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一.IPO瘋狂吸血是短期陰跌的主因

如果要找近期市場下跌的直接主因,那當然是IPO的瘋狂吸血。要知道工業富聯上週三一天的交易量就佔到了整個上證指數的十分之一。

細數一下近期上市巨頭包括:醫藥的藥明康德1000億以上,工業富聯4000億以上,寧德時代估計也是千億規模,CDR戰略配售基金更是賣到了菜場。而且這種步調沒有放緩的意思,後續還有像人保集團等大量大型IPO排隊。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從資金邏輯來講,A股目前本身就是一個存量資金博弈市場,雖然有入摩之後的外部資金,但是總體承接能力有限。這也是為什麼相較於大盤與實盤,龍頭白馬要穩健得多。因為龍頭白馬中的一些股票是MSCI的重要成份股,近期海外抄底資金的加倉程度還是比較明顯的。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未來一段時間這樣的IPO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弱,但是不會暫停,這是因為在目前金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機構以貸款、信託等形式的融資受到的限制會越來越多。而股市IPO不存在增加金融機構風險的問題,這正是國家戰略需要股市發揮作用的時候。

再則目前IPO主體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希望之所在,其上市對於中國股市的長期發揮,對於A股內在機制的調整,國有資金的戰略保值都有著長期的意義,不可能為了平衡市場短期下跌而停止一個長期國家戰略!

最後不得不說的就是我在去年常提到的一個詞“事實性註冊制”。我們都知道此前一波的創業板行情是始於證監會宣佈推遲2年實施註冊制,可是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股市融資的根本戰略定位,而是希望市場慢慢適應一種比較高速持續的IPO。

隨著這種IPO的常態化,近兩年市場總體還是出現了一些非常明顯的變化。ST類股票徹底成了市場棄兒,莊股大面積減少,殼資源價值不斷下降,中小股市值溢價有所減少。這些都是長期趨勢,這些趨勢的意義就在於會縮小我們的投資範圍。

戰略經驗:ST股堅決不碰,莊股沒有可持續性,不可戀戰。賭重組成本收益比太差,中小市值沒有成長性匹配的股票,陰跌之路只會越走越遠。

二.樓市瘋狂是市場中期下跌的主因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其實無論是巨頭IPO,還是CDR的發行,從總的體量來說與股市已經積累的總規模來講也只能說是九牛一毛。真正讓股市形成這種持續下跌的原因還是樓市的高燒不退,從而造成的大量資金分流。目前樓市是全線上漲,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全面上漲,只是一線城市的樓市受嚴控稍差一點。回顧2015年至今,再一次深深的告誡了所有中國投資者,樓市長期靠譜,股市長期不靠譜。在不斷調控的措施下,一二手房形成了一種極為明顯的價格倒掛,搶到就是賺錢。然後這又造成了一種客觀的“飢餓營銷”效果,這種反差效應其實也是中國股市長期的短牛慢熊,因為只有快速上漲的股市才有一點點能力從樓市的嘴裡搶下一部分資金。所以中國股市的長牛之路註定坎坷,沒有二十年很難成功。

戰略經驗:樓市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是主導股市目前處在震盪市的關鍵因素!

三.牛熊主階段後,震盪是必然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從週期角度來講,牛熊主階段後,震盪是必然,原因其實根本不重要。

我的投資戰略第一條是好的股票應該有一個好的股價,第二條就是迴避熊市主下跌浪後,長期持股,沒有必要在意市場短期下跌的原因。

這裡跟大家講一個段子:男女相處過程中最浪費錢的事情是什麼?

答案就是送花!因為她看得上你,送花是沒有必要的。看不上你,送花也是浪費!

中國股市是一個強週期市場,一直以來延續著牛熊主升跌浪三年,總體震盪三到四年的節奏。我們現在就處在這個三到四年的震盪階段,假設結果註定,那麼中間的過程與理由就變得不重要了。這裡有一點結果反推的思維,在股市中是非常不可取的。通常人們投資是先買股票再找理由,這時人們會帶有選擇性的過濾信息。可是從大週期理論來講,這更像是一個經驗,也許經不起什麼推敲。

大家可能知道我專注醫藥板塊的投資,其中根本原因是因為我長期看好醫藥板塊的發展,技術原因是醫藥板塊標的很多,無論什麼行情都有機會選到能走出獨立行情的股票。可是真正讓我下定決定的還是投資經驗與教訓。在2010-2015年這五年間的A股陰跌之路上,只有醫藥股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報與安全感。

像2018年這種陰跌市,在那五年裡經歷的太多,雖然也有過深套,但是隻要是從基本面著手挑出的股票,最後就一定會漲回來。這也是我並不喜歡過多去糾結倉位的原因。因為它存在太多的負作用,頻繁操作,追求完美,結果到最後都不如死拿著一隻好股票!

戰略經驗:這種陰跌很正常,被套誰也不願意,關鍵是你的經驗與能力能否給你足夠的信心。

四.從未來的角度看

從未來的角度看,股市與樓市爭雄靠流動性,債市再無風平浪靜時,但是與股市關係不大!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這是一位終管客戶問我的問題,為什麼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目前,對於普通投資者,我肯定還是建議持有一二線城市房產為佳,即使有我的指導,也無法大概率的戰勝房價,因為我投資股市是從來不用任何槓桿的。而房產投資除了穩定之外,還可以用槓桿去放大收益。

可是我為什麼會選擇股票呢?因為房產的結局是80%以上的人最終還是會等來房價的崩盤,房子最終的結局一定是流通性與價格雙雙崩潰。

中國房產會崩潰嗎?當然會,因為世界經濟史中還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是沒有出現過崩盤的,中國為什麼就不會?那中國房產何時崩潰?誰能回答這個個問題不是神棍就是SB!

還記得前兩個月美股調整時,多少專家預言美股馬上要崩潰嗎?可是納指已經連創新高,我在之前的週報就說過預言對經濟危機時間的專家,之前起碼預測過100次以上。

中國房地產的總體戰略邏輯其實都握在XX手中,因為他控制著土地供應,同時也是整個房地產稅收體系的最大受益者。目前看到XX的戰略邏輯基本方向是:通過降低房產的流通性,達到一個保價保稅的目的。未來共有產權房、一二手房產價格倒掛,加強流通限制等都會降低房產的流通性,從而實現限制投資性需求的戰略目的。

如果順利,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會變成一個流通性很低的市場,這樣既能讓房產持有者賺得一個可接受的紙上富貴,也可以讓房產市場保持穩定,保住房地產的支柱地位。

承接上文論述,那為什麼80%的人會等來房價崩潰?因為房價一直上漲,賣房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不可接受的選項。未來房產流通成本高,難度大,試想一下一手房房價明顯便宜的情況下,除非二手房你願意折價賣,否則基本是沒有流通性的。主觀客觀上都讓我們一直持有房產,並一直等到房價趨勢逆轉的那天。當價格逆轉時,房產的流通性更是趨近於零!至於XX的如意算盤,在2008年那個戰略機遇期時就已經失去了一大半,未來我並不看好。

我個人選擇投資股票,除了個人因素以外,還有我看重股票的流通性。紙上富貴最終是絕大多數人的結果!

最近郭樹清發表了一段講話: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那就斷了很多金融機構的財路。所以朋友圈裡出現了各種解讀,為自己的高收益提供各種解釋!其實我很贊同郭樹清的說法,很多人沒有分析金融資產安全性的能力,那就按照這條準標準實行是沒有錯的。千萬別聽他們的鬼話,雖然市場會有一定的波動,但這種波動分析、底層資產分析、機構信用分析、公司財務分析都是很多投資者不具備的能力。這次講話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打破剛兌,給所有金融機構敲警鐘!

目前債市動盪,未來只會更加動盪,但是債市的動盪,對於股市並沒有實質影響,因為喜歡固定收益的人,最終還是喜歡那個承諾!

股市短期陰跌、中期下跌的主因及怎麼辦

股市應對策略

3000點攻防戰,我們的主體觀點是認為破3000點比不破3000點要好。破了3000點那麼不破不立,破了之後,市場往往會出現轉機,這時候才會有抄底資金和一些大規模的資金進入。此時調整就應該結束,這也就是所謂的不怕急跌怕陰跌。

至於持股上,現階段,如果是一些質地比較好,成長性比較好的股票短期下跌,完全不用驚慌,守住就行。但是如果是一些中小市值,又不具成長性的股票,尤其是已經長期處於陰跌狀態的股票,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回避,並及早止損,因為這種票就算是行情反轉也跟它沒有太大的關係。

補倉方面,3000點下方或者3000點、3020點左右,都可以緩慢地補,可以每週補、每月補。如果按點位補的話就3000點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