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谈:华为的“加班文化”

张海峰谈:华为的“加班文化”

张海峰谈华为“加班文化”

有许多人担心华为的“加班文化”是否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

任正非总裁曾经在讲话中提到,“一周只有四十小时用于工作,是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的”。华为要的不是工作量,而是人才!那么,哪些人是需要加班费的人才呢?

我们把企业里基本的岗位分成五大类,通过以下简单的分析大概就可以了解:

1、简单重复的工作 (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清洁工等)

2、有选择性的工作 (如检验员、仓库保管员、出纳等)

3、需要推理的工作 (秘书、文员、领班、调度员等)

4、需要解决问题的工作 (主管、经理、总监、总经理等)

5、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研发人员、市场拓展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科学家、艺术家)

前三类的工作的成绩是可以用“时间”和“数量”来进衡量的,而后两类的工作的结果是无法用“时间”和“数量”进行考核的。那么,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不管你是不是人才应该就是没有加班费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没有加班费的华为人才取得了如何的成就?

据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 。华为以785.108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

华为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通讯领域立足,还是因为其有着以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拉动技术。

华为巨大的成就举世瞩目,毫无疑问是华为人、华为的人才创造了这些了不起的成就!

截至2016年底,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 华为公司的股东有两个:一个是华为公司工会,代表65,596名员工持股98.93%;另一个是任正非总裁,持股1.07%。

用任正非总裁的一句话: “华为员工爱加班是因为分赃分得好”。

据说在华为年薪500万的有千人; 年薪百万的超1万人。

根据2017年上海最低工2,300元;月平均工资6,504元的标准,在华为有大约10%人才的年薪超过当今中国大城市的平均工资的百倍以上。

另外,华为公司工会,代表65,596名员工持股98.93%,那么,根据我的估计,在华为50%以上的人员已经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员工(雇员),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从雇员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实际上他们已经是股东或是企业的代表,所以他们可以算是”没有加班费“的人才吧。

那么,有人要问在华为工作的另外50%的员工呢?他们有没有加班费呢?根据中国的劳动法规无论这些员工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还是不定时工时制,都必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是法律。这些员工理应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但是,华为是有企业文化的,有”加班文化“的,企业的这种文化一定会感染你,环抱你、紧逼你,时刻影响着你,让你为了理想而像另外的50%的人才那样去为华为忘我的付出。

现在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文化”或者“加班文化”

其实我们不少企业,从跨入新的世纪开始就像任总裁那样在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如何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管理和技术的专家,更应是企业变化的代表和企业战略发展的合作伙伴。他们不断地改写着企业的招聘标准和程序,越来越强调的是人的灵活性,以及他所拥有的特殊技能和经历,以前教条般的职位描述、岗位责任已经作为废纸,而更强调的是运用灵活应变的成熟技能确保企业的成功;他们重新设计薪酬制度,这种新的薪酬制度将可以更多地去回报对整个企业都有益的劳动行为。

具有传统观念的员工,他们通常将自己的学历或资历作一种资格,就好像一个”电灯泡“我是北大毕业那么就一个5000瓦的 “电灯泡”我的身价就是5000W,你要我发光,先给我5000W以上的电,没有给我足够的电能我岂能发光?所以,我们传统的企业工资都是在月初发的。

张海峰谈:华为的“加班文化”

传统的企业分配模式

在这种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分配模式下,其实企业也限制了人才的潜能发挥。

而现代企业家的想法,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他们越来越希望前来应聘的人才把他们拥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一种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注入到企业中来,希望他们都是一台台的超能发电机,让他们的能量使企业更加辉煌。

张海峰谈:华为的“加班文化”

新型企业雇佣关系及分配原则

为此,我们的企业家喊出了我们熟悉的口号:“你有多大的能力,我们就给你多大的舞台。”

在新型企业里无数的人才与企业结成了友好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人才日夜奋斗,使华为成为中国企业的明星,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回报,企业也给他们丰厚的报酬。这就是任总裁所说的,“华为员工爱加班是因为分赃分得好”。经常有人问我:陪客户吃饭算不算加班?出差在火车上的时间算不算加班?星期六参加企业安排的培训算不算加班?我认为,劳动法和企业的文化是没有冲突的,劳动法就是要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比如,他们付出的简单劳动力,他们是被安排在不可缺少的流水岗位上,劳动时间、产量证明着他们的付出,而获得的是市场的薪酬待遇(比如在市场平均工资或以下水平)这样一类人群。

然而,劳动者的精神和境界同样是不可以衡量的,在精神的层面上没有弱势群体。在最基层的劳动者中,同样孕育着无数未来国家和企业的精英,人才的成功是有代价的,有一个专家说:“一名在企业里最不起眼的操作人员,只要对工作认真、尽善尽美,三年内没有任何差错,那么他将是总裁人选。”三年不出差错,谈何容易!可以想象每天在想着“加班费”的人是成不了人才的。

我们的企业鼓励人才为之奋斗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再好的“发电机“也是需要休息的。上帝每天给予我们24小时,8小时用来工作,8小时用来睡眠,还有8小时是给我们用作休闲。

希望努力奋斗的人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每天要保证上帝给予我们的8小时的睡眠时间,要记住:我们人类劳动的时间极限一天不可以超过16个小时。

谨以此文献给华为的“英雄的人才”和所有我们尊敬的为祖国奋斗的劳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