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超市的困境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城市白领们的物质生活相较于几十年前丰富了很多。人们的工资涨了,是商超的经营者们想要看到的,经济增长带动零售业发展是不变的实事。但是最近几年,国内的大型商超却面临着经营不善,盈利困难的困扰。

随着时代的变迁,伴着电商的一步步蚕食,实体经济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作为实体经济体的商超不免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但是电商真的是商超没落的主要推手还是说它只是压死商超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商超没落的根源,还得回来商超自身上来。

传统超市的困境

中国是在世界上比较迟引入大型超市的国家,在引入超市之前,中国大陆居民多数在一些杂货店购买日常生活的货品。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超市文化渐渐“入侵”中国大陆,外国的超市开始进驻经营,如法国的家乐福超市。虽然相较于国外我们的商超起步较晚,但也发展了将近30年的时间,企业的组织架构、商品渠道和运作模式都很完备,中国的商超经营者们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

传统超市的困境

曾经商超的火爆场景

大型超市拥有成熟的运作体系和完备的人才储备加之稳定的利润来源,虽然可以保证企业平稳发展,但是太过稳定必然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和企业管理思想僵化。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商超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慢,不然会与消费者的需求脱钩,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利润自然就降下来了。

问题所在

1、促销模式单一,促销是商超企业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促销时间一般比较集中,多为节假日的前夕和双休日的前夕,主要通过小区扫楼发放单页的形式宣传,促销手段主要是买一送一或者部分商品低价限时销售。传统销售模式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每遇促销期商超的营业额必然会大幅度上升。但是促销时间的集中也会引发商超短时间内消费者流量的激增,收银台人满为患,长时间的等待必然会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虽然促销短时间内提升了商超的营业额,但是透支了消费者对商超的好感,不利于长期发展。

传统超市的困境

2.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超市大妈”是从2013年8月一组超市大妈们制作的卫生纸长裙在微博上走红,由此产生的网络名词。她们意在经常变换超市商品的陈列方式,通过将商品摆放成一些特定形状,能让顾客保持对超市的新鲜感,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高超市促销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但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举也只有超市大妈了。大型商超企业规模大,商场占地面积大,员工数量多,商品供应渠道稳定,这是商超的优势所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因为企业规模大,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不能随便更改发展政策;因为商场占地面积大不能更换店面地址;因为员工数量多而不能有效的管理;因为商品渠道的稳定而不能及时更换受欢迎的商品。

传统超市的困境

超市大妈的创新造型

3、除此之外我国商超还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中层管理人员能力不够,制度,流程,企业文化传承性不完善等等问题,想要大型商超重获新生还要我们的商超从业者们加把劲。

传统零售业萎靡不振,商超们面临着2个选择,要么转型,要么死亡,而例如大润发、家乐福已经和科技公司联手进军新零售行业,而以安徽小豆网络为代表的无人便利店也在快速崛起,未来的零售属于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传统超市的困境

豆便利无人便利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