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老话说”,在过去的家长嘴里,是句教育子女的开场白。因为,许多老话,都是经过先人们近百上千年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浓缩,那些话看似俚俗,但却又不无道理,所以,才被人们这样口口相传下来。今天,老黄就给你介绍几则民间老话,让我们再一同重温旧一下童年依偎在父母身边,听他们娓娓而谈的场景吧?!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

虽然,中国是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人们以血缘为纽带,将沾亲带故的一帮人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大小不同的“亲情体”。但是,这种亲情的维系,也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亲戚间的生活境况大差不差才行,所以,古人在说亲时,都会讲究“门当户对”原则。一个自身生活困顿的人,往往是会被人忽视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人就选择沉默着隐退,不去给人添乱,不给自己添堵。做人,还是要给自己留有一份自尊最好。“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志。对自己尊重的最好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农村的俗语中也有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的,墨子也说过“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样充满第一把手哲理的名言,它们都是在告诉人们一个哲理,那就是没有永远的富贵,也没有永远的穷困。不怕山高,就怕脚软。只要努力了,成功一定不会远离。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为人处世,是要有所坚守与有所妥协的,所谓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自己有理时,不能因为有强势力的打压而选择妥协,而是要机智应对,避实就虚,坚守底线,学会“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不放弃自己对于理想的追寻。自己没有理的时候,就应该懂得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人越睡越懒,嘴越吃越馋。

这句话是一句贬义性的俗语,它直截了当地谴责某人(有时也愧指自己)好逸恶劳、一味追求生活享受的心理状态。人总是有惰性的, 所谓的惰性,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 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所以,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养成,一旦形成惰性,想改,就难许多。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有个网络熟语,叫“猪队友”,它形象地阐明了合作的时候要选对人,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无不讽刺地说过一句话:“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意大利人给德国人该是挖了多大一个坑啊,以至让丘吉乐欣喜若狂到如此地步?所以,才有人说,“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给好汉做马夫虽然地位卑微,但至少你可以学到一些好汉的本领,对你也是个提高。如果你当了懒汉的爷,虽然地位比马夫要高很多,但跟他没什么进步的机会。

“穷不攀高亲,雨不爬高墩”:这些老话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叫“驴子拉屎两面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圆滑、不实在,左右都要讨好,自己更不愿吃亏。这种人虽然自以为活得“光鲜”,其实,人们仍能透过它表面的“光鲜”看出其内心深处包藏的”屎“来。现在的“两面人”还真不在少数,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是叫人看不起的。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逃两面光。这世上,能左右逢源的事,难多遇,能两面讨好的人,不可交。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