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三歲五個月,最近喜歡讓大人都聽他的,很霸道,怎麼引導?

邱名幸子

這個問題折射出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就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是比較過多的順從孩子,也就是說溺愛的成分比較大一些。孩子進入兩歲半以後,會進入一個逆反階段,他不太喜歡聽大人的指令。尤其是三歲到四歲期間,這一年的時間,孩子有一個完美主義的階段,也就是什麼都要聽他的,什麼都要圓滿的。比如說這個餅乾,如果掉地上一半兒,那剩下的一半兒他也不要了;這個蘋果被人咬了一口,那他就不要了;如果你不聽他的,那他就不高興了。這是孩子處在完美主義的一個階段。而家庭教育呢,一定是存在著順從和溺愛的問題。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可能他學會用語言命令其他人,也就說他會用語言控制他人行為,他在感受這個過程。如果我們可以跟孩子之前有約定,三歲五個月的孩子是可以聽懂我們跟他講約定,比如,他說“我們排隊走,媽媽在前面爸爸在後面,我在最後面,我數123停,你們就得停”。那如果你跟她做遊戲,之前要有一個約定,“現在我們都聽你的”,那就請您聽他的話,因為他把走路當成遊戲的模式在跟我們玩兒,這個遊戲是需要遵守規則的,如果你不遵守規則,他內心的完美就破壞掉了。我們可以跟他約定,“幾次你在前面,下一次我在前面,再下一次爸爸在前面”。用這樣約定的模式跟他互動,慢慢的讓她知道,有的時候他可以做主,有的時候爸爸可以做主,聽爸爸的,還有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時間久了以後,這個孩子就不會一直要求別人一定要聽他的。



對於那種無禮的要求,無理的行為,如果孩子依然堅持,那就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態度了。比如說家裡已經有了一輛很大的車,這個孩子就要再買一輛,那我們是堅決不同意的。如果他哭,那我們允許他哭,他哭的時候告知他,“我知道你想買那個車,我不給你買你感到傷心,對嗎?你很失望,對嗎?”讓他哭就好了,哭一會兒,哭完之後我們來溝通。繼續說,“我知道你想要那輛車,你得不到,所以難受對不對?”他如果說好,我們再引導他“因為家裡有一輛一模一樣的、功能一樣的車”,如果他對家裡的那輛車已經不感興趣,“我們回去以後把這個車改裝一下,我們一起努力改裝一下試試看,他是不是有別的功能啊”。這樣呢,我們就慢慢的處理了這個問題,等於處理了孩子的情緒,引導了孩子處理問題的一些方式。他才能慢慢的學會,聽別人的話,不是自己想怎麼做,別人就得應和他。如果我們父母長期的和孩子發生這種霸道行為的話,未來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暴力型的,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通過武力去解決問題的孩子,情緒可能會越來越暴躁。所以想引導這樣的孩子,我們就要先學會傾聽他的內心世界,處理她的情感,接著引導他學會允許別人說話,也允許其他人參與。慢慢的,孩子的霸道的行為也就調整過來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孩子到了三歲,自主意識開始發展,很多時候喜歡嘗試“自己做主”、“我說了算”,這時候孩子迫切地希望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們經常說的話是“我長大了”、“我不是小寶寶了”,通過讓大人聽自己的,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日常相處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家長可以聽孩子的。比如跟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讓孩子制定規則,而不用著急糾正。

我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小朋友拿著一隻大白鵝的玩具,一拉線,大白鵝就會向前走,但是小朋友不認識鵝,跟大人玩遊戲的時候,就說是一隻鴨子,“小鴨子游到媽媽那了”。媽媽一聽,趕緊糾正說“是大白鵝,鵝游到媽媽這裡了”。孩子不同意,就說是鴨子。媽媽也堅持“真理”,非說是大白鵝。結果孩子一急,哭了。

其實,有時候就算孩子錯了,也沒關係,因為很多事情是常識,常識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增加,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包括很多知識也是。因此,順應孩子的發展,把孩子“指揮”大人作為一種遊戲,不需要太嚴肅地對待,甚至不需要把這看成一個問題

當然,如果家長確實不同意孩子的做法,可以告訴孩子:“你這樣的方式,讓我感到不舒服,我不同意這樣做”。“對不起,我很愛你,但這件事我不同意。”

育兒在具體過程中總會碰到不同的情形,看起來都是孩子讓大人聽他的,但情況變了,處理方式可能也需要改變,這就需要育兒的靈活性,難度也表現在這裡。智慧的家長懂得什麼時候應該採取什麼辦法。

遊戲力

其實很多遊戲,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能力感和控制感。

第一,123木頭人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個遊戲,由孩子來數123,指揮家長停或者是動,玩遊戲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故意站不穩,或者摔倒,一定會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而在“指揮”家長的過程中,孩子體驗到自己的力量,也會非常滿足。

親子關係就在遊戲中獲得昇華。

第二,介紹一個我跟寶寶一起開創的遊戲:叫做

“如果感到開心你就拍拍手”。

跟孩子一起唱《如果感到開心你就拍拍手》這首歌,也可以輪流唱。比如媽媽唱“如果感到開心你就拍拍手”,家長和孩子就同時拍手。如果媽媽唱“如果感到開心你就拍拍頭”,孩子和家長就要一起拍拍頭。同樣地,還可以拍屁股、拍肚皮,拍腳丫、拍膝蓋等等。

媽媽唱完可以換成寶寶唱,在音樂中孩子很快就會開心起來,而且既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讓孩子體驗到自己指揮別人的感受。

注意,有時候遊戲的規則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孩子還不會完全遵守規則,這與他們的發展水平有關。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他可以做主,並且寶寶和爸爸媽媽都開心


情緒教練;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2017年北京勁松四小兒童財商課程講師


Annie媽媽育兒

孩子有自主意識了,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聽聽孩子的,如果不合理給他講道理,說怎麼做是對的,這是孩子自主意識的萌芽,別破壞了,強行讓聽大人的,容易破壞孩子自我意識,遇到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