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竟然也有及時雨,你知道是誰嗎

說到及時雨這個外號,自然讓人聯想到水滸梁山泊中的大佬宋江。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可見宋江的名氣很大層度是來自孝和義。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常能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又稱“及時雨”。

而三國中也有這麼一位風雲人物,他就是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人。

三國時代竟然也有及時雨,你知道是誰嗎

  先說義,王修二十歲遊學南陽,當時住在友人張奉家中。恰逢張奉全家生病不能自理,又沒有人來照料,王修親自撫慰照顧他們,等他們病好了才離開。

  繼而說孝,所謂孝有小有大,小者乃家,大者為君。關於王修對父母的孝,歷史沒能給他證明。因為他七歲那年祭祀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來年王修看到鄰居祭祀便想到母親,鄰居知道後也立刻停止祭祀。至於為君為國者就有太多例子了,他彷彿就是一道及時雨,數次救君於危難之際。

三國時代竟然也有及時雨,你知道是誰嗎

  初平年間(190~193年),北海相(北海郡的最高長官)孔融召王修任主簿,當高密縣的縣令,並舉之為孝廉。後來郡裡有人叛亂,王修得知後夜裡便趕了過去。賊人剛發動叛亂,孔融就說“能夠冒著危險前來的,只有王修啊!”結果話音剛落王修便帶人趕到了。郡裡其他人並非不知有人叛亂,只是在這種時候都選擇迴避罷了,王修能在此間迅速出現正是忠孝之舉!類似的事情還不只一次:

  袁譚攻下青州任青州刺史(青州的最高長官),請王修先後出任治中從事、別駕。等到袁紹病死,袁譚袁尚相爭,袁譚被打敗。又是王修帶人援助。袁譚嘆息道:“成吾軍者,王別駕也!”後來袁譚為曹操所殺,身首異處。曹操下令說三軍敢為之哭者殺無赦並連坐妻子。王修與田疇認為自己當初曾經受過袁氏徵辟,帶頭哀哭,全軍無不動容,曹操也為之感動赦免了他們。

三國時代竟然也有及時雨,你知道是誰嗎

   比起宋江的虛偽,王修的孝義更為可貴,又屢救孔融、袁譚、曹操於危難之際,他是三國的及時雨。俗話說“說曹操,曹操到”,恐怕得改成“說王修,王修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