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和馬未都誰更有智慧?

荒野的召喚

在評價二人誰更有智慧之前,先看二人的成長和成就履歷吧。

首先來看下曾仕強,其人生於福建,長於臺灣,曾先後在英國和美國求學,現被稱為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在臺灣擔任幾所大學的教授。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儒家管理哲學》 等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講學並受到觀眾歡迎。

可見,二人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是佼佼者,但是二人所從事的領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筆者認為,如果就專業領域進行比較的話,二人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二人的學歷卻存在很大差別,可能在有些特別注重學歷的人看來,就受教育程度來說,曾仕強或許比馬未都更有智慧。

但在筆者看來,現代社會早就不能簡單的以學歷來評價一個人的智慧高低了,特別是現在社會需要終身學習的精神,如果只停留在學校所學習的東西,進入社會後沒有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是很容易被現代社會所淘汰的。所以,二人智慧的高低實際上是無法對比衡量的。


夢歸秦淮

這是兩位先生公開的簡歷之中的一部分,從中可以看到兩位的研究方向與治學重點完全不一樣,相比較而言,曾先生所傳播的學問更多的在於商業和管理,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略有距離,馬先生所講的內容和老百姓的生活更貼近一些。如此一來要說誰更有智慧就沒有辦法比較了。

我個人以為,通達事理就是智慧,不必把智慧看得如何高深莫測,兩位先生都是有智慧的人。

《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如果全面的看看兩位先生的經歷與治學、講座,就能夠發現,在居、心、與、言、正、事、動幾個方面,兩位先生都是“幾近於道”的。所以,無所謂誰更有智慧。


燕國術士虎胤空

曾仕強教授和馬未都先生,他們在互聯網媒體上的曝光度都比較高,我想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如果論誰更有智慧,我認為不必太認真,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談談我的觀點。

第一,二位前輩、學者,他們的學問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傳統文化作為基礎。

曾仕強教授的學問,主要是對國學典籍的研究和提煉。比如《易經》、《道德經》、《論語》、《大學》等等,曾教授都有比較系統的著述。包括延伸出來的其他應用課程,比如《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家風》、《孝道》等等,其實都是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結合當今社會,對國學經典的發揮和解讀。

二位前輩其實都是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們都很博學,但在各自領域都有精深的造詣。

第二,曾仕強教授的重點關注的是人;馬未都先生重點關注的是物。但都是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關注社會,傳播正能量。

曾仕強教授主要是從自然、人性的層面和角度,由面入點,對傳統國學經典進行深入解讀。並提倡學習要與社會人生、現實生活、家庭事業等相結合,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學以致用,而不是空洞的講大道理。

馬未都先生“睹物思人”,以點及面、融會貫通,進而激發出對人生、社會的感悟和思索。我聽過馬先生的一些演講,以小見大,給人以啟發。

我的理解,二位前輩都應該是社會活動家。他們把學問和現實社會緊密結合,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第三,曾仕強教授認為制度應該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馬未都先生認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強”。但本意都是要把人和制度有機結合,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2011年,馬未都先生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強”。他主要是針對文物鑑定業缺乏統一的行規,導致很多亂象,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認為,對於很多缺乏制度約束的行業,這種觀點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正面作用的。

曾仕強教授在《中國式管理》等課程中,提出“制度只能管好人不能管壞人”、“完全按照制度辦事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等觀點,認為不能完全依賴制度來管人,因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會鑽制度的漏洞,所以要用人性化的管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同時不斷調整和完善制度。

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不是說要偏廢其一。馬未都先生是強調用制度來規範人的行為、約束人性惡的一面;曾仕強教授強調用倫理道德來教化人性向善,使得制度更趨於人性化、合理化。

出發點不同,落腳點是一樣的。

以上幾點是我的一點淺見。二位都是很有智慧、令人尊敬的長者、前輩,沒有必要論高下。其實人生到了這個程度,以德為本、修身為上、才藝為末。我們能在學習中得到些許啟迪足以。


崑崙樵夫

你好,他們兩者的智慧表現形式和內容不同,一個是學者型的智慧,一個是社會型的智慧,但是迸發出來的力量似乎各有千秋。我喜歡馬未都略帶世俗的老練和豁達,在處理問題上顯得遊刃有餘。而曾仕強教授是一個純粹的文化人,他醉心於國學,並且不遺餘力的去推廣,他也是自己事業上的成功者。



&知識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同樣的改變命運的智慧和力量

我聽過他們兩個人的講座,曾仕強教授已經把易經中的智慧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他的談吐溫文爾雅,風趣幽默,把一個在我們眼裡味同嚼蠟的易經說得生動有趣。他升入淺出,引經據典,讓我們以前覺得十分深奧的易經變得通俗易懂。曾仕強教授的智慧源自易經,卻又超越了易經,並且他把這些智慧都運用到了他的生活中,造就了他在國學中高山仰止的學術地位。


&國學的智慧造就了曾仕強

而馬未都老師是一個務實的人,他的人生似乎不需要智慧,是需要順其自然。他從生活中來,渾身都充滿著生活的氣息,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從容,不需要刻意去顯示自己有多麼的高深。他可以用帶著十足的京片兒的大白話給你侃侃而談,你不知道到他肚子裡到底裝下了多少別人都不懂的東西。但是我們又不會驚訝於一個人可以懂得那麼多知識,因為他是馬未都,就是這麼波瀾不驚。

&生活的智慧成就了獨一無二的馬未都

智慧這個東西,看得見,摸不著。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方式,是每個人對於生活經驗的長期積累,不能說誰比誰更有智慧。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只是用到了不正確的地方,或者沒有讓你發揮的合適的機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智慧是通過不斷的失敗積累起來的,就等著成功迸發的那一天,每個人,都是一樣。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一座值得去攀登的高峰,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去爬。


風雲說收藏

午夜,清寒如水.浩淼的蒼穹群星閃爍,彷彿一隻巨手灑落一天的明珠,一輪滿月已上中天,靜靜的朗照大地。在這靜謐的夜晚,獨自享受月色;享受寧靜與安詳;享受空曠與美好。只有在這時我才深切感受到塵世的紛擾和人生的虛無。望著明鏡似的玉盤,想著渺小的自己,思緒隨月光而起舞。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百年來你就這樣冷靜的關照著塵世間的紛紛擾擾,一刻也沒有停歇。帝王將相的蓋世偉業;馳騁疆場叱詫風雲,喋血廝殺的英雄豪傑;學者智者的不貳真理。。。。。。如過眼雲煙,永遠沉澱於歲月之河。撒哈拉的流沙無情的風蝕了金字塔的尖頂;詩人們一詠三嘆的愛情囈語隨風飄散;情侶們的海誓山盟信誓旦旦的甜言蜜語也被季侯風吹向四面八方,藐無音跡.....只有你啊就這樣世世代代朗照著我們。什麼時候有了你?又是誰最先目睹你的冷峻與祥和?這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謎題。今夜,我權且不去想這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夜,該激起多少遊子的鄉思啊。他鄉的明月斟滿了故鄉的醇酒,讓我們一醉方休,把對故鄉的殷切思念融入這杯酒裡,讓飛濺的淚雨映忖這滿天星斗,融進這淡淡的鄉愁。故鄉啊,魂牽夢縈的故鄉,今夜,就請這輪明月捎去遊子對家鄉的拳拳思念吧。家鄉的夜空在今天也該生長著一輪滿月吧?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上離人梳妝檯”心中的美人兒,在這萬籟俱寂的秋夜,只有這輪孤月陪伴著你,今夜,你也應該無眠吧?是獨倚護欄舉頭望月?還是蓮步輕移低頭思君呢?“轉珠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讓美麗的嬋娟永遠綻放在你我的心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孤寂的夜晚邀來一縷清風;邀來婆娑陸離的倩影;邀來生命底層中那些美麗的影像。我虔誠的匍匐在地上掬一抔黝黑的泥土,然後緩緩的舉過頭頂,讓意識飛越藐遠的時空。想像貂禪拜月的孤寂與清冷。今夜,讓我跪在你美麗的石榴裙下輕輕撩開你薄如蟬翼的裙裾,讓潮水一般的激情再次蕩起漣漪,掀起狂瀾。我知道你不屬於我。你永遠屬於王允,屬於呂布,屬於那段濫觴的歷史。月光下,曹夢德向我款款走來,執一柄長朔,狂飲朔方的青稞酒,然後橫眉倒豎,只系杖弄影舞盡胸中塊壘,然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史詩。。。。。。東坡兄架一葉扁舟從遙遠的銀河飄然而來。耳畔再次響起他那發聵的聲音: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是啊,人生苦短,稍縱即逝。蒼生皆蜉蝣於天地間。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尋找著生命的永恆,可是是誰幻滅了人們那種瑰麗的遐想和那天真的舉動?至尊的帝王尋仙訪道,燒丹鍊汞到頭來免不了眼睜睜的看到生命之火緩緩熄滅;販夫走卒尋常百姓求神拜佛,亦只能在獲得短暫的精神慰藉中紛紛墜落地域。愚昧的生靈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早就昭示我們,時空本身就是相互演化的,我們還能指望什麼可以永恆呢?

“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乘著這美麗的月色,乘著青蔥年少,乘著意識的空前清晰。今夜,讓我與你執手相約,讓我的指尖在你頭頂滑落,輕輕梳理你一頭的秀髮。然後站立成一對相思的樹,彼此凝望,在你晶瑩的淚雨滾過後我的眼角也會生長出憂傷的花朵,花瓣紛紛隕落之後澆灌出茁壯的連理,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今夜,不需要月光老人的牽引,讓一顆無羈的心悄然渡過你的彼岸,擁著你窈窕的玉體,躺在你溫暖的懷裡,讓我慢慢睡去,睡去。他年醒來時也許是一抔黃土,萋萋的荒草已永遠的掩蓋了那時的美麗。

今夜,月兒圓


善之語

智商可以量化,智慧是無法量化的,智慧不像智商一樣可以用測試題來測量出數值的高低。智慧是一個人學識、閱歷、智商、情商的高度概括總結,比智商更復雜,所以智慧的高低是很難比較的。如果硬要把智慧拿出來比較,說誰比誰更有智慧,這只是一種個人主觀的看法而已。

我們說《三國演義》裡的馬謖看上去很聰明應該很有智慧,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失了街亭。我們說《俠客行》裡的石破天看上去呆呆的應該沒什麼智慧,但是大智若愚,聰明人耗盡一生都沒學會的俠客島武學偏偏被傻小子學會了。所以呢,智慧就像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樣,是種很難琢磨、很難確定的東西。

有一種方法,通常被人們用來衡量智慧高低的標準,那就是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高低。曾仕強先生和馬未都先生,他們倆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上有建樹,所以他倆都是有智慧的人。

最後,曾先生在管理學上比馬先生智慧了一點,馬先生在收藏上比曾先生智慧了一點,但是這兩個牛人都沒有我智慧——編程上。

^_^


一張圖學Java

曾仕強和馬未都這兩個誰更有智慧,這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曾仕強。曾仕強是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是中國式管理大師。我們再來看馬未都。大家都知道,馬未都是收藏家,古董鑑賞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

他們兩個所從事的領域就是不同的。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化這個東西,你沒有辦法跟他排第一第二,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很多前浪都被拍死在沙灘上。但是後浪用的都是在前人基礎上升華的。

他們兩位也都寫書,也都榮獲過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位。這你說怎麼比智慧這種東西?

其實我只能說他們兩位都很有智慧。這種東西他們自己肯定不會說他們比誰強。做文化的這個東西,重要的是一個積澱,它需要時間的,日積月累。

何為智慧,它是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這位提問者,你來說一下你所謂的智慧是這裡面哪一項?

簡而言之,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被稱為智者,你如果接受了他們兩位的影響使你獲得成功,那他們就是你的智者,那你就可以說他們是有智慧的,但是你享受他們誰的智慧,受益多一些,那時就更有智慧。

客觀的分析是,我希望你能夠喜歡。
因為網絡上入門太簡單,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所以要做好自己,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心態陽光的人,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朋友!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跟著行者,走向光明。


行者視野

兩位前輩究竟誰更智慧?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二老的簡歷。

曾仕強,1934年生於福建,畢業於工業教育系,獲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胡雪巖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會長,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專研方向有《大易管理》,《管理大道》,《胡雪巖經營管理專題》,《三國演義的道理》等。他被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亞洲八大講師之一,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二十一世紀易經管理法》,《胡雪巖成功秘笈》等百種管理著作。2010年11月15日,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出爐,曾仕強以780萬元的年版稅收入排名第五位。


歐陽大拙

智慧的比較是難定性的。比如是孔子有智慧還是老子有智慧?他們都有大智慧,只是在思想學術認識上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到底誰的觀點更高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曾仕強先生的講座我非常喜歡聽,但也有很多人反對他的觀點。人類的思想認識是各異的,也不能批判反對者的聲音,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個混沌的才好,如果什麼都一樣就沒意義了。馬未都先生也是位國學大師,我也很敬仰他的學識。對中國國學影響最深的是道家和儒家學說,我就偏愛道家思想。道家有無為和不爭的學說,爭論到底誰更厲害有意義嗎?學識再多、當官再大、掙錢再多也並非表明他是智者,也許那個憨厚的鄉野農夫才是大智慧者。

有人信主,有人信佛,而當代大多人只信自己是不太好的。沒有信仰,人就如同行屍走肉,找不到人生在世的樂趣。世界幾大宗教都是要求人們要文明善良做人的,雖然都含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宗旨是有利人類社會的。兩位大師都是信仰道家哲學的,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去做競爭比較誰更厲害的事。所以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有準確的答案,你認為誰更智慧那就誰更智慧好了,肯定還有和你相反認識的人,也不要認為他們的觀點是錯的哦。


一群拼搏的人

他們兩個各有千秋。

曾士強先生和馬未都先生是兩代人的跨度。曾世強先生是易經的傳承。但是聽他的演講,有很多不適用(個人認為),中國的古代老子和孔子這兩位大師至今無人能超越,他們真能代表中國的智慧。但他們的話簡單易懂而又博大精深。大道至簡,若玄而又玄的東西,絕對不是高深莫測的。讓別人不懂,讓別人不理解,有什麼益處呢。世界上任何好的理論好的思想是能夠被人傳承下來,最好的時代也不過時,任何的時代都受用,才是真正的智慧。

就如古希臘三傑: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至今無人超越,而且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