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綜也陷入回聲室效應?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 烹小鮮,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

discover the new value of entertainment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導 語

人人都在喊創新,創新才能發展,而創新卻陷入死循環,玩得風起雲誦的“偶像”養成如同個性化定製的“算法推薦”。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受眾體系下,每個題材拿出來好好玩都能玩出新意,熱上好一陣子。然而延續週期的時長卻十分令人唏噓,炒熱度永不過時,觀眾的記憶也十分有限,被塑造得越來越短的觀眾記憶與衰竭的節目熱度一起,將整個市場演繹的栩栩如生。

作者|李大刀

來源|影視Mirror

爆款節目年年有,唯獨近幾年最火爆,也聲勢最高。無論是《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中國有嘻哈》,還是近期的《這就是街舞》、《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每一個爆款後面都有同款類型的節目緊跟其後,網綜自制劇難逃“繭房”,深陷綜藝模式的“回聲室效應”,滿屏都是同一個味道。

如果要給2018年上半年的偶像養成類節目給出一個成功的定位,無疑是宣揚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弘揚正能量,越紅越好。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兩部作品都在“培育”偶像,唯一不同在於,一個主打男團,一個主打女團。《偶像練習生》燒熱了男團之後,《創造101》迅速點燃了女團。

“回聲室效應”是傳播學中的概念,諸如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個性化閱讀推薦,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然而,個性化推薦,在有效降低讀者閱讀成本的同時,亦可能使讀者畫地為牢,甚至還會形成一種“回聲室效應”——我們所獲取的一切信息都在支持已有的知識與觀點。那麼,內容獲取便不再作開拓視野之用,你我反而會在汲取內容的爽感之中,收窄眼界,固步自封。

縱觀國內綜藝節目發展,國內電視臺從2007年以央視為代表最先開始開始引進國外節目模式,隨之則是地方電視臺的紛紛跟進。湖南衛視一直是引領引進與模仿的高手玩家,從早期引進《名聲大震》到選秀模式類型的《中國達人秀》,再到婚戀交友型《我們約會吧》,可以說都大獲收益。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隨後國內迎來一波引進熱,2011年的《年代秀》,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2013年的《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兒》,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各大衛視紛紛引進國外綜藝節目模式,不用絞盡腦汁“搬過來就能用”的模式,竟也大獲成功,收益不菲。

中國綜藝模式 萌芽初現迭代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平臺成為新的強勢內容傳播和共享端。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和互聯網的滲透率增強,部分人群更加偏愛通過網絡平臺觀看視頻,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網綜發展提供了土壤。

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網絡綜藝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網綜數量從13年的29檔上升到47檔,市場規模逐漸顯現。到2015年,網絡綜藝進入“迭代之年”,這一年,網綜在數量上穩步增長的同時,開始從“重量”轉向“求質”發展。2016年,網絡綜藝進入快車道,節目品牌與影響力大幅提升,引來了海量關注,讓網綜擁有了和傳統電視綜藝相匹敵的姿態,同時大製作平臺也紛紛開始佈局,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短暫的發展與過渡,從2014年的初具雛形到2017年,網絡綜藝進入超級網綜時代,市場規模的擴展,付費模式的成熟,大體量大成本製作的高投入等等,反映了網綜綜藝再次迎來新時代。

30年迭代發展 偶像還需“養成”

從小虎隊到快男超女,從TFBOYS、NINE PERCENT到偶像練習生、超級女團,近三十年來,偶像市場一方面反映大眾審美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記錄著中國偶像模式的迭代進程,網生內容出現激活了中國偶像產業的“造血系統”。

根據藝恩發佈《2018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偶像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演變,從最初的個人粉絲行為逐漸向系統粉絲經濟轉化,偶像選拔也從“草根化”轉向“練習生”體系。《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迅速點燃團體偶像的熱度,爆款頻頻,在這兩檔節目中突出的是團體的競爭,弱化了個人,“這標誌著中國的偶像經濟市場正在走向工業化的藝人培養系統。”

火爆2016年的各類音樂綜藝節目,滿屏的“好聲音”、“好歌曲”。“爸爸”第X季,“奇葩”第Y季,“跑男”第“Z”季,歸結起來,趨勢顯眼,橫向的同類節目大肆流行,縱向的綜N代已經後裔豐滿。

進入2017年,《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音樂類節目各種玩法從規規矩矩的演唱模式轉向邊跳邊唱暫時平息。到2018年,《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再到近期的《創造101》,偶像從單邊作戰轉向團體作戰,養成型陪伴方式這一新型星粉關係初具雛形。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養成類綜藝的興起絕非偶然,參照“韓團”與“日團”的發展,國內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中的養成模式其實是在二者基礎上的本土化借鑑融合。造星模式已然從經紀公司助推轉向互聯網養成,用戶成為造型主導。真人秀式的直接檢驗,大平臺持續的曝光渠道,2018年成了當之無愧的“偶像元年”。

孵化的“造血系統” “定製化”的寵兒

2014-2018年,中國綜藝市場規模從133億發展到2018年市場總規模達到331億,從2015年30%的增長率到現在21%的增長率,這一龐大的市場對於受眾而言僅僅只是一個數據,而對於市場背後的製作方來說,沒有人不想從中分一杯羹。

根據藝恩諮詢:《2018年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顯示,造星市場未來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造星模式將走向工業化,深度挖掘產業鏈的粉絲經濟將逐漸成熟,二是偶像養成周期將隨著質量的提升而拉長,三是“偶像雲”養成將佔主要模式。重金製作將偶像推向銀幕,剩下的都交給粉絲。

傳統的藝人孵化過程中,經紀公司佔據主導地位,粉絲只是在製片方引導下的跟隨者。近期火爆的兩款養成型節目,則是以“全民製作人”為概念,將男團、女團成員的晉級都交到觀眾手上,粉絲們在微博上呼號“救救孩子”“pick王菊”爭取票數,引發全民打榜、投票。線上的互動,線下的粉絲見面會,頻繁關愛等等,直接抓住了觀眾親手“培育”偶像的成就感。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在紛紛看好的“這是女團最好的時代”,《創造101》還是沒跳出模仿的前列,《創造101》跟韓國《produce101》可以說是雷同得很相似。韓國原版的《produce101》選秀的團體組合I.O.I、WANNA ONE在當時名聲大噪,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就解釋了“女團們”目前走得如此通暢。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網綜在短短的幾年發展中,可以說是各類題材逐步引爆。從親子類題材的節目火爆熒幕,再到音樂類節目出現,看似百變的類型卻緊緊圍繞著同樣的模式轉圈。“偶像養成”模式剛剛進入發展元年雖然已經風生水起,後續的發展有待我們繼續探究。

1

END

1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新浪看點|網易號|鳳凰網

新浪微博|企鵝號|UC頭條

网综也陷入回声室效应?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pengxx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