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民間借貸這種民間自發性行為本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債務人可以鑽很多的空子來坑人、騙人、訛錢。

如果不多留個心眼,說不定真的要被人陷害。

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圖自網絡

對普通人來說,借錢最大的保護措施就是寫借條,你有沒有想過,很多人賴賬就是先從借條下手的,他們會讓你要債變得十分空難,有時候甚至是有苦說不出,甚至有時候錢都要不回來。

以下2例,是司法實踐中確實被坑了的債主的真實經歷,每個人都要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才行。

注意:借條上的這些字,最容易出事。

NO1:身份證上的字。

2016年,債主陳平(化)將債務人王文(化)告上法庭,要求其償還欠下的本金加利息25000。

沒想到是遭到王文當場拒絕:我是一個文盲,根本不會寫字,借條上的字不是我籤的,借條上的名字是王文,而我叫做王雯。

身份證拿來一核對,確實,根本不是一個字。身份證上清楚寫著王雯二字。

如果你在債權債務方面有法律問題需要諮詢,可以申請成為羅爺法Boss的入門會員。

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圖自網絡

這成了整個案件一個盲點,在場被告人堅決表示自己根本不會寫字,也沒有借過錢,借條上的借款人王文跟自己並沒有任何聯繫。

因為這一個字讓案件演變的更加複雜,如果說原告陳蘋在這個時候拿不出決定性的證據證明,那麼這次糾紛很可能就要演變成一場“冤案”了。

還好陳平想起被告人有做過筆錄的經歷,在拿出筆錄和警官的證言後,法官再一次詢問借條字跡是否是本人所寫。

被告王文當即承認,是本人所寫。

案子因此圓滿解決,但沒有如上證據證明,原告很有可能就拿不回錢了,所以借條上的字,名字中的某一個字或跟身份證上偏旁不同但讀音相同,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賴賬點,大家要特別注意這些字。

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圖自網絡

NO2:多音字。

楊某人,借了黃某20萬元,到期後,楊某人歸還了6萬。

但是有意思的是,楊某人很狡猾,在還完第一次的6萬塊錢後,他強烈要求重新再打一張條。

當時楊某打條內容為:“楊某借黃某20萬,今還欠款6萬。”

到期後,楊某這樣解釋:借條意思為,我借了他20萬,hai欠了6萬沒還。

事實上是楊某借了20萬,只huan了6萬。

根據相關法律:2018,借條上只要出現這2個字,借條秒變一紙空文

圖自網絡

因為這個“還”字,剛好就是個多音字,楊某這樣解釋,貌似也沒錯。

案子當時陷入了糾紛,眼看原告黃某就要被冤枉了,還好當時黃某拿出了其他作證,站穩了對方還欠自己14萬的事實。

借條上冒出個多音字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一個字不一樣的音意思完全不同,最著急的是兩個意思截然相反,那麼債務人就會有空可鑽。

不過,當事人也不必太緊張,很多案子最終也因為證據足夠力證了欠債人的欠款事實,只是儘量要規避這樣的一些問題,這樣整個借貸才會沒有那麼多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