同的課程,參加不同的社會實踐,找不同的工作,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哪個職業能夠給我們帶來最大收益,能滿足我們自身的內心需求,同時付出的機會成本又是最小的。你今天所能選擇的職業,只是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選擇一個大多數人都認可的職業範圍。事實上,你無法決定自己的機會成本,你的成本是由別人決定的,是由你周圍的環境決定的,是這個社會給予你的,你給自己設定的擇業標準就是選擇的機會成本,你的選擇肯定是機會成本最低,興趣最大,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中收益也最大的職業。

為何“忘了初心,方能得始終”

騰訊戰略性選擇“放棄”一些領域作為最高代價是正確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同樣需要戰略性的放棄一些東西,不要想著什麼都去做,如果那樣的話,只會什麼也做不成。我們黨的歷史上就有過“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口號,既想“幹得多”、又想“幹得快”、還想“幹得好”、最後又想“省錢”,說到底是不懂得“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的原理,事實上四者兼顧是根本做不到的。對於一個國家、企業來說,有時候要審時度勢的放棄其他選擇,堅守對自己最有利的、自己最擅長的。

騰訊最擅長的領域就是“社交”領域,為了社交領域放棄其他領域,這就是機會成本,放棄的其他領域就是最高代價,這種代價的付出是這個社會給予騰訊的,騰訊只是順勢而為而已。況且,騰訊的“資本+流量”策略並不是真正放棄這些領域,而是用投資使這些領域的佼佼者,使其成為自己的盟友。

而事實證明,騰訊該戰略實現了其利益的最大化,目前騰訊市值已經高達3.89萬億,比上市初期市值增加了380多倍。其實,騰訊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做其他業務,只是最終都失敗了而已,騰訊微薄、朋友圈、QQ聊天室都是其中失敗的案例。騰訊花費巨大代價證明,儘管市場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但是“鵝廠”不是萬能的,在許多細分領域自己的專業度是遠遠達不到的,必須放棄。對於騰訊而言,社交領域是騰訊立足的根基,而其他業務相對而言都是以社交為基礎的流量留存與變現,戰略性的放棄這些行業,用投資取而代之不失是一個最優策略。

為何“忘了初心,方能得始終”

總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都要有自己的取捨,只有忘了初心,才能最終堅守初心,而這個初心就是看清世界潮流,順勢而為,選擇最適合個人發展的職業,選擇企業最適合的業務。只有這樣,企業與個人才能夠得到始與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